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贞观小闲王 > 第2390章 惆怅

第2390章 惆怅

    “什么五十万?本王什么时候答应五十万了?”

    当李慎被石头提醒,还有自己老爹五十万贯的辛苦费时,李慎开始装傻充愣起来。

    “就是......”石头想要提醒,不过看到李慎那恶狠狠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纪王这是想要赖账啊,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难道纪王就不怕回去被陛下惩罚?

    “哼,本王不是给了太子三十万贯么?当初本王就跟太子说过,富贵险中求。

    本王说给五十万是帮助本王将这里的事情挡下的劳务费。

    既然给了太子,那就不能再给我阿耶了。

    不然本王不是要出两份劳务费?

    而且你是不是傻,给我阿耶要给五十万贯,我阿耶肯定还会嫌少。

    给太子三十万贯,他还得受宠若惊,觉得太多。

    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么?”

    李慎冷哼一声,讲述着他自己的理由。

    自己在这边做的事情自然是需要有人摆平,拿人钱才替人消灾,可哪有出两份钱的道理。

    “可是....王爷你不是在给陛下的信中已经答应了给五十万贯么?

    若是不给,这岂不是欺君之罪?”

    听到李慎的狡辩,石头忍不住提醒。

    纪王的这个理由太牵强了,都已经答应的事情居然还敢不兑现,那可是陛下啊。

    那是一国之君,欺君可是大罪。

    “本王欺君还少么?跟五十万贯钱财想比,欺君之罪还算事?”李慎不在意的说道。

    “可是》。。。。”石头还想要在说一些什么,不过却被李慎不耐烦的一摆手:

    “行了,本王自有打算。本王赚钱也不容易。

    到了这里你看看本王都做了什么?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打家劫舍。

    本王堂堂大唐亲王,居然做起了这等贼人做的事情,若是没有点收获,本王岂不是白做了?

    他们在庙堂之上,不知民间疾苦,轻轻松松的就想要盘刮本王辛苦得来的钱财,

    本王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意?以为本王好欺负么?”

    一想到自己被盘刮,李慎就生气,自己好不容易弄点钱,还要分出去一些,

    这些不劳而获的人最是可恨。

    王玄策执笔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抬头看向李慎,他说的庙堂之上不会说的就是陛下吧?

    这就差没把陛下的名字说出来了,纪王的胆子现在是越来越大了。

    “行了,写第三封信给王洪福,让他通知第一车行空闲出一半的马车,明年一月出发,争取二月前抵达西州。

    重点是本王让他做的那架平板车,必须要达到本王的要求。”

    李慎开始写第三封信,第一车行就是李慎退下去的侍卫营组建的车行,也可以称之为镖局,物流。

    就是帮助长安城的商贾运送货物的,并且保证沿途的安全。

    他们最大优势就是不被各州县盘刮,这是其他车行做不到的。

    因为第一车行背后是纪王府,有事直接去找当地的报社沟通,对于这种非法盘刮,报社只要说一句上报纪王府。

    当地官府立刻就会放行,并且处罚盘刮的小吏,以表示自己跟这件事没有关系。

    报社他们可惹不起,就算是管辖数个州县的大都督都惹不起报社。

    这要是把他们做的事情报道出去,被朝廷知道了,他们不单单是会被治罪,还会遗臭万年。

    好在纪王府的报社不会多管闲事,只要不是大奸大恶的事情,他们不会多管官府的事情。

    相反,要是有哪个刺史县令做了利国利民的事情,报社还会大肆报道给他们增加人气和声望。

    让很多尝到百姓敬仰滋味的官员,更加想要做出一些功绩来,发表到报纸上。

    这就是李慎的鼓励式教育,做好事,受到别人的赞扬会心情愉悦。

    三封信写完,装进信封封好,盖上李慎专用的封漆。

    “你们想想本王还有什么事情遗漏的么?”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李慎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面面俱到。

    虽然这十几年上位者培养了他的大局观,但很多事情他也会遗漏。

    王玄策沉思起来,把所有的事情梳理了一遍,身为长史,纪王处理的事情他都清楚。

    好一会王玄策才抬头:

    “王爷,我们好像有一件事忘记跟陛下说了。”

    “哦?什么事情?”李慎听到后疑惑。自己还有事没有跟老爹说的?

    “王爷可还记得我们抓住的那上万的俘虏?”王玄策问道。

    “当然记得,怎么了?”李慎回道。

    “王爷,那些俘虏是要被作为徭役的,明年将要押送回长安城。

    还有我们的战利品也要上缴给朝廷......”

    “不可能,战利品是本王的。”

    不等王玄策说完,李慎便眼珠子一瞪。

    “是是是,大部分战利品是王爷的,可是还有不少的武器装备和粮食马匹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呢?

    王爷是不是也要让朝廷派人押送回去。

    不然那么多俘虏就靠我们这三千人,恐怕看管不过来。

    我们回长安运输的东西太多了。”

    王玄策连忙解释,他们这次收获太大了,焉耆的一百五十万贯,剿匪又有几十万贯,

    西州官场上讹诈来的钱财中除了一百三十万贯上缴给朝廷,还有七八十万贯是属于李慎。

    打劫工坊区的材料倒是不用运回去。

    可剿灭几万叛军留下来的马匹,武器装备,还有粮食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更多。

    外加近两万的俘虏,靠李慎的三千人根本没办法押送回去。

    王玄策话一下子让李慎思索起来,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运输的队伍太庞大了。

    光是运送物资少说也要几千辆马车。

    还有那一万多俘虏呢。

    “你有何见解?”李慎询问王玄策。

    “回王爷,这件事还是要禀报给陛下,让陛下派人过来押送俘虏和物资。

    反正这些人和物都是要上交给朝廷的。”王玄策建议道。

    “可是....这些俘虏本王想要啊,这么多人修路,本王要省多少工钱?”

    李慎睁大眼睛,看着王玄策,显得很惆怅。

    (各位各位,大家好,又晚了,没有借口就是睡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