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29章 孙綝

第629章 孙綝

    东吴权臣孙峻病危,临终让堂弟孙綝接掌大权。

    因此年仅25岁的孙綝就一下子升任侍中兼武卫将军,成了东吴最有权势的人物。

    骠骑将军吕据为孙权留给孙亮的五位辅政大臣之一,本就不满孙峻专权,

    现在见孙峻公然越过自己与高密侯滕胤两位老臣,直接把大权交给毫无功绩且乳臭未干的孙綝,对此十分忿怒。

    当时吕据正率军伐魏,便与车骑将军刘纂、前将军唐咨等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由滕胤担任丞相。

    孙綝知道吕据此举是针对自己,于是任命滕胤为大司马,准备将其调去镇守武昌。

    “孙起初担任偏将军,孙峻去世后,他担任侍中与武卫将军,掌控了东吴的权力。”

    “吕据因担心孙权力过大,上书推荐滕胤为丞相,企图与滕胤联手废黜孙。”

    “孙得知后,派遣孙虑、文钦、刘纂和唐咨等人攻击吕据。”

    “滕胤试图联合典军杨崇和将军孙咨对抗孙,但两者拒绝合作。”

    “孙反过来指控滕胤谋反,滕胤期待吕据的援助却未能得到回应。”

    “最终,孙举兵攻击滕胤,杀死滕胤及将士数十人,并诛灭其三族。”

    “孙被封为永宁侯,并担任大将军。”

    “其行事傲慢无礼而惹怒孙虑,孙虑与将军王惇合谋杀害孙。””

    “但孙先发制人,杀死了王惇,而孙虑则被迫服毒自杀。”

    “曹魏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叛,并向吴国请求援助。”

    “吴国派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将领带领三万士兵前往救援。”

    “魏国镇南将军王基围攻寿春,文钦等人成功突破重围进入城中。”

    “魏国动员了二十多万大军加强对寿春的围困。朱异率领三万士兵驻扎在安丰城,以增援文钦。”

    “魏国兖州刺史州泰在阳渊与朱异交战,朱异战败撤退,州泰追击,朱异军死伤两千人。”

    “孙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镬里,并再次派遣朱异带领丁奉、黎斐等将领和五万士兵攻打魏国,辎重留在都陆。”

    “朱异在黎浆遭遇魏国将军任度、张震等募集的六千勇士,他们在营地西六里处搭建浮桥趁夜渡过淮河,构筑了偃月形的营垒,”

    “但被魏国监军石苞和州泰击败,朱异军队被迫退守高地。”

    “朱异再次制作攻城器械围攻五木城,石苞和州泰再次攻击,朱异败退。”

    “魏国泰山太守胡烈以五千奇兵从小道偷袭都陆,焚烧了朱异军的全部物资和粮草。”

    “孙增派三万士兵命令朱异决一死战,朱异不从命,孙在镬里处决了朱异,并派其弟孙恩前往救援。”

    “最终,孙没有成功拯救诸葛诞,撤军返回建业。”

    “孙未能救出诸葛诞,还将自己的重要将领朱异杀死,使大家都感到愤恨不平。”

    “吴帝孙亮开始亲政后,派人问责孙綝救援不成而诛杀大将之过。”

    “孙綝害怕会对自己不利,返回建业后,以生病为由不去参加朝会,”

    “而是在朱雀桥南边建造了宫室,并安排他的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负责守卫苍龙门,”

    “同时他的弟弟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斡、长水校尉孙闿分别驻守在各个军营,企图通过控制朝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孙亮对孙綝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于是追查其姐朱公主孙鲁育被杀事件的原委,并将责任归咎于朱熊和朱损,这两人因为没有纠正孙峻的错误而被孙亮责备。”

    “孙綝试图为他们说情,但孙亮没有接受,最终派遣丁奉在虎林处死了朱熊,同时在建业处死了朱损。”

    李白:孙亮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等人密谋要除掉孙綝。

    孙亮的妃子,也就是孙綝的堂姐,得知了这个计划并告知了孙綝。

    孙綝于是率领部队在夜晚突袭全尚,并派他的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害了刘承,随后包围了皇宫。

    他让光禄勋孟宗向庙宇报告废黜孙亮的消息,并召集群臣宣布:由于孙綝的权势,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惧,

    孙綝随后派中书郎李崇夺走了孙亮的玺绶,并把孙亮的罪状公告远近。

    尚书桓彝拒绝签名,孙綝便愤怒地将他杀害了。

    典军施正建议孙綝征立琅邪王孙休为帝,孙綝接受了这个建议。

    他派遣宗正孙楷带着书信去见孙休,信中写道:

    孙綝以浅薄的才能,被授予重大的职责,却未能好好辅导陛下。

    近月以来,陛下多有随意之举,亲近刘承,沉溺于美色,征召官民家中女子,挑选其中美貌者留在宫中,

    又从士兵中挑选十八岁以下三千余人,在宫苑中日夜操练,造成大小兵器损毁五千多件,用作游戏工具。

    朱据是先帝的旧臣,他的儿子朱熊、朱损都继承了父亲的风范,以忠义自持,

    过去杀小公主的事情,本是大公主所策划,但陛下没有仔细审查事情的始末,

    就杀了朱熊、朱损,对于臣下的劝谏也不予采纳,使得所有人都感到不安。

    陛下在宫中制作了三百多艘小船,用金银装饰,让工匠们日夜劳作不停。

    太常全尚,几代蒙受圣恩,却不能监督宗亲,导致全端等人弃城投降魏国。

    全尚的地位过高,却没有一句劝谏陛下的话,反而与敌人往来,派人传递国家的消息给敌国,恐怕这样会危害到国家的稳定。

    按照旧有的典章制度,现在大运集中在大王您的身上,因此在本月二十七日,

    我们将擒拿全尚、斩杀刘承,将陛下贬为会稽王,并派遣孙楷前来迎接。

    百官都翘首以待,站在道路两旁。

    孙綝派孙耽将孙亮送到封国,全尚被流放至零陵郡,全公主则被迁徙至豫章郡。

    孙綝志得意满,开始肆意妄为,甚至破坏民间信仰,烧掉伍子胥庙,又破坏各地的佛寺,斩杀僧人。

    孙休即位后,孙綝自称为草莽臣,并向朝廷上书,表达了自己的谦卑与自责。

    他表示自己并非治国之才,之所以能居高位,仅因为与皇室的亲缘关系。

    孙綝承认自己的行为有损皇帝的名声,破坏了皇位的尊严,罪责明显,因此他日夜忧惧。

    他提到天命总是辅助那些有德行的人,举例周幽王和周厉王失去法度后,周宣王能够中兴周朝。

    孙綝称赞孙休有圣明的德行,继承了帝业,并认为应得到贤良的辅佐,以实现国家的和谐。

    他引用古人的话,表明如果自己能力不足,就应该辞去官职。

    孙綝表示,尽管自己尽力,但对朝政没有帮助,因此愿意交还印玺和权力,退归故里,为更有才能的人让位。

    孙休对孙綝的上书表示了劝慰,并下诏赞扬孙綝的忠诚和智慧,认为他有功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孙休引用汉宣帝和霍光的例子,强调对孙綝的功绩应当给予褒奖。

    “因此,孙休任命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并增封五县。”

    “孙綝的家族成员也得到了封赏,其弟孙恩被封为御史大夫、卫将军,孙据为右将军,都被封为县侯。”

    “孙干被封为杂号将军、亭侯,孙闿也被封为亭侯。”

    “孙綝一家有五人被封侯,且都掌管着禁军,其权力之大超过了皇帝,这在东吴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孙綝带着牛酒去见孙休,但孙休没有接受,于是孙綝将牛酒送给左将军张布。”

    “在一次酒宴上,孙綝酒醉后吐露怨言,表示当初废黜少主时,不少人劝他应该自己称帝,”

    “他认为孙休贤明,因此迎立孙休为天子,但如果不是他迎立皇帝就不可能即位,”

    “如今自己奉上礼品却遭到拒绝,只是把他当作一般的臣子来对待而已,他可能会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张布将这些话告诉孙休,导致孙休对孙綝心怀怨恨。”

    “为了防止孙綝可能的叛变,孙休多次给予孙綝赏赐,并进一步加封孙綝的弟弟孙恩为侍中,与孙綝共同处理文书事务。”

    “后来有人告发孙綝心怀怨恨并侮辱皇上,企图谋反,孙休将告发者交给孙綝处理,孙綝随即杀掉了告发者。”

    “此后,孙綝更加恐惧,通过孟宗请求外出屯兵武昌,孙休同意,并命令他所督领的中营精兵万余人全部随他出征,还允许他从武库中取用所需的兵器。”

    “将军魏邈对孙休说孙綝在外一定会有变动,武卫士施朔也报告孙綝有谋反的迹象。”

    “孙休于是秘密询问张布,张布与丁奉策划在集会上杀掉孙綝。”

    “永安元年十二月,建业城中流传着将会有变故的谣言。”

    “孙綝听闻此事,心中不悦。夜晚,大风扬起,树木摇晃,沙尘漫天,孙綝更加感到恐惧。”

    “戊辰日举行腊会时,孙綝称病不出席。”

    “孙休坚持要他参加,连续派遣了十余名使者催促。”

    “孙綝不得已,准备前往,他的部下试图劝阻。”

    “国家多次下令,不能推辞。可以预先整顿兵力,让府内起火,借机可以快速返回。”

    “于是他进入了会场,不久后火势燃起,孙綝请求离开”

    “孙綝起身离开座位,丁奉和张布示意左右将他捆绑。”

    “放下武器的有五千人。孙闿乘船想要北上投降,被追杀。孙綝的三族被夷灭。”

    “孙峻的棺材被挖开,取出他的印绶,砍毁棺材后重新埋葬,以此追究他当年杀害鲁育公主的罪行。”

    “孙休耻于和孙峻、孙同族,除其宗籍,称之为“故峻”“故”。”

    “诸葛恪、滕胤、吕据等人本无罪,却遭到孙峻、孙綝兄弟的残忍杀害,令人痛心。”

    “应为他们改葬,并加以祭祀。那些因诸葛恪等人的事件而被流放的人,都应召回。”

    杜牧:吕据则率众南归,与滕胤秘密接触,共同商议除掉孙綝。

    孙綝得知此事,于是派堂兄孙虑领兵到江都阻拦吕据,还派人命令刘纂、唐咨等人讨伐吕据。

    刘纂、唐咨因为家属在孙綝手中,只得听从他的命令,反攻吕据。

    吕据寡不敌众,于是自杀。

    同时孙綝派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通知滕胤,叫他迅速离京,不要与吕据勾结,那自己就会饶他一命。

    可滕胤担心孙綝不会放过自己,于是扣押华融、丁晏,率军自卫。

    孙綝大怒,于是上书称滕胤谋反,派将军刘丞围攻滕胤。

    滕胤兵少,只得坚守官署,等待吕据到来。

    最后孙綝调大军围攻滕胤,将其杀死。

    孙綝杀死吕据、滕胤后地位稳固,皇帝孙亮只得封他为大将军、永宁侯。

    此后孙綝居功自傲,态度傲慢无礼,引起了百官的强烈不满。

    孙虑见孙峻薄待自己,后悔替他阻拦吕据,便与将军王惇合谋除掉孙綝。

    孙綝得知此事,于是杀死王惇,逼孙虑自杀。

    太平二年,曹魏大将军诸葛诞不满权臣司马昭专权,于是起兵反叛,还向东吴求援。

    孙綝于是派文钦、唐咨、全端等人率3万大军救援寿春,支援诸葛诞。

    司马昭则调动二十多万大军包围寿春,阻击吴军。

    孙綝因此又派朱异领兵3万支援文钦、诸葛诞,结果吴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

    随后孙綝又增调五万大军给朱异,让他继续救援寿春。

    但朱异仍旧不敌魏军,只得退军。

    孙綝正想借机伐魏而提升威名,自然不肯轻易认输,于是又给朱异三万人马,让他救援寿春。

    但朱异认为魏强吴弱,不愿再让士兵白白送命,于是坚决不肯前去。

    孙綝于是杀死朱异,派弟孙恩救援寿春。

    但吴军还未到达,诸葛诞就在太平三年兵败被杀,孙恩只得退军。

    最后孙綝在诸葛诞之乱中不仅未能获得曹魏尺寸之地,还损兵折将,

    杀害了名将朱异,导致自己声威大将,百官对其更加不满。

    吴帝孙亮已经十三岁,开始亲自处理政务,对孙綝损兵折将之举很不满,于是多次责备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