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真实水平是什么模样?
当李毅安看到这份来自调查部的报告之后,他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被惊呆的并不是说苏联的电子技术水平远超过想象,而是——太空猎手计划居然成功了。
“我们确实从太空中把苏联的卫星捕获了过来?”
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可思议,虽然曾经在网络上看过美国人利用航天飞机维修卫星,所以在太空中捕获卫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当这一切真正的发生之后,难免还是会有些震惊的。
“是的,阁下,计划非常成功。这次太空捕手计划不仅此存照让我们得到了苏联最新型的火星探测器,从而对苏联的科技水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证明了太空捕手计划是成功的,所以,军方认为成立太空部队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因为计划是和军方共同合作的,所以贾文涛自然了解军方的“太空部队计划”。
什么是太空部队?
就是以航天飞机为机动飞机、以空间站以及月球基地为基地的“太空部队”。
这支部队是进行空间作战的。并不仅仅只是利用航天飞机捕获卫星,航天飞机还可以使用激光器摧毁卫星,甚至摧毁洲际导弹。
这是什么?
这当然是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其中一部分。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尤其是“x晶体”制造的芯片的使用,使得sEA的电子技术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进步,许多过去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技术都取得了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军方自然也就提出了成立太空部队的计划,这个计划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应对地球,同样也是为了确保月球的安全。
毕竟,月球所展现出来的战略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保护月球的领土安全自然也就成为军方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正因如此,军方才制定了相应的计划,而且已经开始培训起了他们的“太空战机飞行员”,并且设计太空战斗机。
其实,也就是在航天飞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发展,一种武装化的型号。
至于什么所谓的“太空非武装化”,伴随着三国月球协议的签署,实际上早就被废除了,太空的武装化已经不可避免了。
“太空部队……”
抿了抿嘴唇,李毅安并没有就这个计划发表过任何意见。
这个步子迈的会不会有点大了?
对此李毅安并不清楚,但是军方有他们的想法和计划。
“嗯,”
不予置否的点了点头之后,李毅安纸质报告中对苏联电子技术水平的评价以及担心。他皱了一下眉头,思索了一会儿。
然后说道:
“这里对俄国人电子技术水平的评价非常高嘛。”
“事实确实如此。”
贾文涛回答道。
“阁下,通过对苏联火星探测器上携带的处理器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他们的电子技术水平大概落后于我们7~8年的时间,某些技术可能落后超过10年,但整体是7~8年。”
这并不是贾文涛的判断,而是技术人员的判断。但是那些技术人员显然不了解苏联。
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苏联的是谁?
甚至不是俄国人。
而是李毅安,站在上帝视角的他,甚至比俄国人自己都要更了解他们。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知道这件事背后的真相。
“嗯。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如此。”
嗯了一声,李毅安把面前的卷宗合上,然后说道:
“好像俄国人确实是为了保密,选择牺牲武器的性能,从而避免先进科技外泄,同时他们在火星探测器上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乍一看起来似乎是这样的。”
看着贾文涛,李毅安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呢?”
“换一个角度?”
贾文涛愣住了。就在他愣神的时候,从阁下那里却听到了一个让他更加震惊的分析。
“会不会是因为这些产品的成品率太低了?所以他们的价格非常昂贵,只能用在昂贵的火星探测器上呢?”
啊!
一瞬间贾文涛整个人都惊呆了,他显然没有想到这种可能。
这简直就是——直接推翻了他们所有的判断。
“这,这……”
看着贾文涛那副呆若木鸡的模样,李毅安笑了笑,然后说道: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现在还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支撑我的这个判断,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一点——俄国人在整个电子产业上都落后于西方。
甚至就连最基础的硅晶体提纯,他们都无法提供超纯硅晶,连最基本的原料关都过不了,更何况还有芯片的生产封装等各个环节领域的全面落后。
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产品的合格率是非常低的。或许他们可以凭借他们的体制优势,不惜工本生产出一些优质的高性能处理器,但是它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昂贵到它不可能被大规模使用,就像——”
“像我们的x晶体?”
“不一样,至少,用它制造的芯片之所以昂贵并不是因为成品率太低,而是因为原料成本,但是俄国人的一些高端芯片,之所以昂贵,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成品率太低,”
李毅安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在另一个世界,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的电子技术水平早就被人给翻了一个底朝天。
哪怕是苏联科学家在处理器架构等硬件设计上远远超过西方,但是并没能改变整体落后的局面。
甚至就连最普通的硅晶体提纯也成为制约苏联电子技术发展的短板。
到最后不得不通过走私的方式从日本获得了硅晶体提纯设备。再加上几十年。不得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偷取的大量技术,这使得苏联在80年代末的时候,宣布成功量产1μm的处理器。
虽然这个时候已经落后于西方差不多六七年了,但是等到苏联解体的时候,全世界才知道——它所谓的量产,其成本极其昂贵的,因为成品率只有不到20%!
像苏联所谓的0.8μm处理器的成品率甚至还不到5%。这简直就不是工业化产品,而是“大国工匠的精心雕琢”。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微处理器价格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其他人现在看到的这些微处理器所代表的并不是苏联电子技术的最高水平,而恰恰是苏联电子技术落后的体现。
“而且,这同样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俄国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掌握使用x晶体制造晶圆的技术!”
将卷宗向前一推,李毅安笑道:
“所以我们基本上不需要担心俄国人会在电子技术上追赶上我们。不过——”
用手指点了一下卷宗,李毅安说道:
“关于俄国芯片架构设计上的创新,可以交给相关公司。我想他们或许能够从中取得一些收获。”
李毅安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历史上那个影响了整个90年代甚至21世纪初的奔腾处理器,它的横空出世实际上就是苏联的遗产。
落后的电子技术水平以及现实的需求,让苏联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在处理器架构设计上做文章,这也让苏联的处理器设计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即如何用落后的制程设计出同等性能或者差距不大的处理器,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太现实,但是苏联的工程师确实做到了。
而等到苏联解体之后,苏联超级计算机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是弗拉基米尔·彭特科夫斯基和多名学者接受英特尔的雇佣,前往美国工作。英特尔后来的CPU技术,其实源自苏联的研究成果。而在美国,他彭特科夫斯基主导开发了奔腾(Pentium)系列CPU,这些CPU技术部分源自他在苏联的研究成果——即苏联的El-90微处理器。
奔腾处理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586计算机的横空出世,实际上就是苏联的处理器架构加上美国的一流的制造工艺。
如此也就有了奔腾的处理器的横空出世。
接着,也就是有了接下来几十年的电子时代,从电脑到智能手机,在这个时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俄国是没有任何贡献的,可实际上,俄裔科学家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更完美的架构设计提高处理器的性能,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举。
只是不知道,SEA的工程师们能够从这些处理器的设计中学习到什么,会不会设计出SEA的奔腾处理器呢?
对于此,李毅安是充满期待的,虽然在系统商城之中是买不到飞机大炮等军用物资的,但是确实有不少关于处理器设计等方面的资料,而且还有电子计算机,但是现在的SEA需要的并不是早期的仿制,而是创新。
毕竟,一开始的时候抄袭是为了追赶,是为了抢发优势,而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必要那么做了。
至少在没有迫切需求的情况,是不需要这么做的。
当然了,适当的时候,还是可以给予一些帮助的,但是,现在,李毅安更倾向于,希望看到的是SEA的科研人员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