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60年代:签到万物,悠闲生活 > 第635章 十年

第635章 十年

    几个月的时光在忙碌与期待中悄然流逝,一个春日的清晨,赵浅浅在晨光中悠悠转醒,却发现自己身体有些异样。

    她下意识地叫醒了身旁的李向明:“向明,我好像又怀孕了。”

    李向明揉着惺忪的睡眼,听到妻子的话后瞬间清醒,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手忙脚乱地拿来温度计和试纸。

    当看到试纸上那两道清晰的红线时,他激动得一把抱起赵浅浅,在房间里转了好几圈:

    “是真的!我们要有第二个宝宝了!”

    儿子在一旁听到动静,揉着眼睛跑过来:“爹爹,你们在干什么呀?”

    李向明兴奋地把他抱起来:“宝贝,你要当哥哥啦!”

    儿子的眼睛瞬间瞪得圆圆的,随即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真的吗?我要当哥哥了!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

    从那天起,李向明对赵浅浅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李向明就已经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他精心准备着各种营养丰富的饭菜,从滋补的鸡汤到新鲜的鱼汤,从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沙拉到蛋白质丰富的煎蛋,每一道菜都倾注了他的爱。

    “来,趁热喝,这是特意为你熬的银耳羹,对宝宝好。”

    李向明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银耳羹,轻轻吹了吹,递到赵浅浅面前。

    赵浅浅接过碗,感动地看着丈夫:“向明,你辛苦了。”

    “不辛苦,只要你和宝宝都健康,我就开心。“李向明微笑着说,顺手帮赵浅浅梳理了一下头发。

    儿子也围着妈妈转来转去,时不时地问这问那:“妈妈,宝宝什么时候会出来呀?”

    “妈妈,宝宝的衣服我帮你准备吧?”

    他还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叮嘱妈妈:“妈妈你要多休息,不能太累了,不然宝宝会生气的。”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赵浅浅开始变得行动不便。李向明更加忙碌了,他不仅要照顾赵浅浅的一日三餐和日常生活起居,还要陪她去医院做产检。

    每次去医院检查,儿子总会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当医生用仪器检查宝宝的情况时,儿子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虽然他看不懂那些图像和数据,但脸上却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医生,我妈妈和宝宝都好吧?”

    李向明焦急地问道。

    医生微笑着点点头:“一切正常,胎儿发育良好,你们放心吧。”

    走出医院,儿子突然开心地蹦了起来:“太好了,宝宝很健康!”

    李向明摸摸儿子的头:“是呀,这多亏了你妈妈,她这段时间辛苦了。”

    “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像爹爹照顾你一样照顾你和宝宝。”儿子懂事地说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赵浅浅顺利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宝宝。

    ……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十年悄然过去。

    如今的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活力。

    李向明站在曾经无比熟悉的四九城郊外一处高地,极目远眺。脚下这片土地,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远处,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厂房鳞次栉比,烟囱中升腾起的白色烟雾在蓝天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

    这些工厂,都是他一手创办或参与建设的。

    曾经,这里的村落稀疏,农田广袤,如今机械的轰鸣声代替了往日的鸡鸣犬吠,热闹非凡。

    道路上,各式各样的机械车辆川流不息。

    载重卡车满载着物资,一辆接一辆地驶向远方;

    崭新的拖拉机在农田里有条不紊地耕作,身后翻起肥沃的黑土;

    还有那造型新颖的农用机械,在农忙时节大显身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李向明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一个大型机械制造厂上,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成果之一。

    这座工厂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器精准地完成着各种复杂的生产工序。

    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熟练操作,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走进工厂,李向明看到了一幕令他欣慰不已的场景。

    年轻的技术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注工作,他们有的熟练地操控着数控机床,加工出精密的零部件;有的在电子设备前仔细调试着参数,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墙上挂着一幅幅激励人心的标语,彰显着这个时代工人阶级的风采。

    李向明走到一位年轻的技术员身旁,微笑着问道:

    “小伙子,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年轻技术员抬头,眼中满是崇敬:

    “李厂长,我们按照您教的方法,不断改进工艺,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不过,在一些高端精密部件的加工上,还是会遇到一些小难题。”

    李向明点点头:

    “这些问题很正常,我们就是要不断钻研,勇于创新。

    当年我们搞飞机发动机的时候,困难比这大多了,但只要坚持下去,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你要多和老师傅们交流学习,他们经验丰富。”

    年轻技术员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李向明继续在工厂里巡视,他与每一位遇到的人打招呼,关心生产情况,倾听工人们的心声。

    他看到了曾经那个艰苦创业的团队的影子,如今已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国家机械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工厂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新产品研发的重要会议正在进行。

    李向明坐在会议桌的首位,认真倾听着技术团队的汇报。

    “李厂长,经过我们团队的努力研发,这款新型数控机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生产效率比传统机床提高了数倍。”

    一位年轻的技术骨干兴奋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李向明满意地笑了笑:“很好!这是我们多年来技术积累和创新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要继续努力,争取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让我们的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会议结束后,李向明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坐在办公桌前,回忆着这十年的点点滴滴。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医生,到如今多所工厂的厂长;

    从一个为家庭奔波的普通人,到推动国家机械工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更多的是成就与自豪。

    他望着窗外繁忙的工厂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如今,机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不再是过去那个依赖进口、技术落后的局面。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和团队的付出,让这个国家在机械制造领域挺直了脊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