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鳏夫的文娱 > 第三三九章【生活与爱情】(求订阅)

第三三九章【生活与爱情】(求订阅)

    京城,兴华胡同。

    伴随着一场雪落下,1990年的尾声随之结束,1991年的元旦也随之而来。

    元旦佳节,兴华胡同的四合院子里面很热闹,但是西厢房那边却是并没有过节的欢乐,林兆庆还在跟着谢舒华学习英语,也算是补习英语这一门基础学科。当然这也是因为林兆庆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算优秀,更别说之前还在德城,自然英语成绩更不会好到哪里去。

    “谢老师,这英语太难了!”

    因为林兆庆下学期就要中考,这边谢舒华也再次给林兆庆补习英语,只是很显然林兆庆的成绩自然比不上姐姐林兆喜,对于英语这门学科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谢舒华笑着说道:“你爸他都学英语都学得挺好的,你也可以的。”

    因为林有成这之前都有在和漂亮国那边的影视公司打交道,尤其是还有和时代出版公司打交道,自然也就可以学习一下英语,当然林有成也只是假装在学英语而已。

    林兆庆听见谢舒华这话,不禁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林有成的确是也有在自学英语,虽然并不是一直在学,但是学习成果要比他强得多,说道:“爸爸,他好厉害。”

    其实谢舒华也很惊讶林有成开始学的英语,学得挺好的。

    很显然,谢舒华和林兆庆都不知道,这已经是林有成没有特别去学,刻意压低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要不然这要是突然林有成讲出几句英语,只怕四合院子的孩子里面还没有出一个科学家,就会出一个有英语天赋的老翻译家。

    毕竟这翻译家可是半路出家,人到中年才临时开始学英语的。

    “他可以,你肯定也可以的。”

    很显然,林有成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拿来和孩子比较学习英语,甚至还来给孩子做英语学习的例子,他这样人到中年才能坚持学习,真的也就是伟大领袖说得那句,活到老,学到老。

    林兆庆似乎也觉得在学习英语这方面不应该比爸爸差,继续开始跟着谢舒华学习起来。

    至于其他屋子里面的孩子则是正在看电视里面的动画片《机器猫》。

    现在外面比较冷,还是在家里看动画片很好,关键几个孩子看的动画片还是岛国那边的引进片《哆啦A梦》,在1979岛国出动画版《哆啦A梦》以后,这部作品在亚洲地区人气迅速提升,随后香港地区电视台引入了《哆啦A梦》,并根据当时的语言习惯对不同角色名字进行翻译。当时负责为《哆啦A梦》配音的是林保全,在香江TVB版本中哆啦A梦的名字被翻译为叮当,后面粤省电视台1989年引入《哆啦A梦》片名翻译为《叮铛》,角色名字也是蛮有意思的。

    后面在粤省引入以后中央电视台也对《哆啦A梦》动画版进行了配音,也就是80后90后比较熟悉的机器猫版本。其中主要角色名字也有翻译,大雄→康夫,静香→静静,小夫→小强,胖虎→大雄,这要一直到1999年以后为了纪念作者各个版本都统一了《哆啦A梦》的名字。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记得胖虎被叫做大雄的原因。

    当然,也就只有几个小的在看动画片,至于林兆喜则是对于《机器猫》并没有特别喜欢,而是在厨房这边帮着宋妈和林有成一道包饺子。

    宋妈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瞅了一眼林兆喜,有些犹豫的样子,像是有什么要说。

    林有成自然是瞧出来了,问道:“宋妈,你是有什么事要说吗?”

    当然林有成还没有猜到宋妈想要说的事其实和他有关。

    宋妈有些犹豫,望了一眼西厢房那边的房间,不禁说道:“谢老师这边给兆庆补习英语,也是挺辛苦的啊。”

    很显然,宋妈这话更多的是想问林有成和谢舒华之间的事,只是她这边的身份也不好多说,尤其是这边还有林兆喜一个孩子在这,更加不好多问,只能是委婉地提到了谢舒华。

    林有成眉头一挑,明白宋妈欲言又止的样子是什么意思,笑着说道:“后面让喜儿给他们送第一锅饺子过去。”

    林兆喜自然不会拒绝,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好的,到时候我给谢老师送去。”

    林兆喜虽然心里对于谢舒华要做自己后妈,内心深处是不愿意的,但是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也明白大伯和她说的那些话,父亲不可能一直就一直单着,总要往前看,毕竟母亲已经走了很多年了。

    她现在虽然没有接受谢舒华,但一向懂事的她自然不会做出什么叛逆的事,尤其是谢舒华老师之前也还给她补习过英语,关系也很好。

    其实在林兆喜心里也有那样的想法,如果说真的要给他们姐弟几个找个后妈,也许谢舒华老师真的就挺好的。

    宋妈瞧了一眼林兆喜,她知道林兆喜很懂事,但越是懂事自然也就越让她心疼,这几个孩子没有母亲照顾,可能就会出现女孩长大来生理期了,林有成这个做父亲的都不知道,也不好多说,当初那一碗红糖水还是她这边给煮的。

    宋妈是打心眼里觉得谢舒华老师挺好的,人又有文化,和林有成也都算是知识分子,文化人,至于林有成这鳏夫的身份,人家谢舒华老师都不在意,宋妈就觉得林有成就应该再多主动些,早些把这件事给定下来,不要一直拖着。

    当然,宋妈也知道这件事她做不了主,她虽然是林有成长辈的年纪,毕竟也只是家里保姆,有些话她终究还是不好说,转而问道:“有成,你之前说你大哥一家后面来京城,怎么说?”

    这话也让林兆喜有些好奇,想要知道大伯一家后面会不会来京城。

    林有成摇了摇头,说道:“还不知道,可能等那边的厂子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大哥可能会来京城,当然也不一定。”

    “我这边是和他说了,我觉得后面大哥为了兆平和兆安两兄弟会考虑来京城的。”

    宋妈点了点头,说道:“要是你大哥一家来了,这以后就会更热闹了。”

    林有成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还有想让喜儿她姑姑一家来京城,只是她们一家在苏省很好,肯定不会来的,我也不好说。”

    其实林有成一直也有和在苏省的二姐林有凤联系,以前是因为信件来往没有那么方便,现在更多的是电话直接联系,二姐那边在新闻报社工作一直都很忙,也没有时间来京城,要不然也不会之前在德城的时候,也都很少回去探亲。

    当然二姐一家近况都很好,林有成也都有邀请二姐一家来京城玩,他这边也好招待一番,只是一直都还没有成行罢了。因为国营工厂和报社还是不一样,新闻报社这样的纸质媒体一直要到更久以后的将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纸媒才会开始倒闭,到那个时候纸媒倒闭甚至都将不是新鲜话题,再多纸媒倒闭,都没有那么多人哀叹,也没有那么多人惋惜了,因为真的是“大批纸媒倒闭,但已无人关心”。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纸媒正是辉煌的时候,新闻纸媒报道还是正受关注,十分火热。新闻专业也是受欢迎的时候,还远远不是后面都很少会有记者再去做深度调查报道十分艰难的时候。

    这也是为什么林有成并没有邀请二姐一家来京城,是因为真的不需要。

    至于大哥林有才这边的情况则不一样,除了大哥一直对他一家照顾有加,更多的还是因为大哥的国营钢铁厂就快要不行,迎来最凛冽的寒冬期。

    在这个寒冬期,一个个都不得不选择下岗,关键这样冰冷的寒冬期对于国营厂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伴随着外面的雪花落下,屋子里面暖气浓浓,刚包好的饺子也进入热气腾腾的滚水里面开始翻腾。这刚出锅的第一锅的热饺子,林兆喜特意给林兆庆和谢舒华那边送过去了。

    至于几个小家伙,因为有饺子吃,一个个也都依依不舍地暂别了机器猫,跑来吃饺子,饺子相当美味,一个个都是馅大汁满,一个个都吃的十分开心。

    倒是林兆满在美食面前还有兄弟的情谊,良心的温度,还记得林兆庆这位还在补习英语的二哥,不禁问道:“爸爸,二哥和谢老师不来吃饺子吗?”

    林有成笑着说道:“你大姐给他们送过去了。”

    林兆乐一听这话,放下手中盛满一碗的饺子,笑着说道:“那我就不去送了。”

    很显然,林兆乐心里也还记得给谢舒华老师送饺子,他心里早就有了谢舒华老师的位置,甚至那个位置在他心里也可以是别的名字。

    林有成瞧着正津津有味吃着饺子的孩子,脸上也不禁露出笑容。

    元旦节日过去,自然也就是该去单位上班的上班,该去学校上学就上学。

    因为要一直等到1995年才会实现双休制度,当然是名义上的双休制度,至于实际是单休还是双休,那就只有资本家知道,元旦的节假日依旧很短。

    鲁迅文学院的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也将要毕业,后面也就不要再上课。

    余桦这边也没有想到莫唁他们早就把毕业论文给写完了,现在全班就只有他一个人还没有开始。

    “这论文你真的要抓紧啊!”

    程红这个时候也只能催着余桦赶紧写毕业论文,又问道:“毕业之后你会回嘉兴吧?”

    余桦很清楚程红这话的意思,点了点头,他很想和留在京城,但是他肯定是要回嘉兴的,毕竟那边的事情他都还没有还没有解决,如果那边的事情不解决,他自然是不可能会和程红在一起。

    程红瞧见余桦点头,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感受,想了一下,说道:“你的毕业论文快些写。”

    这边程红和余桦说完之后,就走到谢舒华跟前,说道:“他是要回嘉兴的。”

    谢舒华知道程红说的是谁要回嘉兴,瞧了一眼程红,不知为何她倒觉得自己比程红倒要轻松不少,毕竟至少林有成那边是单身人士,说道:“我觉得你也别太在意。”

    程红点了点头,她自然知道自己不用太在意,转而问道:“你呢,是打算回津城吗?”

    像余桦和谢舒华这样都是别的单位进行学习的,这创作研究生班结束自然也是应该要回原单位。

    谢舒华摇了摇头,说道:“我要留在京城。”

    很显然,谢舒华这边都已经想好了,她不打算回津城的《月报》杂志社那边工作,她打算留在京城,至于理由根本就很清楚,自然也是为了林有成想要留在京城。

    “你爸妈那边怎么说?还是不同意吗?”

    谢舒华听见这话,表情也有些失望,摇了摇头,说道:“他们还是不同意。”

    虽然说谢舒华的父亲谢泽林很清楚很难劝动女儿,但是他心里还是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和一位有六个孩子的鳏夫在一起,即便这位鳏夫很有才华,但是做父母的终归是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受委屈,成为六个孩子的后妈。

    这一点无可厚非。

    很显然,谢舒华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明白父母为什么不同意,但是有些事终归还是要她自己做主的。

    当然,很多时候最后可能还是会是做父母的让步,因为终究是拗不过孩子。

    谢舒华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会不会让步,但是她并没有想要离开京城,回到津城,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的选择,也许就像《朗读者》里面的杨菊和江夏,即便是年龄相差再大,也是可以有爱情的。

    更别说,她和林有成之间的年龄差别还没有那么大。

    甚至可以说,林有成的年龄与身份,家庭以及孩子都与爱情无关,又或许像是林有成卖给漂亮国那边的剧本故事一样,与外在无关,爱上的唯有灵魂,唯有爱情本身。

    谢舒华想到林有成所写的那个剧本故事,又忍不住想到了剧本里面那一段话,“人在陷入爱情那一瞬间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此短暂的一瞬间为何能够包含如此强烈的情感?……你坠入爱情的这一刻好像在几个世纪之前就注定了这些时刻整装待发,正是为了这一精确而意义非凡的交会。在你的心里、你的骨头里,无论你是多么愚钝,你都会感觉到一切都被导向这里,所有秘密的箭头也都指向这里,无尽的时空早已安排好了……”

    谢舒华望向窗外,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不禁笑着说道:“不过,我同意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