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 第1252章 调研见闻1--快速发展的山东根据地

第1252章 调研见闻1--快速发展的山东根据地

    “咣哧咣哧咣哧……”

    济南北侧的津浦铁路上,一列客运列车正在吭哧吭哧的行驶在铁轨上。

    “呜……呜……”

    随着一阵蒸汽沸腾,火车悠长的汽笛掠过初夏的田野,惊起几只田间嬉戏寻食的小鸟。

    温煦的阳光透过有些斑驳的车窗,将光影切割在略显拥挤的车厢内。

    光斑周边,一片人声混杂、芸芸众生。

    过道里,提着藤条箱、打着绑腿的军人小心地挪步,避让着周边的百姓;

    穿着崭新“列宁装”干部模样的人,正与邻座兴致勃勃地谈着什么计划;

    几个年轻的学生模样的人挤在窗边,眼神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靠近车厢连接处的长椅上,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妇人抱着沉沉睡去的孙儿,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打着孩子的背脊,目光慈和地注视着这些奔波的人们。

    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汗味、劣质香烟的气息和刚被掰开的烤红薯的甜香,织出一种别样踏实的人间烟火味道。

    车窗外,同样是热闹人间。

    一块又一块整齐的绿色田地如棋盘般闪过。

    很多老农模样的身影正在田间劳作,又有孩子在田边嬉戏。

    一个个村庄如浮影般掠过,袅袅炊烟在蓝天下画着舒缓的曲线。

    恍惚间,一片百姓安宁祥和的田园欢歌。

    ……………………

    列车之中,一节普通的车厢内。

    四个中年干部模样的人对坐在车椅上,一起转头观望着窗外的风光。

    干部周边,有十多个穿着便衣、身体挺直、腰间鼓鼓的人坐在附近车椅上,隐隐将干部们围在中间。

    “不过半年时间,这里就仿佛换了人间啊。”

    四人中岁数最大同时隐隐地位最高的一个干部,望着车窗外不断闪现的人影,脸上一片唏嘘:

    “去年我来这边调研的时候,济南周边的百姓们活的还是相当艰难。很多鬼子控制区内的百姓由于濒临断粮,都在路边卖儿卖女,当时我们路过时仿佛进入了清末年间。当时带队的同志都看懵了,冒着暴露风险,也要劝说大家投奔咱们山东根据地,给百姓们找条活路。”

    “去年华北大旱,虽然山东旱情不算严重,但鲁西南地区同样严重歉收,粮价整体涨了5成。再加上鬼子还经常搜刮掠夺,周边百姓必然是困难的。”

    旁边一个胸口别着钢笔的干部解释道:“今年2月份咱们彻底拿下济南及津浦线周边区域后,一边严格落实减租减息,一边大量发放赈灾粮食,如今市场粮价平稳,百姓手中都有存粮,自然活的会轻松些。

    可惜,目前看今年仍然大旱,百姓们种粮仍然难以盈利……没有收成,百姓们自然就心中惶恐,难以放松。”

    “山东地区这数十年水利不兴,之前黄河改道,现在又遇到连旱天灾,咱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还好鲁中以及胶东地区旱灾不重,粮食收成还有些指望。”

    坐在外围的一个干部语气无奈,“不过也好,有张司令相助,咱们不缺粮食。正好趁着河水不丰的时候,组织周边百姓抢修河道,修筑水利,无论如何,都是利长远的事情。”

    周边三人纷纷点头。

    只要活着,人就要吃饭。

    因此粮食才是稳定民生的根本。

    如今华北大旱,粮食欠收,八路军本应该手忙脚乱。

    但张司令联合军分区持续供给的粮食,给了大家赈灾和发展的底气。

    而八路军如今拿下东北,粮食供给能力更是大大提升,大家心中的底气就更足了。

    “说起来还是火车方便。”外围的这个干部环看了车厢,笑道:“上周咱们还在陕北,昨天咱们还在太原,今天就到了济南,估计晚上就可以到青州了。

    如今根据地有了火车贯通,咱们去各个地方都方便许多。不像前几年,往返一趟山东需要耗费半年之久,说不得还要折损一些警卫。”

    “是啊,火车是挺好,就是有些考验腰。”胸前挂钢笔的干部满脸认同,“坐了两天车,我这腰算是遭罪了。”

    众人又都笑了起来。

    这四个干部模样的人,自然是老家派来调研公干的高层干部了。

    老家大佬信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仅经常自己实地调研,也会派出大量干部前往各个地区调研情况,提供第一手调研信息,作为老家决策的依据。

    这一次,四人就是大佬委托派来了解山东地区情况的调研组。

    “说起来,山东根据地目前3000多万人口了吧。”领头的干部看着车厢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人口远比陕北稠密,穿着上也好一些。”

    “毕竟是华北富庶之地么,有平整耕地。有煤矿工厂,有铁路公路,还有大型城市。相比之下,陕西地薄,粮产不丰,也就是这几年开始了一些工厂,才让百姓们逐步富裕起来。”

    胸口挂着钢笔的干部接口道:“如今山东根据地除了青岛之外,近乎已经收复了整个山东,加上大部分地区受到旱灾影响不大,自然大家气色会好一些。”

    “没错,根据山东根据地提供的信息,目前他们控制人口3200万人,其中各类部队80万人,各级干部20万人,拥有现代工厂221个,作坊7000多个,算是整个华北地区除了联合军分区以外最富裕的根据地。”外围干部口中列出了一串数据。

    “耕地方面,目前统计有5000多万亩(此时部分靠近河北的耕地划归晋察鲁豫根据地),其中1000多万亩旱灾严重,其他3000余万亩影响不大。

    整体而言,山东如今人多地少,农业潜力不大。据说老家正在制定规划,打算引导群众再次闯关东,前往东北开发耕地,据说每人可以给15亩。

    工业上,大部分现代工厂都集中在济南及青岛周边,包括染料厂、布匹厂、小五金厂等等。

    不过如今鬼子尚且控制着青岛市区及周边军港,可以随时发起对胶东工厂的轰炸,胶东暂时不具备大工厂的条件。

    如今山东根据地正在向老家申请经费,在济南周边兴建一些工厂,在兖州兴建新煤矿……投资虽然很大,但兴建起来,山东根据地只怕也要再上新台阶了。”

    坐在外侧的干部林林总总的说着,另外三个干部认真参与讨论着。

    窗外是生机勃勃的土地,车内是熙熙攘攘的乘客。

    车轮滚动,碾着希望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