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024章 抢占先机,万户飞天

第2024章 抢占先机,万户飞天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

    徐光启眉头皱了起来,来了个灵魂三连问。

    皇帝说的三点反驳意见,除了第一点外,后面两点他都没有听说过。

    一是他师从利玛窦,利玛窦自万历十年,也就是公元一五八二年到濠镜(澳门)后,先后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等地活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定居北京。

    徐光启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因为要去南京办事儿,在那里见到了利玛窦,开始跟随利玛窦学习,而利玛窦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去世。

    自踏入大明国土的那一年开始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回去,不知道约翰尼斯·开普勒发表的几本书也是正常的。

    更不大可能知道万历三十七年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的事情。

    再者就是哥白尼了,或许他知道,但崇祯说的这两本书因为与当时教会是相违背的,不大可能会大面积传播。

    且利玛窦主要是传授数学和几何等,本身又是基督教徒,即便是知道这两本书,也不可能会学习,所以徐光启或许听过但应该没有见过这两本书。

    “陛下,若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那么臣编写的《崇祯新历》上的内容不就是错的了吗?如此再开课授课不就是错误的理论吗?”

    “也不能算是错误的理论,你在书中的论述体系是地球上宇宙中心,太阳和恒星均是绕地球旋转的,五大行星是绕太阳旋转的,前者错了后者对了,

    只能说是介于哥白尼日心体系和托勒密地心体系之间的折衷学说,比传统的第谷体系要前进了一大步。

    或者说日心说也不一定是对的,需要你在教授中慢慢的发现。”

    崇祯说到这里后,话锋一转:“你在崇祯历法中叙述到球面三角、平面三角、西洋筹算、比例规等西方数学的著作,这是天文用表推算和编制的基础,这还是可以直接讲授嘛。”

    “臣明白了,臣回去后将《崇祯历法》拆分一下,一边先讲数学和几何部分,一边再研究陛下所提的日心说的几本书籍,等臣研究院了再向陛下禀报。”

    “如此甚好!”

    崇祯点点头,继续道:“为了更好的研究天文历法,朕决意成立一个历局,由你担任主官,李天经、汤若望、罗雅谷、龙华民等精通西学之人也一并调入历局之中。

    你们的任务有四点,一是完善《崇祯历法》,二是研究日心说,三是负责传授天文历法等,四是设计天文仪器等。

    办公地点就选择宣武门内首善书院内吧,或者你们想另选址也可以,找工部修建。

    其他研究人员,在不影响其原部院工作的情况下也可调入,此事负责,拟完名单呈送东暖阁,朕会知会吏部的。

    至于经费,前期先拨给你们五万两白银,待全部组建完成,只要合理,实报实销。

    如此安排,徐爱卿以为如何?”

    说到这里,崇祯起身,面色严肃:“徐爱卿,在外人看来,研究地心、日心、五大行星等等没有意义,但在朕看来这里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在。

    首先,天文学的存在,会极大的提高百姓的认知,将百姓的思想从神学、玄学中解放出来;

    其次,天文学的发展会极大的促进数学的进步,你书中的算法部分就已经说明了;

    第三,天文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实验观察、数学推理和逻辑论证等科学方法,这不仅可以用在天文学还能用在其他学科;

    第四,将天体研究透彻后,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凭借着你们的研究飞上天空、登上月亮和五大行星?

    万户飞天的失败告诉我们,飞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中那么简单,

    第五……”

    我的天……

    听见皇帝的第四条,徐光启整个人脑子嗡嗡响。

    知道皇帝有魄力,但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幻想着有一天能登上月亮,这话要是说出去肯定会被认为是痴心妄想的。

    但研究技术的他却是知道,不是不能登上,只是他们现在的研究不够而已,十年够那就百年,终究有一天技术能被突破的。

    “臣叩谢陛下信任,必不负陛下重托!”

    “徐爱卿客气了,年纪大了还要受累,朕有些过意不去呀!”

    “陛下言重了,此事往小了说是臣的爱好,臣很喜欢做研究,是实现了臣的梦想,

    往大了说是为了华夏的天文和数学上的发展,臣必定会竭尽全力的。”

    “如此甚好,你且去忙吧,有想法随时到东暖阁来找朕,圣旨明日下达!”

    “臣告退!”

    徐光启起身朝着崇祯躬身行礼,缓缓的退出东暖阁。

    看着徐光启的背影,崇祯长长的松了口气,脸色也轻松了许多。

    他是真怕徐光启跟他探讨天文历法,这玩意是他能懂的吗?

    他之所以将日心说提出来是因为这是他在后世所学的定论,现在趁着有人研究将这个事儿给定下来,到时候在天文学上华夏也是有贡献的。

    其次就是给徐光启找点事儿做做,这是他的梦想,有心气儿支撑,能多活几年,也能多为大明、华夏做点贡献。

    第二天圣旨下达,震惊了整个火器研究院,没有任何的风声,院长竟然调走了。

    毕懋康、孙元化等院中高层齐聚,虽然震惊,但没有急躁、吵闹、争论,因为他们知道皇帝不是卸磨杀驴的人。

    “看到你们的反应,我很欣慰,足可见你们的心性沉稳,也是充分相信陛下和朝廷的,如此火器研究院交给你们我就更放心了!

    不用担心我,我的去处是也是我最好的选择。”

    “初阳,你调整为左监院,要好好辅助毕院长管理好火器研究院。”

    “老师,您是知道的,我对权没有那么看重的,这里就跟我的家一样,是我们研究的心血,一定会会好好辅助好毕院长的。”

    “嗯!”

    徐光启点了点头,看向毕懋康:“孟侯,火器研究院我就交给你了,现在已经步入正轨了,各项研究稳步推进就是了,按照我的理解……”

    “毕院长,又有圣旨到了,请您去院外接旨!”

    就在众人说话时,一名隶属火器研究院的军士气喘吁吁冲进了议事堂内。

    话音刚落,大堂内众人都懵了,圣旨不是刚刚传达吗?怎么又来一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