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86章 又有钱花了

第186章 又有钱花了

    清晨,朝霞千里,晨曦洒在演武场,配合将士挥汗如雨的演练,更显朝气蓬勃……

    今戚继光已年近四旬,多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健壮的身躯,刚毅的体魄,加之一身甲胄,如巍峨山峰一般。

    望着一手调教出的精兵队伍,戚继光满心骄傲的同时,又有些遗憾,甚至有些茫然。

    太平盛世下的勇武之师,当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想什么呢?”

    冷不丁被人拍了下肩膀,怔怔出神的戚继光不禁一个激灵,愕然回头,却见李青正含笑望着他。

    戚继光一时错愕,好一会儿,才又惊又喜道:“永……先生,你怎来我这儿了?”

    “闲着无聊,就来你这儿看看。”李青与他并肩而立,望着远处操练的将士,赞道,“会打仗的武将我见多了,如你这般会练兵的却是少有。”

    “先生过誉了。”

    “有心事?”

    戚继光默了下,轻声道:“下官在想,这算不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呢?”

    “干嘛这样想?”

    “倭寇基本消停了,都开始化暗为明做起正经生意了。”戚继光轻叹道,“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当今之情势,怕是难有用兵一时了。”

    李青哑然失笑:“干嘛只着眼于倭寇?大明未来要面对的是惊涛骇浪,兵士又岂会无用武之地?”

    “未来……”戚继光苦笑道,“谁知道这个未来是多久,兴许我有生之年都不会遇到,可军费的花销,却是实打实的,现在的倭寇比以前少了数倍,可我手下的兵源,却是多了数倍,花费不可谓不大啊。”

    “冒昧问一下先生,朝廷财政宽裕吗?”

    李青摇头:“早已捉襟见肘,如今更是日子拮据。”

    戚继光更奇怪了,不解道:“既如此,为何皇上否了我缩编的谏言?”

    “我不是与你说过嘛,海上战争早晚要打,且这个期限不会远了。”李青笑着说,“在其位,谋其政。你这心操的就有点多了。”

    “……好吧。”戚继光无奈点头,问道,“先生这次来,不是为了叙旧吧?”

    李青答非所问:“倭寇真的不多了?”

    “不敢说销声匿迹,却也极少出没了。”戚继光说道,“自朝廷允许民间与日本国贸易之后,商品价格就大幅度降低,日本大名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大明商品,自然也没有再搞走私,甚至打劫的动力了。”

    “虽然走私打劫的成本更低,可一旦被明军逮住,下场不可谓不凄惨,日本大名也是会算账的,两相对比,自然改邪归正。”

    李青微微颔首,问:“开放民间与日本国的贸易之后,对沿海一带的百姓影响如何?”

    “影响自然是有的,比如说,开市之前获利的百姓,与开市之后获利的百姓,不是同一批人了。”

    戚继光解释道,“以前都是私对私,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市场的正规化,即商绅的下场,倭寇转变为商人,变成了公对公……同样是利好百姓,利好的人群却不一样了。”

    “总体来说,现在利好更大,对吧?”

    “是。不过,这也是建立在朝廷让利的基础上,自开市之后,朝廷与日本国的贸易额就大幅下滑……”

    戚继光还是忍不住忧心,提醒道,“朝廷财政严重吃紧,如再不开源节流,怕是难以为继啊。”

    李青哂然一笑:“你能看到的事,朝中大臣,皇帝,自然早就看到了。朝廷财政吃紧是真,却也不至于难以为继。”

    顿了顿,“如今李家分了家,不多说,至少未来十年之内,大明的财政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这其中有关联?”戚继光愕然。

    李家分家的风波太大了,戚继光也略有耳闻,只是不明白李家分家与大明财政何干,分家产的是李家族人,又不是大明朝廷。

    李青却道:“其实,富家的败家子,对社稷民生有着极强的积极性作用。”

    见戚继光还是不明白,李青只好把话讲明白些:

    “钱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转移过程中的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朝廷的口袋。比如说,人一有了钱,就喜欢建宅院,纳小妾;钱会流向泥瓦匠,流向小妾,这些人有了钱,会不同程度的去提高生活品质,进而利好工商业,如此,便能提高朝廷的财政税收……”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戚继光咂咂嘴,“这么说,财政不是问题了?”

    李青摇头:“财政一直是个问题,只是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

    “这样啊……”戚继光若有所思,紧接着想到了什么,问,“先生这次来,可是为了扩充军费?”

    李青一惊:“你看出来了?”

    “呃……”戚继光讪讪道,“当初从西域回来,皇上……不,太上皇摆庆功宴时,曾抱怨过,说先生你就不能看到朝廷有钱,说你是花钱妖精,朝廷财政不紧张,你就浑身刺挠……”

    李青:-_-||

    “真要扩充军费?”

    “怎么,你不喜欢?”李青黑着脸,斜睨着他。

    戚继光纠结道:“只是觉得……这样意义不大。”

    “可等人开着舰船利炮来的时候,再着手准备,可就晚了。”李青说道,“你这支两万余人的抗倭军,是该改头换面了。”

    “比如……?”

    “水师!”李青说。

    “大明有水师啊,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十万众……”

    “大明还有百万雄兵呢,可这其中又有多少能征善战?”李青打断他,说,“大明水师自弘治年间与佛郎机一战之后,就再无像样的战事,加之朝廷财政一直紧张,自嘉靖朝以后,对水师的军费一缩再缩……现如今,除了保障海上贸易的万余精锐水师,余者早已不复昔日勇武,更无武德可言!”

    戚继光默然。

    李青叹了口气,说道:“我让你任职水师,也是为了让你以点带面,带领大明水师重现昔日荣光,甚至更上层楼!”

    “西方的海上战争一直就没间断过,虽舰船不如我们,火器略逊我们,可其战斗力,其充沛的武德,却非如今的我们能比。”

    “未来的敌人定然是精锐之师,我们也要成为精锐之师才行!”

    戚继光皱着眉头缓缓颔首,问:“火器只是略逊?”

    “莫忘了,咱们的威武大将军炮,也是借鉴了人家的技术,而且,人家现在也在借鉴咱们的舰船技术……”李青认真道,“军备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也要缩小与对方的武德差距才是。”

    “明白!”戚继光重重点头。

    对此,他丝毫不气馁,反而异常兴奋——迎接新挑战的兴奋!

    “先生这次来,就是为了确认倭寇是否消停,好上疏朝廷,让将我这支抗倭兵编入水师,对吧?”

    戚继光与俞大猷不同,他心眼儿多,也不喜欢逞强,一向是能麻烦别人,从不为难自己,当即就把上疏朝廷这件事甩给了李青。

    李青好气又好笑,不过也没说他,本来就没想为难戚继光。

    “既然倭寇消停了,你做好准备吧,奏疏我来写,我来署名,你帮忙递送京师就是,也好证明我来过你这里了。”

    “这个没问题。”戚继光嘿嘿笑道,“正闲的发慌呢,刚好先生来了,走走走,下官请客,许久不见,咱们可要好好喝一杯。”

    ~

    京师。

    大高玄殿。

    父子相对而坐,下围棋,小东西打横作陪,托着下巴,大眼睛无神,不知在想什么……

    “父皇棋艺精湛,儿臣远不及矣。”朱载坖弃子认输,切入正题,“儿臣今日来,是想请教父皇关于大明水师之事。”

    朱厚熜不疾不徐的收起棋子,一边说道:“预防海上战事?”

    “是。”朱载坖沉吟道,“儿臣相信永青侯不是无的放矢,他在西方待了那么多年,对其各方面的了解,远胜我们父子,随着开放民间与日本国的贸易,如今倭寇基本消停了……父皇以为可否开启预备?”

    “财政允许吗?”

    “……不太允许。”

    “其实也是允许的,不过你似乎有些着急了。”

    朱载坖怔了怔,苦笑道:“非是儿臣着急,而是到了抉择的时刻了,前日戚继光上了疏,称时下的倭寇已基本消弭,请求朝廷大幅削减抗倭兵源,对此,百官深表赞同……再加上财政紧张,如不将此事摆到台面上……”

    “咦?父皇刚说也是允许的……什么意思?”朱载坖突然发现了盲点。

    “原来是这样……”朱厚熜缓缓点头,随即道,“李家不是分家了嘛,既然李家分了家,那财政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顿了顿,“知会一下张居正,要他想办法,让李家族人来北方,最好是来京师这边。”

    “啊,啊?”朱载坖茫然道,“这是何意?”

    朱翊钧插话道:“父皇,这不明摆着嘛——朝廷没钱,他们有钱。”

    “大人说话,小孩儿少插嘴。”朱载坖没好气的赏了儿子一巴掌,骂道,“且不说李家这许多年的贡献,真要如此做了,大明的富绅只怕都要成为惊弓之鸟了,这对工商业的打击有多大,你知道吗?”

    不料,却听父皇说:“翊钧说的没错!”

    朱载坖:(⊙_⊙)?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