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口
诸葛恪于十日前抵达,已成功抵御满宠一次大规模进攻及数次小规模进攻。
这要多亏了他前些年收复了山越人,并从中征召了四万多的青壮,诸葛恪将其中一万最精锐的山越人编入了自己的麾下,其余分给了手下的其他将领。使得如今他麾下士兵数目可以与满宠带来的魏国大军相抗衡。
此次作战中,他麾下最勇猛的领兵之将,是一名叫做聂友的将军。
这名叫做聂友的将军,原是豫章郡的功曹,经由豫章太守谢斐的关系认识了诸葛恪。
诸葛恪对其很是看重,认为其能文能武,是位有大才之人。
本来诸葛恪准备向孙权举荐,对其予以重用,但是却被聂友多次拒绝。
这次蜀国进攻荆州之时,聂友并没有积极响应加入抗蜀的队伍。
但在得知魏国攻吴的消息后,却自告奋勇请战,跟着诸葛恪一起来到濡须口。
诸葛恪私以为聂友应是提前预测到魏国的进攻,并且分析出孙权会派他对抗魏国大军,聂友是为了帮他一同抗魏,才没有请命抗蜀的。
因此,诸葛恪对聂友的能力愈发认可,对于聂友的情谊也愈发深厚。
“文悌,此战若能取胜,我必向陛下为你请功。”诸葛恪拍着聂友的肩膀情真意切的说道。
“元逊,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连日的厮杀,令聂友的嗓音变得有些嘶哑。
“文悌,我知道你是品行高洁、淡泊名利之士。但,你的才华,应当用于报效陛下,造福更多的百姓,而不该被埋没。”诸葛恪真心的说道。
“现在魏国大军压境,我国的主要兵力又用在了西边,濡须口绝不能有失。如今魏国兵力倍于我军。正面对阵对我军不利... ...”
聂友没有继续上面的话题,转而与诸葛恪探讨起对阵之策。
事实是,聂友心里苦,但是他不说。
自从九年前答应了那个男人,不同蜀汉作战之后,他就一直低调行事,尤其是在蜀汉与吴国关系越发恶劣之后,他更是如履薄冰。以至于诸葛恪几次表示要向孙权举荐他对其委以重任,他都找借口推脱掉了。
是他真的不想加官进爵、出人头地吗?是他真的视功名如粪土吗?
不!
是一旦他被委以重任,势必要被推向抗蜀的前线,那时他将面临着忠义难两全的局面。
如今唯有拼尽全力将魏国阻击在濡须口外,以报君恩了!
... ...
长沙郡
此时有一人与聂友有着相似的心情。
“裴将军,大都督的援军不日即可到达,到时候定要一举将这些蜀寇赶出荆州!”
望着属下们各个满脸斗志,欢欣鼓舞,裴潜心中却并无喜悦之感,反而有种淡淡的忧虑之情。
裴潜这些年虽没有平步青云,但也算是稳步上升,已经从裨将军做到了偏将军,麾下也有三千多亲信部众。
但他一直没有忘记曾经对他有救命之恩的老三一行人。
好在老三兄弟他们是投靠的王平,听说这次王平没有参与攻吴,而是驻守在陇右防御魏国。
否则真要是在战场上与老三等人兵戎相见,他恐怕难以抉择。
裴潜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了一枚玉佩。那是几年前他暗中帮助老三等人离开长沙郡时,马谡给他的。
虽然,当时马谡并没有告知他真实姓名,但是,从老三等人的反应,以及那人的气度和同他说拿着玉佩去马府等种种迹象,裴潜还是能够猜测出对方身份的。
马幼常,蜀汉当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若是此次战场相遇,希望他莫要再提前尘之事,毕竟各为其主,他身为吴将,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