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53章 程昱

第653章 程昱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起义时,县丞王度响应黄巾起义,烧毁粮库,结果县令因害怕弃城而逃。

    程昱趁机派人监视王度的行踪,王度弃城在外劫掠,此时程昱找到城中大户薛房劝说道,如今叛军出城,城中粮食众多

    王度虽然拿下了县城却没有守城的能力,不如联合城外军民回城归附,跟我们一起守城。

    薛房大感赞同,奈何城外军民不肯听从,程昱无奈只能派遣一小队骑兵到东边的高山上举出旗帜,又让薛房大喊,贼兵已经攻至,城外吏民见状纷纷赶回城内。

    “程昱在众人选举之下成为县令,使得王度久攻不下,在撤退时被程昱一举击溃,从而保全了东阿。”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邀请程昱辅佐自己,但是程昱不肯。”

    “当时刘岱,袁绍,公孙瓒三人和亲,袁绍为摆脱韩馥的控制将家眷安置在刘岱家中,而公孙瓒也派出手下得力干将范方援助袁绍。”

    “后来公孙瓒与袁绍的关系发生了破裂,并击败了袁绍,威胁刘岱交出袁绍其家属,称之若不交出,不日便派兵攻打刘岱,刘岱忧虑不止,手下王彧建议道:“程昱有谋,能断大事”不如向他请教一番。”

    “随即召见程昱,请求他为自己想想办法,程昱说,如果放弃附近的袁绍而寻求远处公孙瓒的帮助,完全就是作茧自缚,放弃大好前途。”

    “公孙瓒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虽然现在他击败了袁绍,也只是一时之利,最终还是会败于袁绍之手。”

    “刘岱听从了程昱的建议,范方带领的骑兵还未到,公孙瓒就已经败于袁绍之手,事后刘岱上书推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身体抱恙为由拒绝了他。”

    “初平三年(192年),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封程昱为寿张县令,曹操为报父仇兴兵与陶谦大战于徐州城下,派荀彧与程昱留守兖州。”

    “张邈、陈宫趁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兖州。此时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县还在荀彧与程昱手里。”

    “现在吕布大军压境,三县的百姓十分害怕。你在兖州德高望重,现身安抚一下百姓。”

    “程昱到范县去见县令靳允,劝说他慎重选择主公,吕布此人莽夫也。”

    “为人蛮横,必定不能长久,曹公心怀大义,定能庇护黎明百姓,希望你慎重考虑,于是杀了吕布派来的说客。”

    “程昱派兵截断仓亭渡口,陈宫无法渡河,此时东阿令枣祗已经率吏民拒城坚守。”

    “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协谋,终于守住三城,曹操回到兖州对他说“没有你,我就没有容身之地了。”于是让程昱担任东平相,屯于范县。”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吕布在濮阳交战,数次战况不利。”

    “这时爆发了蝗灾,于是双方都只能退兵。在这时袁绍就派使者来说服曹操和他联合交好,想让曹操把家人迁到邺城居住。”

    “曹操刚刚失去兖州,粮草辎重都已消耗殆尽,便要同意袁绍的要求。”

    “这时程昱出使正好回来。曹操召见他,程昱趁机说道:“我听说将军要把家人送走,和袁绍联合交好”,曹操默然。”

    “程昱说故意激将曹操,我看是将军遇到事情害怕了吧,不然为什么考虑得这样不深远呢,袁绍占据燕,赵之地,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他的才智却不足以做这样的大事。”

    “将军自己想想看,能甘心做袁绍的手下吗,将军现在兵力充足,岂能步韩信、彭越的后尘吗,如今兖州虽然残缺,但是还有一座城。”

    “能战斗的士兵,不下万人。凭借将军的英武神勇和荀彧,重新组建剩余的军队好好利用,仍是可以成就千古之业的。”

    “希望将军再次慎重考虑!”于是曹操就打消了和袁绍联合的念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

    “而他的部下中有人对奉迎汉献帝心怀疑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曹操自身的实力不足。”

    “这是因为当时山东的各方势力还没有平定,曹操的根据地并不稳固。”

    李白:程昱是三国时代谋士当中少有的文武全才。概括起来,其人有雄武之资,英雄之胆,刚直之气,自然,还有深谋远虑。

    史载程昱乃东阿人,高大英俊,仪表堂堂,这形象颇似关羽,有一个武将的体格。

    早年黄巾起义,东阿的县丞王度反叛响应,使叛军攻入城内。

    县令翻城逃走,城中百姓也都仓惶逃命,大伙儿一路逃到附近的山上。

    惶惶之际,程昱却想到派人去打探叛军的情况。一打听,叛军并没有守在城内,而是驻扎在城西。

    于是程昱和县里的大姓薛房商量:看这势头,王度一伙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抢掠财物而已,没什么大作为;东阿城坚物丰,我们不如还城固守。

    薛房以为有道理,但是百姓不肯,他们觉得叛军在西,应该往东跑,怎么还能回头呢!

    程昱感叹,“愚民不可与计事”,便派人在东边山上打出叛军旗号,并大喊叛军从东边杀过来啦,然后带头往城里跑。

    这么一弄,百姓都跟着往城里跑了。王度军来攻城,城内众志更成城,最终在撤退的时候被程昱率人追败。

    东阿得以保全,应该说全赖程昱出谋出力。此次“东阿保卫战”中,众生之象,经程昱导演,颇见其中趣味。

    人皆贪生怕死,趋利避害,聪明人设法自救保命,愚民往往只会仓皇逃命。

    对聪明人,如薛房,可晓之以理;对愚昧之人,如东阿民众,则需使之以危。

    换言之,作为领导者、指挥者,需知用人之道,当因人而异:

    有的人,只需使知其然,不然则危矣,此驱之以利害;

    有的人,则需使其知所以然,待之以诚,得之以信,此驭之以忠义。

    初平年间,袁绍与公孙瓒争雄,都想拉拢兖州刺史刘岱。

    何去何从,刘岱犹豫不决,于是手下人提议,程昱谋略过人,可请教他。

    当时的情况,公孙瓒刚胜了袁绍一场,看似占了上风,似乎投公孙瓒好些。

    程昱则不这么认为,他分析,兖州地近袁绍,而远离公孙瓒的地盘,

    舍近求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长远来看,公孙瓒终不是袁绍的对手。

    结果众所周知,袁绍灭了公孙瓒。此可见程昱之远见卓识。

    刘岱想留用程昱,被程昱婉拒了。刘岱死后,曹操进驻兖州,招程昱,程昱欣然前往。

    乡民不解其前后的不同选择,程昱却笑而不语。良臣择主而事,这是常理。

    当时的谋士,都是善于选择老板的,至于为何选曹操,后来第二次“东阿保卫战”,程昱劝范县县令靳允时作出了解释。

    这事儿发生在曹操征徐州期间,也就是中所谓陶谦三让徐州于刘备的大背景。

    曹操大军前脚投入到徐州前线,张邈后脚叛迎吕布,占领了兖州绝大部分地区,只剩留守的荀彧、程昱死守住鄄城、范、东阿三城。

    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有传言说吕布的谋士陈宫将取东阿,并派兵打范县。

    人心惶惶,危如累卵。荀彧对程昱说:当务之急,首在安定民心,民心不稳,三城难保;你作为本地人,又威望极高,应当去游说他们。

    “同时,汉献帝从关中迁到洛阳,身边有着韩暹、杨奉这些势力,他们与北方的张杨联合,曹操要是与他们兵戎相见,很难立刻制服他们。”

    “如果这些人从中作梗,想要奉迎汉献帝是不容易的。这个时候,只有荀彧与程昱赞同迎接天子。”

    “他对曹操劝说道,如果把汉献帝接来洛阳,肯定会有匡扶汉室之心的义士来投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奉迎汉献帝,顺从百姓的民望,是大顺之举,以朝廷的公正制服雄杰,是大略之举,扶持大义招揽英才,是大德之举。”

    “有这些名义,韩暹、杨奉肯定不能从中作梗。如果不赶快当机立断,时间一久,怕其他的势力捷足先登,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曹操终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程昱也封为尚书。”

    “从此造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爆发了:“官渡之战””

    “此时袁绍大军正驻扎在黎阳准备南度黄河,这时鄄城之中只有程昱率领的七百余名将士守城,”

    “曹操得知袁绍南度黄河的消息后,速派人通知程昱后,欲派兵两千增援鄄城。”

    “程昱却不接受,并写信给曹操,袁绍拥兵十多万,自以为所向无敌,发现我这里守城士兵少“,一定对轻视于我,不会派人进攻。”

    “如果您派兵增援,袁绍路过这里一定会攻打鄄城。”

    “那时必然守城不利,损失我方的军事力量,曹操听从了程昱的建议,袁绍果然没有攻打鄄城。”

    “建安十六年(212年)曹操出兵攻打韩遂,马超。命曹丕留守都城,次年田银,苏伯发起叛乱,”

    “曹丕得知,立即派遣大将贾信前去镇压叛乱。很快平息了叛乱并俘虏了一千多人。”

    “按照以往的旧法,应当全部诛杀,此时程昱却说道,以前之所以诛杀投降者,是因为局势动荡不得不杀,不足以震慑宵小,如今天下形势大定。”

    “发生的叛乱也是在本国之中,因此这些俘虏不要轻易诛杀,即便要杀,也先问问曹公的意思。”

    “此时其他大臣却说,军事方面我们可以自行决断,无需请奏曹公。至于程昱不言。”

    “退朝以后,曹丕单独召见程昱。并问道刚才卿似乎还有话未说。”

    “程昱说道,曹公说道可以自行决定是指面临危急时刻,需要快速决策的时候才可以实行的。”

    “如今叛贼已经剿灭。此事已经不算紧急事件。因此臣才希望将军不要过于主张。”

    “曹丕听后明白其中道理,即刻派人修书送往曹操,曹公看完以后,果然下令不在诛杀哪些降者。”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前后共计八百户。”

    “封幼子程延及孙程晓为列侯。当准备封其为为三公时,程昱不幸去世。”

    “曹丕为之流泪,追赠程昱为车骑将军,谥肃侯,子程武嗣。”

    苏轼:情况最糟糕的是范县。县令靳允的母亲、老婆孩子等一众家人被吕布抓去了,天理人情,他是最可能投降的。

    程昱劝他说,这时候不能顺心而为,不能被扰乱了心神。

    当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有克定祸乱、安定天下之人,聪明人要选择这样的明主去跟随;跟对了人则得昌运,跟错了人则会败亡。

    吕布匹夫之勇,绝对不是安定天下的人,谁是?曹操谋略不世出,天之所授,他是。

    背弃忠义去投降吕布,可能最终你和家人都没有好下场,仔细考虑考虑是也不是。

    靳允最终被说服,泪流满面,表示效忠曹操。

    虽说忠孝不能两全,但使人背人伦之情,何其难也。

    程昱说服靳允的逻辑,看似让他做选择,实际上是让他没得选择。

    因为靳允面临的可能是忠孝不能两全,也可能是忠孝都不能全;两相利害取其轻,靳允知道轻重。

    高明的谋士说客,无不深悉人性,知道艰难抉择时,动之以情不如晓之以理,晓之以理不如晓以利害。

    徐众援引刘邦放归王陵、刘备放归徐庶等例,以为曹操当放行靳允,以全人孝道。

    愚意以为,此一时此一时也。徐众所举之人,去不过伤及毛发,至多伤皮肉而已,靳允若去,那可是亡曹操身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