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60年,忽必烈建国大元。】
【蒙古老家在他眼里,就是一帮穷亲戚。】
【结果这帮亲戚们,竟然直接拥立阿里不哥为大汗。】
【这局面多么魔幻。】
......
各朝古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忽必烈刚刚转正成为中原皇帝,自家亲戚却成了边境隐患。
这局面,确实魔幻!
......
阿里不哥对着天幕中的AI忽必烈形象,不屑的撇了撇嘴。
在他心中,大汗之位本就非他莫属!
身为拖雷家族的幼子,蒙哥汗挥师南下之时,他便留守和林,主持蒙古的政务。
而忽必烈在管理汉地期间,竟然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对汉人儒士委以重任。
部分蒙古贵族对其极其不满,他们担心忽必烈会重视汉人,而轻视蒙古人。
所以,留守蒙古的蒙古族人们,更愿意支持他这位坚持蒙古传统的候选人。
所以,当蒙哥汗离世的消息传来,他当机立断,在漠北紧急召开了忽里台大会,宣布自己为大汗。
不仅如此,他还组建了自己的军队。
他准备和在中原的忽必烈,争夺汗位!
......
【逼得忽必烈带着汉兵,杀回了蒙古。】
【他烧了祖宗圣地哈拉和林,还把亲爷爷成吉思汗留下的怯薛军,打得丢盔弃甲。】
【这操作,蒙古人不恨他才怪呢。】
......
阿里不哥心中满是问号。
他感觉自己还没有开始一展宏图,就被宣告失败。
他麾下的军队,可都是杀得汉军节节败退,无比勇猛的蒙古军。
而忽必烈呢,率领的不过是曾经的手下败将,汉军。
他们两方打起来,怎么说也是他的赢面更大。
怎么看起来似乎他被打得更惨?!
阿里不哥真的十分不解。
......
【忽必烈上位之前,蒙古帝国已经分裂。】
【1259年,蒙哥汗战死钓鱼城,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为了抢这汗位,彻底撕破脸。】
【在蒙古传统里,大汗需要通过忽里台大会选举。】
【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推举,而忽必烈靠汗地世侯的支持,在开平称帝。】
【这就好比一个家族企业,原本根基稳固、业务庞大。】
【哥哥拿了海外分公司股份,弟弟兢兢业业守着总部。】
【结果哥哥突然宣布,这总部是分公司,海外分公司才是总部。】
【那弟弟肯定咽不下这口气嘛。】
......
阿里不哥表示很是赞同,眼中满是愤懑。
他真的咽不下这口气!
他可是由蒙古贵族经由忽里勒台制度推举继位,是名正言顺的大汗人选。
而忽必烈则是在开平自立为汗,这在他看来,本就是不合规矩。
一个自立为王的人,来抢他这正统大汗的位置。
这谁能忍?!
......
【最骚的是这忽必烈的建国操作。】
【1271年,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定都大都(北京)。】
【忽必烈还兴科举,修文庙,完全按照中原王朝的套路来。】
【蒙古贵族看到忽必烈这番做派,直接气炸了。】
......
阿里不哥对忽必烈的这番行为,也很是气愤得咬牙切齿。
爷爷成吉思汗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忽必烈咋不说自己是中原人呢?
蒙古人世世代代都以征战四方、逐草而居为傲。
可如今呢,忽必烈却全然背离了祖宗的传统。
全盘学习中原文化,这简直是对蒙古传统的亵渎。
这分明就是背叛!
忽必烈如今要带着汉兵来攻打蒙古族人,又是以何身份来得呢?
忽必烈难道忘了,自己身体里流着蒙古人的血吗?
......
【1262年,忽必烈亲征蒙古,先锋军全是汉人将领。】
【这场景,多飒呀!】
【岳飞当年“直捣黄龙”没有实现的愿望,直接让成吉思汗的孙子完成了。】
【更狠的是,忽必烈对怯薛军的屠杀。】
【怯薛军是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禁卫军,世代守护着黄金家族。】
【然而,在土拉河之战中,怯薛军竟然被汉军骑兵给冲垮了。】
......
阿里不哥瞪大了双眼,满脸尽是不可置信。
要知道,怯薛军的选拔,可谓是十分严苛。
会从功臣贵戚、万户、千户、百户等官员的子弟中挑选,入选者皆需具备娴熟的骑射技巧。
怯薛军由百人的贴身护卫,而后逐步扩充,形成了包含宿卫、弓箭手、散班等部分的精锐队伍。
可以说,怯薛军是蒙古军队的核心力量,是蒙古帝国征战四方、威震天下的倚仗。
而怯薛军竟然在对阵曾经的手下败将汉军时,不堪一击?
阿里不哥怎么都不肯相信这个结果。
......
【忽必烈建国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金界壕,并将长城向北延伸了200百里。】
【《元史·地理志》中记载,这道墙“北控大漠,南屏中原”。】
......
嬴政脸上露出一丝愕然。
他修建长城,是为了防止匈奴。
那忽必烈延伸长城防线呢?
这明摆着是为了防着自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