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2003:从外贸开始 > 第1024章 幸福的烦恼(求月票)

第1024章 幸福的烦恼(求月票)

    PS:不好意思,忘记设定时了。

    146.93万辆,66.43万辆,新能源汽车85.25%的同比增长,总销量26.45%的增长,这是尉来在2021年度交出来的几组数字答卷。

    尉来85%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在今年来说并不是十分的起眼,一众新势力乃至于BYD,特斯拉的增速都超过了100%,但是这些增速超过100%的企业体量跟尉来是完全不对等的。

    全国范围内,销量过百万,增速超过20%的车企,也不过长安,上汽通用五菱,长城以及尉来这四家企业而已。

    四家车企,乃至于全国范围内的车企,论增速含金量尉来是最高的,长安销量的上升是CS75等大众车型的热销,五菱是以MINI EV来拉动起销量,而长城则是通过降价促销以及上半年的欧拉系列。

    而尉来的增长自不必多说,增长的点都是售价较高的,所以财报就成了尉来2021年度在资本市场上最为关注的。

    每年的1月1日之后,沪深交易所会开放年报预约通道,上市公司需在一月底前提交预约披露时间,其中规定净利润同比变动正负超过50%以上需要在1月31日前预告。

    汽车整车企业的财报预披多数集中在3月25日至4月15之间,仅有江淮汽车一家因审计流程简化而选择在1月29日披露。

    “1月29日是腊月二十七啊,这日子选得真的是。”

    团拜会上,檀锦程接触到了很多皖省汽车行业里的同行,对于江淮在2021年度的表现是有一些了解的,江淮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以商用车为主,其轻卡市占率为行业第二。

    “不知道他们的财报是怎么弄的,但估计会通过财报的形式来扭亏吧,提振一下股价。”

    商用车的收入占据着江淮50%的市场,乘用车只占其35%的收入来源,其余15%来自于给闻界代工以及其他的收入。

    2021年的江淮汽车表现还算不错,虽然受到商用车市场下滑影响拖累,不过乘用车方面增速还算可以,跟大众的合资项目也提高了其品牌影响力。

    但是赚钱的能力嘛,还是非常的差,江淮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ZF方面的补贴,按照檀锦程了解到的信息,江淮在2021年差不多拿到了20亿左右的补贴。

    代工的业务随着闻界自建工厂的投产,也渐渐的做不下去了,在自身还没有爆款车型的情况下,问题还是非常大的。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江淮股价全年增长超过87%,然而其市值不过315.4亿元,作为皖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的新能源整车龙头,不到50亿美刀的市值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

    财报上连年的亏损更是让江淮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这种大型公司退市是不可能退市的,所以利用财务手段扭亏为盈,提前披露年报,也算是合情合理。

    只不过这日子选择,让檀锦程都无力吐槽。

    今年的除夕是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七是周六,已经实质意义上进入到过年的节奏了,谁还会关注你的年报啊。

    尉来是大型集团,年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虽然净利润增速明显,但是想要像之前那样把预披时间定得较早也已经是不可能了。

    作为行业龙头之一,只能是按照正常的时间进行披露,也就是在三月份中旬。

    不过尉来从过年之前已经实质性进入到了年报的统计环节当中,首先向母公司提交年报的就是悦驰汽车。

    作为尉来集团旗下最为成熟的一家汽车整车子公司,悦驰汽车能够独立运营,不仅仅销量能够支撑起独立的根本,其营收也是非常的亮眼。

    “整个悦驰系列的毛利率能够保持在17%,燃油车还是很赚钱的啊。”

    王风英亲自递交上来的悦驰汽车财报,檀锦程在审核的同时也不由得感慨,如今的燃油车竞争已经非常的激烈了,各种降价促销几乎都已经是日常行为了。

    就这样,悦驰汽车整体还能够保持17%的毛利率,而今年增速明显的坦克系列,毛利率更是长期稳居在20%至25%之间。

    “是啊,这么好的生意,可惜了。”

    王风英是最早一批的汽车人,市场的变化她感受最深,无论哪个行业,但凡是产业链成熟的体系都是非常赚钱的,尤其占据着行业头部的企业,活得更是滋润。

    “可不是嘛,整个2021年度,悦驰系列为悦驰汽车创造了864亿元的营收,就这营收怎么可能会被放弃。”

    悦驰系列2021年营收约864亿元,坦克系列的营收约合120亿元,加上扬子皮卡车的业务以及其他包括零部件在内的业务总计35.2亿元的营收。

    1019.2亿元的营收,妥妥的一家千亿营收子公司,如果计算上品牌的附加收益,悦驰汽车的实际营收会更高,只不过这些没有完全表现在财报里,悦驰汽车也不可能把财报公布得这么的细致。

    哪怕燃油车业务逐年下降,悦驰汽车要保持在600亿元以上的营收,也是轻轻松松的。

    17.23%的毛利率,175.6亿元的毛利润,55亿元的净利率比例虽然不足6%,但一家以主营汽车大众市场的汽车公司来说,净利润反而没有那么的重要。

    “目前我们有了三家千亿营收的子公司,不过悦驰汽车的营收重要性正在逐年下降,这对我们的转型也缓解了不小的压力。”

    王风英笑着解释道,2021年度之前,她作为集团的副总裁,悦驰汽车的总经理,要兼顾集团以及子公司的平衡,既要保证稳定的营收,又要推进悦驰汽车的电动化进程。

    而现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销量接近于五五开的比例,集团也已经确实不再对悦驰汽车的业务那么依赖了,王风英的工作压力小了很多。

    尉来集团的总营收,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尉来汽车,尉来新能源以及其他,其他的业务包括动力电池以外的零部件业务,金融保险,投资等等。

    尉来汽车的营收里,包括悦驰汽车,尉来汽车这两部分,知豆汽车的财报还没有实现并表,不过知豆汽车的营收占比太小,对尉来整体财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与悦驰汽车全年1019.2亿元的营收表现不同,尉来汽车今年的营收可就太有看头了。

    传统的燃油车业务,赚再多的钱在市场看来都理所当然了,而关于新能源汽车赚不赚钱这个话题,始终围绕着行业之内进行讨论。

    各大车企都宣传新能源汽车并不赚钱,靠的是补贴等等,大部分消费者以及一些投资者似乎也认可这一点,然而在不赚钱的背后却是特斯拉,尉来集团股价的持续上升。

    这就导致了部分消费者以及投资者认为,销量只是推动市值增长的一个因素,与其叫作汽车公司,倒不如称之为汽车金融公司比较合适。

    这表现在以资本运作见长的特斯拉与尉来集团身上最为明显。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一个行业要推广,固然有最高战略的因素,但高度的市场化,汽车行业赚钱最大的依赖依旧还是整车销售,不赚钱卖什么车子?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盈利模式更加的丰富,整车销售的行业平均毛利率虽然低于燃油车,但电动车卖得更贵啊。

    售后方面有电池,软件服务,能源生态,创新服务等等。

    用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来形容,大概消费者就能够明白哪个更加的赚钱,燃油车偏向于机械产品,而新能源汽车则可以称之为电子产品。

    面向于C端消费市场的机械产品与电子产品,哪个更加的赚钱,还用多说吗?

    “王总先一步啊。”

    在跟王风英讨论悦驰财报之时,李响也赶来了过来,上任第一年的李响,第一次向檀锦程汇报集团财报,不过今天他不是以集团CEO的身份向檀锦程汇报工作。

    作为集团CEO,李响主管集团所有的运营,但集团里的几名高级副总裁,在具体的分管业务上是有着区别的,如王风英主管悦驰汽车,李响则主管尉来汽车。

    檀锦程这个总裁,实际上并不分管任何业务,扮演的是战略定位以及产品创新者的角色,制定公司长期战略,参与技术创新等等是檀锦程的日常工作内容。

    由檀锦程直接管理的部门,其实就是尉来研究院,目前尉来研究院已经形了汽车,电池,电子等三大研究院,一些重要的技术方案都需要檀锦程亲自审批。

    在社会上,檀锦程凭借着尉来汽车超过90%的国产化率,推动新能源产业自主可控,扮演着智能制造代言人的角色,同时也是尉来最大的IP之一。

    有着极高人气的檀锦程,与其他车企创始人不同的是,自打开始造车以来,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汽车出行用的都是自家当年推广的新品。

    在檀锦程被拍到的私人出行当中,没有像其他人样被拍到坐着迈巴赫的行为,整个2021年度,檀锦程出行要么是尉来L1,要么是ES8,甚至还被拍到开着星途S01上下班的场景。

    超高的人气,长期开着自产的车子,按照摩根士丹利的调研,至少有40%的尉来车主是因为檀锦程的个人魅力选择购车,虽不如高调异常的马斯克,但在国内车企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个人IP形象很好的檀锦程,对于传统行业的老总带来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在传统制造业里,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于多数日常消费品的老板是谁消费者都不知道。

    虽然不是出身于技术,但凭借着多活的几十年知识累积以及不断的后天学习,还有对于市场的敏感度,檀锦程依旧能够很好的把控市场。

    拿这两年被各大企业拿来吹嘘的固态电池来说,一家家的吹多久多久量产,李兵甚至在2021年一月份就发布了一款固态电池汽车,号称在2022年度四季度交付。

    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李兵对外的一个宣传噱头,比余大嘴的智驾画饼更加夸张,以他们的技术实力,怎么可能实现全固态电池的率先量产。

    搞几辆样品出来就算是不错了,按照尉来研究院的技术评估,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窗口至少要到2026年之后,也就是说至少还需要五年的时间。

    “王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就是不知道李总你呢?”

    今天是高层小范围的会议,一会儿还有张旭辉要过来,都是以汇报财报为主,张旭辉今年也是留在甬城过年,趁着年前的几天汇报一下工作。

    李响笑着跟王风英打了个招呼:“悦驰汽车今年的表现确实是非常的不错,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二者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都是直接向檀锦程汇报工作,算是平级,悦驰汽车星河P1的成功,对于李响想要大力推广增程式,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无论哪一家公司,有了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增程式除了沦为赚钱工具之外,没有任何的上位的可能性,二者优劣以及长期的前景根本不需要多说。

    “哪里,悦驰只能尽力保证平稳,真正的惊喜还是要看尉来汽车。”

    2021年度相较于2020年度,悦驰汽车的整体营收增长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也就是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的增长点来自于坦克系列。

    相比之下,今年销量全面爆发的尉来汽车就太有看点了。

    首先是稳定输出的埃安系列,作为市占率近七成的网约车之王,埃安系列的社会讨论度非常之高,,B端车占比过高严重影响了C端消费市场的形象,整体上褒贬不一。

    不过埃安团队也不是没有作努力,在营销上绑定上世纪的桑塔纳,现代伊兰特等热卖车型也作为出租车使用的形象场景,来让C端消费市场接受埃安的形象。

    另外在设计以及研发上,埃安系列也计划推出与网约车区分开来的车型,B端车型跟C端车型在区分对待驾驶员以及乘客方面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另外就是在面对有意C端消费市场用户之时,埃安品牌要求门店工作人员一定不能为了业绩而忽悠消费者,把网约车车型卖给普通消费者,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为此埃安系列的线下以及线上团队,面向C端市场的都没有任何的KPI考核,这么多的努力,无非就是优化埃安系列的口碑,扭转形象。

    虽然过程很难,但C端市场在埃安团队的努力下,市占率确实是有一定的提升。

    稳定输出的埃安系列,在2021年度给尉来汽车提供了172.65亿元的营收,而今年上市还不到一年的星途S01,仅仅这么一款车型,就给尉来带来了208亿元的营收。

    “非常漂亮的成绩,今年的内部优秀团队,你可难办了啊。”

    上市仅仅九个月,208亿元的营收,产能爬坡阶段的单车毛利率就已经达到了12%,净利率超过3%,后续电池降价以及供应链的优化,星途S01的毛利率可以提升至15%,净利率可能达到8%。

    这一系列的数据以及前景预期,放在哪一家企业里都是一个炸裂的数据,甚至于单独成为一家新势力品牌,都能直接拿下新势力一哥的名头。

    但是在尉来内部,却只是一个项目组,还是目前尉来最年轻的项目组。

    “可不是嘛,星途S01的表现太出色,我们反而是难办了。”

    李响也是一脸苦笑,星途S01无可争议的今年国产纯电之王,没有之一,别说是吉利与长城这种电动化进度缓慢的企业了,就是BYD都羡慕得不行。

    哪怕是放在BYD,星途S01绝对是今年最靓的仔,但是谁让尉来内部还有另外一个奇葩呢。

    那就是尉来L1,同样只有一款车型,这款打得BBA抬不起头的增程式车型,不仅仅是尉来品牌的销冠,同时还是尉来汽车的利润王。

    全年L1给尉来汽车提供了270.1亿元的营收,单车均价约29.8万元,毛利率方面,尉来L1更是高达21.3%,吊打一众新势力。

    “哈哈,这个让你去头痛吧。”

    尉来集团内部每年都会评选出优秀员工,优秀团队,在燃油车时代,一直被悦驰团队把持着,这也造成了悦驰团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鼻孔朝天的。

    当时的尉来团队也没有脾气,销量与利润都比不上人家,还有巨额的投入等等,如你们是靠着我们养着的言论,在公司里不少传出。

    独立出去有悦驰汽车的体量原因,也有公司内部不和的迹象。

    现在好了,尉来汽车彻底的站起来了,比起销量连年下滑的燃油车,如今二者单论销量方面就不相上下了。

    若是按檀锦程的意思,今年的优秀团队应该是给星途S01项目组的,九个月的时间给尉来拿下208亿元的营收,十几万辆的销量不说,仅仅是大众市场这个战略插入就是无可估量的。

    不过L1的表现同样优秀,作为尉来的高端系列之一,以最低的成本最大化收益,2022年度也依旧是尉来在混合动力市场的重心。

    就看李响如何抉择了。

    对于李响来说,在评选优秀团队问题上绝对是幸福的烦恼,除了星途与尉来L系列表现出色之外,主品牌的E系列同样非常的牛逼。

    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门面担当,去除L1之外整体22.13万辆的销量,给尉来带来了613.9亿元的营收,占据着尉来汽车总营收1264.5亿元的48.55%。

    “论战略地位,E系列,L系列还有星途都各有不同,但很难说谁最重要,认成绩三者都非常的优秀,李总确实是应该头疼了。”

    旁听的王风英也调侃起来,其实真要说起来,埃安系列的表现也不差,虽然口碑分化严重,但埃安系列是尉来在B端市场的最大依赖。

    尉来的B端客户除了小部分公务用车,剩下的就是埃安团队的网约车业务。

    2021年度对于埃安团队来说,同样也是意义不同的一年,尉来集团CEO,商用车领域的一把好手,埃安系列的直系领域张永离任之后,埃安系列依旧能够稳住市场份额。

    仅仅只是这一点,埃安系列就非常值得表扬,说比其他团队差哪儿了,根本算不上。

    李响笑了笑:“这个后面再说了,老板说说看这份财报,对于2022年度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檀锦程指了指单车平均售价:“在保证销量以及盈利的基础上,2022年度把这个再拉下来一点吧。”

    知豆不在统计目标之内,再去掉星河P1的销量,实际尉来汽车今年的总销量是55.95万辆,要低于BYD全年59.4万辆的销量一些的。

    如果从一些细分的榜单上来看,BYD是2021年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也有一些榜单是这么统计的,不过消费者根本就不认,在小兄弟面前,船夫哥也是要脸的,迪子根本不好意思宣传。

    团拜会上,檀锦程也从船夫哥那里了解到,迪子2021年度的汽车业务收入大约在12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800亿元左右。

    以59.4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来说,平均下来的单车售价约13.46万元。

    而尉来呢,虽然受到星途以及埃安系列销量的上升,单车平均售价大幅度下降,但依然有着22.6万元的平均售价,在檀锦程看来,这个价格还是有些太高了。

    “我们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是不太友好的,未来的价格战会一直持续下去,依旧单车平均售价,很难拉高营收,所以还是有必要优化一下价格的。”

    论价格,目前主品牌对于市场并不算友好,既然是打着科技平权,科技普惠的名头,那么尉来就需要让同级别车型价格上更加的具有竞争力。

    “我们的产业链已经优化明显了,确实是应该给予消费者更大的优惠。”

    王风英也比较认可这点,在长城之时,她负责的就是大众品牌,悦驰汽车也是如此。

    “尉来要的是品牌高端化,而不是价格高端化。”

    苹果其实差不多就是这种战略,初期阶段,苹果保持前高端化的定价,但是在一次涨价之后,市场份额大跌,此后价格就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区间,又重新把市场给一点点找回来。

    尉来已经建立起了国产高端品牌的形象,如今要做的就是不能给消费者留下“贵”的形象,国产品牌越来越贵,割韭菜的形象这些舆论已经快要泛滥了,尉来不能给竞争对手留下攻击的苗头。

    消费者对于任何品牌的容忍,一定是在他们能够接受价格能够匹配品质的基础上。

    “好,我们会尽快研究出新的方案出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