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 第1222章 出殡,发丧

第1222章 出殡,发丧

    这边还在林子里蹲守,而另一边,两个村子已经一片素缟,哭声一片,两个村子都死了人。

    苏宇和熊支队返回时,看到的就是正在吊丧的两支队伍。

    村子里都挂上了白布,人也穿上了白衣,显得很是悲伤。

    老支书正在忙碌,安排出丧的事,看到熊支队他们,放下手头忙碌的一切,赶了过来。

    “熊支队,情况如何了?”

    “老支书,已经驱赶离开了。”

    “那就好,那就好,不会再回来了吧?”

    “老支书放心,我们会留下五人蹲守,蹲守三天,再返程,你们商议一下谁留下,我会让同事来替你们。”

    也就是轮流蹲守三天时间,相当负责了。

    很快,就有五人主动站了出来,剩下的跟着熊队回去了。

    人家是刑侦一队,即便是没有大案,特安,也不该长留村里,能留下五个人蹲守,已经很负责了。

    村支书自然是一阵感谢,交给苏宇,全权负责,这属于甩锅,但苏宇也不好这个时候开口,毕竟村里都在忙碌出殡的事,确实没工夫为几个公安安排吃喝拉撒。

    而全村也只有苏宇有这个能力安排,且老支书发话,又不会引起不满。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苏宇同志,你说啥?”

    “额,没什么,我说我们村支书,一向这么英明果敢,几位公安同志,还未吃早饭吧?走,咱们小木屋那边,喝口汤。”

    早晨熬的羊肉汤,还未喝完,热了热,熥一下饼,就能吃。

    跑了一路,苏宇都有些饿了,他陪着几个公安,又吃了一顿。

    几人边吃边聊,苏宇诉说打猎的趣事,几个公安诉说一些能说的命案,双方听的都很满意。

    吃饱喝足,苏宇安排袁小六招待几个公安喝茶,其他狩猎队和民兵队继续在护栏外巡逻。

    苏宇则是回了一趟家,出殡,他要去参加,作为一户家里的顶梁柱他是必须参加的。

    不过参与出殡,有两种形式,一是深度参与,也就是当使用人,打打下手,抬抬桌子板凳,让你干嘛,你就干嘛,相当于服务员。

    这个活,一般是院里人干的,也就是比较亲近的,往上数五辈,属于同一个祖宗的人,干这个活。

    相差五辈,已经不是很亲了,死了也不会太痛苦,但又是同一个祖宗,不帮忙,不像话,那就来帮忙干点活。

    而另一种参加出殡,就是至亲,身着洁白素缟,要哭,要参与各种行动,如拜胡同口,如溜坟,如请魂等。

    拜胡同口,很简单,就是从村头到村尾,遇到胡同口就跪拜磕头,意思是通知邻里来帮忙,答谢的意思。

    当然,死了家里人,他的晚辈也是儿子,见了人就需要磕头的,因为迈进家门的都是来帮忙的,你肯定要答谢的,但也有没通知到的,拜胡同,就是统一告知了,不一一答谢了。

    溜坟就是至亲,也就是身穿白衣的,一起结伴去坟地,挖好的坑转一圈,看看自己父亲,亲人未来的安置地,转一圈就回来了。

    请魂更简单,从村里出发,到村外西南角,烧黄纸,撒铜钱,叫魂,用一个枕头当成父亲,背着一路回家,意思是你别迷路了,儿子背您回去。

    还有叫魂,不过这个不需要其他人参与,儿子亲自站在高处,在家里喊叫,什么西南大路,什么之类的。

    这个请魂烧纸,撒钱,撒的是真钱,有硬币,有纸钱,都是真的,所以有时候,孝子刚走,就有小孩去捡。

    这都是出殡的一些活动,这些都是至亲参与的,外人无法参与。

    外人能参与的,有两项,分为男女,这是给村里人祭奠用的。

    妇人参与就是拿着烧纸,去灵位那里,亲手摆在灵位前,亲人会答谢。

    第二就是村里男人参与的,这个即便是院里的男人也能参与,女婿,外甥,姑父,都可以。

    那就是拜祭桌,从村头,到村尾,抬着轿子,轿子里放着骨灰,全员总动员,这是要去埋了,但埋了之前最后一次告别,全村男人都来祭奠,拜一拜。

    有人抬着一个桌子,放在前面,有逝者相片,把祭品摆上,男人只需要来了,磕头,然后亲人答谢,就算礼成了。

    在村里关系越好,为人越好,祭拜的就越多,有时候走几步路就要停下,拜一下,因为有人拜,就要停下,相反,那种无人祭拜的,一路畅通,直达埋骨灰的坟地,这种人是为人不怎么样,无人相送。

    证明他人品不怎么样,走一步,停一步的,反而是人品好的,虽然一路走来,只要有人拜,儿子都需要跪下答谢,有些费儿子,但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

    而苏宇能参与的,也就是拜祭桌了,也就是最后出殡埋骨灰那个,因为不是很亲,也无需参与其他活动。

    至于说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无论是否亲近,都会去帮忙,也就是安排人干活,因为人家懂,人家会,但这种人往往是四十岁往上,苏宇不适合,哪怕他有钱有势,也是一样的。

    何为拜祭桌,这是亲朋好友都能参与的,亲外甥也能参与,儿子同样要答谢。

    祭桌上摆着相片,像是姑父来祭拜,不仅仅是磕头,还要摆上点心,烟酒,以及钱。

    拜完了,这些礼物就会被人收走,第二个上人来拜,如果有祭品,就需要重新拿出他带来的祭品。

    不过只有亲朋才会带祭品,烟酒,钱等,村里人就是光拜一下,不会摆祭品。

    如果是喜丧,这个时候,负责抬祭桌的就会为难女婿,放的钱不够,人家就不给抬祭桌,你总不好自己抬吧?

    那就需要多拿钱,因为这些钱最后收拾收拾,入账后,会全部买成烟,分给当天来帮忙的村里人。

    这些人往上数五辈,都是一个祖宗,但也不是白帮忙,收的烟酒,钱,都需要换成烟分了,点心则分给做饭的妇人。

    所谓喜丧,就是寿终正寝,七十五岁以上的,横死的不算,这时候为难人,那就是纯属捣乱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也不会允许你胡来。

    给钱多少,全凭心意,因为摆祭品的,往往都是亲戚,如姑父,如女婿,如姨夫啥的,当然,为难人也分人,即便是喜丧,也不会为难朋友,只会为难女婿这类,像是逝者的朋友,来祭奠,那就不能为难。

    村里人更无所谓,反正没祭品,自然不会为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