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八百二十五章 朱元璋不信

第八百二十五章 朱元璋不信

    可是,很快,众人松的一口气,又不由自主地提了起来。

    这两条,都不是重点,那么重点在哪里?

    秦枫没有多卖关子,继续看着朱标的眼睛,脸上泛起和煦的微笑,仿佛还在十年前的枫兰县学课堂上,面对一众懵懂学子,面对乔装化名而来的太子殿下,缓缓说道:

    “刚才太子提到,我大明远航出海,去往印度次大陆,便可以通过扶持印度洋伊斯兰城邦,构建起对抗帖木儿帝国的稳固防线,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核心。”

    啊!

    原来老师格外看重这一点?

    朱标像是被老师点名表扬的孩子,平日里的沉稳竟然消失了一瞬,内心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欢喜,虽然这个内容他也是偶然想到,并谈不上有什么高明深刻的见解,但既然老师这么说了,自然大有道理。

    “不过,我认为,这个远航印度洋的计划,现在开启,还是稍嫌早了些。”

    秦枫话锋一转,神色转为微微凝重,继续说道:“今年是洪武十五年,在我的设想里,大明最少还需要三年的休养生息,在综合国力和海船技术再次提升之后,再正式开启大航海计划,会比较稳妥。”

    啊!

    包括朱元璋在内,众人都是齐齐一惊。

    这国师,竟然这么稳的么?

    要到洪武十八年,才开启远航?

    这里面,有什么非要如此的理由么?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秦枫具体的想法,只能将迷惑的目光互相传递,最终又落回到秦枫身上。

    秦枫到了以后,从徐达的方案开始分析,然后是四皇子朱棣的,太子朱标的。

    情商倒是拉满,每个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他们提出的方案中的高明之处,大加赞赏,甚至在条分缕析之下,提出了很多徐达等三人都未曾想到的细节,每每令人拍案叫绝,击节赞赏。

    但问题是……

    现在就连太子朱标的这个最稳妥的方案,似乎也并没有得到国师大人的认可。

    难道说,咱们真就这么差劲?

    若是失去了国师的坐镇,这个事关大明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竟是根本无法完成么?

    好,可以。

    你说我们的都不行,那么国师大人,想必已经是成竹在胸。

    倒要洗耳恭听,这个真正完美的方案,应该是怎么样的?

    等三年?

    仅仅需要等三年么?

    这三年,到底在等什么?

    钱粮么?海船技术么?

    总感觉国师大人还有没说出口的话,但谁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那些未竟之言,或许就只有国师自己知道。

    没人了解的是,在这里,其实有一条秦枫肚子里的蛔虫……

    正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一开始,朱元璋听到秦枫语气里的意思,竟然是连标儿那个最稳妥的方案都不打算采用,言辞中隐有劝谏的意思,大概是说现在还并不是大明开启航海远征的时候。

    这样的观点,让朱元璋十分奇怪!

    要知道,为什么现在大明不满足于万里神州,而将目光投向茫茫大海,投向海洋彼岸的那些谁也没见过的国家,没见过的人种,没见过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不正是因为秦枫这位国师吗?

    你自己说的!

    大明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怎么现在,咱好不容易做好了几乎所有的准备,要将目光投向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你又站出来叫停?

    奇哉怪也!

    事实上,如果没有现在摆在书案上的这张海图,哪有接踵而来的大航海计划?

    这海图,正是出自秦枫之手呀。

    怎么到头来,竟是成也秦枫,败也秦枫,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奇怪的药?

    朱元璋当然不会忘记,这些年来,秦枫的心声中,不止一次提到海洋另一端的那些世界里,丰富的各种资源,甚至是关乎大明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作物的引入。

    这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大航海计划的实施执行。

    现在,你说还要等三年?

    若是不知道那些好东西,也就罢了。

    若是没有这张海图,也就罢了。

    现在明明万事俱备,还让朱元璋等待三年,就算朱元璋是个有静气有耐心的帝王,总也需要一个真正拿得出手的理由。

    三年……

    今年是洪武十五年,咱已经五十五岁了。

    那么三年之后,咱五十八岁,距离花甲之龄只有一步之遥。

    就算那时候身子骨也还算健壮,总也不能跟现在相比,人过了四十之后,尤其是过了五十之后,那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感觉,越来越清晰明显。

    年轻的时候,朱元璋是令人惊叹的超级劳模,那时候大明刚刚得国,他作为重振汉家河山的皇帝,尤其是从破碗开局,最终奄有四海,自然是干劲十足,精神饱满。

    一天批阅几千份奏折,就跟玩一样!

    可是现在呢?

    每每到了深夜,就算他再想打起精神,也架不住体力跟不上,若是要强行振奋精神,接下来好几天都萎靡不振,根本不是人力能够阻挡。

    不服老,不行啊!

    好在如今四海升平,这几年又是各地都风调雨顺,其实并没有多少需要他这个皇帝操心的大事,否则只怕精神跟不上的弊端,还会进一步暴露。

    当年,一怒之下,宰了作奸犯科的丞相胡惟庸,将丞相的权力回收,尽数归于皇权,痛快是痛快了,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身边没有几个得力的帮手,实在可以算作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明明有个秦枫,却……告老还乡了!

    你老么?

    你老在哪!!

    倒是咱……真的老了。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什么万寿无疆,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都是虚妄罢了。

    朱元璋心中升起感慨,竟是一发不可收拾,好容易才收摄心神,将注意力重新放回秦枫身上。

    等待三年。

    可以。

    但是朕,需要一个真正可以说服的理由,而不是用钱粮,技术什么的搪塞。

    朱元璋当然不是个糊涂的皇帝。

    相反,他当真称得上英明神武四个字。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对朝堂内外的掌控,早就达到极其恐怖的地步。

    户部到底有多少钱,工部到底搞出了多么划时代的技术,这位大明皇帝,了如指掌。

    所以,现在秦枫说,连最近的航海路线都不敢挑战?

    朱元璋不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