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总是变化不停,也许前一刻还必须如此,下一刻就变了风向。
李子冀最初安排唐小风加入神教,无非是因为当时神子与圣朝对立,他欲要借助大神官与大主教的力量在内部牵制吕折梅。
可世事无常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更改,圣朝与神子反倒是站在了同一阵营上,大神官和大主教却变成了圣朝的敌人。
唐小风的立场和处境,自然而然就变的微妙起来。
原本的计划似乎也已经无用,颇有一种即将大展身手之时却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
到了现在,轮回之事迫在眉睫,似也无需其再做什么。
唐小风当然不会想到李子冀竟然会突然出现在长泽,在他刚刚处理完神节赐福的事情,在这场渐冷的风雪里,在愈浓的思乡情绪中。
李子冀就这么出现在了,站在他的身后,微笑望着他。
“公子。”
唐小风的眼眶立刻就红了起来,这么长久时间以来压抑着的情绪终于是在这一刻压制不住一股脑的涌上心头,顿觉鼻子一酸,说不出话来。
这些年来,他在神教之中一刻未有过放松大意,最初在神山的日子里,就连睡觉都要紧绷心神,他变得沉默寡言,他成了上官无敌和张二狗等神教教众眼中手腕强硬,城府深邃的神镰大人。
便是神山长老如非逼不得已都不想在表面上与其发生冲突。
他话说的越来越少,只言片语便能让人胆颤心惊。
唐小风甚至有些忘了自己以前是什么样子,直到此刻重新见到李子冀,多年来所有的伪装全都褪了干净。
无论多有成就,无论多么光耀,在自己最信任,最尊敬之人面前,都会忍不住露出最真实的情绪,他发红的眼角有些湿润,恍惚间仿佛看见了当年一同乘坐马车前往儒山言传身教的一路。
“公子。”
唐小风又喊了一声,这一次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开心,他胡乱将眼角的湿润擦去,快步跑到了李子冀的面前,然后又忽然局促停下,挠了挠头。
李子冀笑骂一声:“以为自己是大人了?”
然后他张开双臂,眨了眨眼睛。
唐小风这时总算完全放松下来,迈步上前与李子冀拥抱起来,就像五年前随着其离开云龙镇之时那个青涩懵懂的小家伙。
是啊,一转眼已经过去五年时间了。
听上去仿佛不算太久,可从新历三十一年到现在实在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再去回首五年之前,似已恍如隔世。
“倒的确长高了不少。”
李子冀拍了拍唐小风的脑袋,然后笑着说道。
唐小风现在已经与他一般高,不像当年能随意抬手拍其后脑勺的时候了。
重逢的激动稍稍淡了一些,唐小风往后退了两步,咧嘴笑着,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如今的他已经二十一岁了。
再和以前一样紧贴着公子,不太合适之余,也有些扭捏抹不开脸。
“你这小子,珍惜机会吧,等到以后有一天,你再想和我拥抱,说不定都没有机会。”
李子冀调侃一句,眼眸深处带着不易察觉的落寞。
对于唐小风来讲,他乃是其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是能够被完全托付信任的兄长,遇到什么委屈和困难,都能够与李子冀诉说。
有这样的人在身旁无疑是值得庆幸的,因为你能永远都有一个靠山,在自己最危险,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人引领着你。
可对于李子冀来讲,他曾经也有这样一个人能够依靠,而现在就只剩下了他自己。
身后的神殿之中,张二狗和上官无敌两个人现在已经是瞪大了眼睛,身体紧绷着,就连呼吸都下意识的放轻了许多。
他们当然也不会想到李子冀竟然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大脑短暂陷入一片空白之后赶忙跃出窗户,然后快步走到了二人的面前,对着李子冀躬身行礼。
两张脸上满是敬畏和紧张。
上官无敌还记得那一夜流淌的血有多么殷红,他甚至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在抑制不住的颤抖着。
张二狗则是在敬畏之余还带着兴奋,可以说他能够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审判王庭修士拥有如今成为判司的地位,全都是得李子冀所授。
他对其充满了感激。
李子冀当然还认得二人,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轻声道:“看来你们做的很认真。”
“吾等绝不敢有片刻懈怠。”
“神镰大人洞若观火,运筹帷幄,有大人带领,我二人不过是听命而为罢了。”
从那天开始,张二狗和上官无敌两个人就深切明白,他们的头上站着的不是神教,而是圣朝,除了全心全意辅佐唐小风之外,别无其它道路可走。
李子冀点点头,也没多说什么,当初只不过是想帮唐小风寻两个亲信在身边好做事罢了,如今看来,这两个人做的应是不错,否则也不会被唐小风时刻带在身边,还穿上了判司的教袍。
唐小风看着二人,然后对着李子冀点了点头,说道:“有此二人在身边,做起事情来要轻松许多。”
张二狗和上官无敌闻言,眼中都是流露喜色。
他们知晓以后早晚有一天会和李子冀因为某种原因再次见面,心中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一直都是持忐忑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李子冀嗯了一声:“大祭司与我提起过,欲要将你等调回神山的事情。”
上次解决完神教内部争斗之事后,大祭司便询问过李子冀的意见,如果说以前唐小风的身份还模棱两可,此事之后也没什么遮掩的必要。
李子冀暂且压下,毕竟他还要问过唐小风的意见再做决定。
上官无敌和张二狗两人都是有些心潮澎湃,以他们如今的资历和身份,回去神山再有唐小风引领看护,日后前途可谓光明。
但唐小风却并不如他们二人这般高兴,脸上因重逢的激动喜悦反而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愧疚:“对不起公子,我没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