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90章 徐渭

第190章 徐渭

    这个答案在徐渭的意料之中,且他早已从沈炼那里得知了‘永青侯’的存在,在此之前也做足了心理准备,可真当真人当面时,仍是难抑情绪……

    “没想到我这么年轻?还是说……”李青玩笑道,“没想到我这么英俊?”

    徐渭一怔,忙恭敬一礼,三分尴尬、七分的惊喜的笑笑,道:

    “永青侯之名,之事,之过往,小人早已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一时情难自抑……小人失礼,让侯爷见笑了。”

    李青轻笑道:“如此自称过于自谦了吧?如你只是一寻常人,又怎会被沈炼如此重用,又怎会得知我的事?你虽非官场中人,却忠朝廷之事,还是称‘我’吧。”

    徐渭又是一怔,做了个深呼吸,“是。”

    赵贞吉微笑说道:“永青侯一向不喜繁文缛节,随意一点就好。”

    顿了顿,“我与文长议定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法子,张大学士一时抽不开身,不过也是认可的,考虑到侯爷时间宝贵……我等一致决定,宜早不宜迟,现在动手最好。”

    无论张居正、赵贞吉,还是徐渭,都明白不管计策再妙,最终还是要拼实力!

    内阁大学士兼钦差是牛,可单凭张居正,万难撼动整个南直隶。

    这可是南直隶啊,大明龙兴之地,大明立国之根本,甚至它比大明立国的时间还要久远一些,太祖也是打造好班底,建造完皇宫之后,才正式称帝。

    虽说迁都之后,南直隶逐渐沦为了陪都,可陪都也是京都,也是大明两京之一。

    皇帝?

    皇帝也要尊孝道!

    莫说当今皇帝,就是昔年靖难成功的永乐皇帝,也不敢撤下南直隶,且几乎保留了全套班底。

    这件事,皇帝不会下场,也不能下场,张居正的确是第一梯队的领军人物,可一样是级别不够……

    李青走到书桌前坐了,招呼道:“坐下说。”

    二人上前落座,赵贞吉道:“计策是文长想出来的,我与张太岳只是予以完善补充,还是由文长来说吧。”

    徐渭谦辞道:“细节决定成败,若无两位大人,我这计策也是难登大雅。”

    “还是你来说吧。”李青说道,“相比他们,你更需要证明自己。”

    “是!”徐渭心中感动,也有些激动,匆匆平复了下心中的激荡,说道,“古人云:师出有名则无往不利,师出无名则非惟不胜乃自危。”

    “没有圣上的旨意,贸然掀起斗争,始终是站不住脚的,而皇上虽没有针对南直隶的旨意,却明确了推行大明月报,如果将其和月报绑定……我们便可化被动为主动。”

    徐渭解释道:“如此,并非是眼拉皇上下水……也可以说,我们从未想过与南直隶斗争,从始至终,我们都是在践行朝廷的国策,皇上的旨意——推行大明月报!”

    顿了顿,“当然了,如此一来,会不可避免的给皇上造成一定压力,不过……皇上可以不用解决问题,只解决造成问题的张大学士。”

    徐渭微笑道:“皇上让张大学士推行大明月报,可张大学士却激起了南北两京的对立,如此情况,皇上急召张大学士回京问罪,既合乎情理,也让南直隶没话说。皇上本意如此,只会龙颜大悦,自不会真的苛责张大学士,对外,上演一出苦情戏即可,再者……相信朝中官员,不乏为张大学士说话的官员。”

    “取胜的关键节点,就在张大学士回京期间,新任钦差未到之前!”

    徐渭问道:“这个空档不会太长,敢问侯爷……可觉得为难?”

    李青不置可否:“不错的计策。不过,你还没说,如何不着痕迹地把‘争权夺利’融入月报之中。”

    “侯爷当真是一针见血。”徐渭恭维了句,说道,“我与赵大人,张大学士,一致认为——利用月报,促成朝廷与百姓直接对话的一幕。”

    “这个过程,可操作空间就太大了,比如说……从金陵周边的州府做文章,慷金陵一个州府之慨,造福扬州,镇江,滁州……乃至,苏州,松江府。”

    “南直隶的税权朝廷可以放任一时,但南直隶不能再一直放任了,这才是皇上的第一战略目的。而把南直隶享有的权力平等的分出去,分成许许多多的小份儿,财权的丧失,随之而来的定然是权力的丧失……”

    徐渭说道:“我们只需搭台子就好了,戏台一搭好,就不愁没人唱戏,毕竟……谁又能拒绝财权的诱惑呢?”

    顿了顿,“只待南直隶彻底衰落,朝廷再收回财权,便可易如反掌。这样可能耗时长一些,却可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以南直隶税权,诱惑周边州府;以州官之势,统一商绅站队;以商绅之利,整合工人百姓;以工人百姓之力,倒逼南直隶……”

    “这个过程,也是朝廷与百姓直接对话的过程。”

    徐渭说道:“如此一来,官府,商绅,工人,百姓,便会在潜移默化中都在站队朝廷,支持朝廷……我想,这也是朝廷开办报刊的用意所在……”

    好一番分析之后,

    “侯爷以为然否?”

    “奇思妙想!”李青微笑颔首,“纵是一二品的大员,也不见得比你强到哪里去。”

    徐渭受宠若惊,连忙道:“哪里,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南直隶定不会束手待毙,一切阴谋阳谋在绝对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最终,还是要依仗侯爷神威。南直隶的大员们可以接受败给永青侯,却绝不会接受败给张大学士。”

    顿了顿,“如此,会不可避免的让侯爷的秘密,进一步曝光出来,虽不至于人尽皆知,可在固定人群中……却不再是秘密了。”

    徐渭讪然道,“这计策,终是要侯爷做出牺牲。”

    “无妨。”李青哂然一笑,“我这秘密,早就不是绝对的秘密了,南直隶六部大员不乏知道我者,如今李家族人都也知道了我的事,连没见过我的你都知道……再多一些人知道我的事,又有何打紧?”

    其实,对李青来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未来,注定要公示天下,相比秘密的骤然曝光,逐渐扩散开来,才更水到渠成,也少了许多解释成本。

    “需要我出面的时候,知会我一声便是,具体操作……还是你们来吧。”

    李青微笑起身,感慨道,“大明越来越需要我,大明也越来越不需要我。”

    二人听的懂话中深意,前者是指——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明需要永青侯这样的人扛大旗;

    后者是指——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明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许多事都能为之代劳,永青侯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徐渭,徐文长……你很优秀。”李青问道,“可愿进入仕途?”

    徐渭当然明白潜台词,也为之意动,可事到临头,却又犹豫了。

    “呵呵……也不用急着回答。”李青笑了笑,“行,你们忙吧。”

    “恭送侯爷。”

    ~

    小院儿。

    张居正已经在候着了,神不思属……

    见他回来,忙起身上前,躬身道:“下官见过永青侯爷。”

    “这么客气……心虚啊?”李青呵呵道,“来负荆请罪的?”

    “呃……本只是想瞧一瞧侯爷是否归来,不想竟真回来了,下官也没个准备,不然……就准备上荆条上门了。”张居正见李青并无不满之意,心情放松之下,开了个玩笑。

    李青问道:“游说几家了?”

    张居正讪讪道:“三家了。”

    “皇帝要你游说几家?”

    “皇上说多多益善,最低不低于五十家……”张居正悻悻道,“下官也是奉命行事,还望侯爷莫怪。”

    虽然这事儿上不得台面,皇帝也不许他往外说,但永青侯不一样,一是瞒不过去,二是人家是当事人,自当有知情权,张居正便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全说了……

    李青没为难张居正,只是道:“能否让皇帝满意,只取决于你,我不会阻拦你,也不会帮你,就看你的本事了。”

    张居正大为放松,干笑道:“侯爷如此,便是最大的帮助了。”

    顿了顿,“下官还有一事要劳烦侯爷,时下下官实在分身乏术……”

    “我都知道了,刚从赵贞吉那回来……”李青揶揄道,“你不会以为,皇帝一个劲儿的给你上难度,真就是寄期望于你一人吧?”

    “下官当然明白……”张居正心虚的笑笑,恭维道,“下官能力也就一般,若无侯爷在金陵,皇上又怎会如此?说起来,功劳都让张居正得了,苦劳却都是侯爷的,居正……惭愧啊。”

    李青斜睨了他一眼,呵呵道:“既然知道我回来了,还没有表示?”

    张居正一怔,继而恍然,连连道:“侯爷稍候,下官去去就来。”

    说着,便火急火燎的去叫外卖了。

    ——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张居正记忆犹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