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撞击!撞击!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撞击!撞击!

    京城。

    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总部大楼。

    总指挥中心,此时此刻正黑压压的站着一大群人。

    这其中既有各国航天局的局长,也有航天领域、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繁多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更有全世界各国的高官政要

    以及前两天才从金陵那边赶过来的徐川,和那位特意从北海小岛赶过来的老人。

    在这个关乎全人类未来的重要时刻,几乎所有火星地球化工程施工委员会的高层和各国代表都站在了这里。

    无他,今天即将展开的工程,毫不夸张的说是人类文明自打有历史记录以来进行过的最为庞大宏伟的工程!

    对一颗类地行星进行改造,投入超过百万亿的项目,预计持续时间超过50年,超过一百二十七个国家与地区共同参与

    如果成功了的话,这将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收获过的最大果实。

    如果失败了的话,这么多的资金打水漂,涉及这么多的国家,主导这个项目的人必然会承担巨大的压力。

    想到这,总控制室中的老人看了一眼身旁的学者,开口道。

    “如果今天的实验失败了,我们还可以再从小行星带中采集几颗陨石,重新进行。”

    总控制的落地大屏幕前,听到了身边传来的声音,徐川笑了笑,开口道:“不会失败的。”

    今天的撞击实验,不仅仅是参与了火星地球化工程的国家在关注,更有全世界数十亿人的都在等待着消息。

    一期工程投入整整1.7万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失败的报道。

    而且,他也从未想过会失败。

    毕竟这是成千上万学者为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无数人共同努力创造的条件,不会失败,也不可能失败!

    听到徐川自信的发言,老人笑了笑,轻轻的点了下头。

    “能成功自然是最好的,我也只是问问而已。”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道:“放心吧,就算是在接下来的实验室中火星的测试数据并不那么理想,我也可以在这里给你做出保证,我们绝不会放弃对航天的发展与投入。”

    “航天是一场百年,乃至千年发展的大业,它是我们未来前进的灯塔。只要朝着这条路发展,就不会输,也不怕输。”

    老人笑着给徐川透了个底,以他的身份说这话,毫无疑问,航天发展已然是国家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都不会变的战略规划。

    这不仅仅是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华夏文明展望未来,是关乎民族命运的长远大计!

    徐川点了点头,他相信老人的话语,也相信脚下的这片土地能够连续性和阶段性将这份战略规划进行下去。

    笑了笑,他开口说道:“放心吧,如果说火星的测试数据并不是那么理想,并不符合地球化改造的要求的话,我也并不会强求进行这项工程。”

    “如果说火星的内核完全冷却了的话,就算是我将小行星带中的所有小行星和陨石都搬过来砸到火星上,也不会重新激发出它磁场。”

    停顿了一下,徐川的目光落在面前不远处的落地大屏幕上,那上面是从遥远的火星传递过来的实时画面。

    目光落在那一颗红色的星球上,他继续说道:“当然,火星磁场激发失败也并不能完全否定地球化的失败,我们还有其他的备用方案。”

    “最终的结果,还是需要考察磁场、大气、水资源、温度等一系列的条件。”

    “不过.”

    说到这,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老人,笑了笑,开口道:“就算是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整个项目完全的失败,不可为。我们也还是可以继续利用火星的。”

    “比如在上面建造火星城市,同样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和开发。只不过这样一来,在上面生活的人无论是出行还是工作,乃至我们对火星的开发利用,都会受到极大的恶劣条件限制。”

    事实上,火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移民星球。

    至少对于现阶段的人类文明而言是的。

    没有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地表没有多少水源、仅有地球三分之一左右的重力、昼夜极大的温差、火星上季节性的超级风暴

    这些条件每一个对于人类文明来说都是极其恶劣,甚至是致命的。

    尽管火星的条件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不太适合人类文明的居住,但放到现阶段的人类文明中,却是最优的选择。

    毕竟以人类现在航天技术来说,所能做出的选择也就只有屈指可数的那么一两个而已。

    月球、火星、金星、木星的部分卫星

    在这些寥寥无几的可移民星球中,火星的各方面条件都是最优秀的。

    哪怕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依旧足够恶劣,但它至少是目前人类文明最有希望先达到,并且展开大规模移民建设以及开发上面资源的新大陆!

    一旁,老人轻轻的点了点头,笑着开口道:“有你在,我放心。”

    “说起来,距离第一次的陨石撞击实验,还有多久开始?”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抬头看了一眼落地大屏幕上的时间,回答道:“还有十分钟!”

    事实上,今天他站在这里,只不过是等待火星那边的撞击实验和结果而已。

    真正指挥这场行动的人,并不是他。

    毕竟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即便是现在已经到了27年的三月份,但两之间依旧有着一亿多公里的遥远距离。

    如此遥远的距离,即便是光也要飞行数分钟才能抵达。

    如此夸张的延迟,他不可能选择在地球上进行指挥正常行动,除非是国家愿意放他前往火星轨道。

    但很显然,目前来说这还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在徐川和地球总指挥中心无数人共同等待着即将开展的驭星工程的时候。

    另一边。

    遥远在上亿公里的火星外太空轨道上,火星地球化工程施工团队已经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所有人都各司其职紧张有序的忙碌在现场。

    充当现场指挥中心的瀚海号·二代航天飞机的机舱中,在经过改造后的指挥室内,来自华科院的张荣桥院士正有条不紊的指挥着现场的工作。

    理论上来说,这份工作原本应该是由徐川亲自指挥进行的。

    但考虑到地球和火星之间的遥远距离,以及航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安全问题,最终由长期从事一线从事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工作的张荣桥院士代替徐川在一线进行指挥工作。

    作为华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这位张荣桥院士曾主持完成了华国行星探测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论证,主持完成华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的研制和实施。

    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使华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实现火星巡视的国家,一举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不仅如此,他还曾担任过探月中心总工程师和探月工程副总师,负责嫦娥一号、二号工程测控系统研制和建设等等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位成熟稳重且经验丰富的航天老人,任命他代替自己在现场进行指挥,徐川也没什么意见。

    浩瀚的深空中,随着各小组完成了对设备的最后检查,也随着一切正常的应答从负责驭星一号陨石的航天飞机上传来,站在瀚海号航天飞机指挥中心,一脸沉肃的张荣桥院士终于发出了‘驭星一号,启动!’的指令。

    随着这声指令的下达,远在火星环绕轨道数千公里之外的驭星一号陨石背面的引擎阵列喷吐出蓝白色的等离子流。

    在精卫·陨石推进装置与一系列的辅助推进设备齐心协力的控制下,这颗自小行星带深处拖曳而来的陨石缓缓挣脱了它自身的轨道枷锁,朝着下方那颗铁锈色星球不断加速俯冲而去。

    与此同时,遍布在火星深空轨道上的繁多卫星也纷纷在智能系统的操控下全程跟踪着驭星一号陨石的状态与飞行轨迹。

    这些数据将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实时传递到四周的航天飞机上,由上面搭载的分布式超级计算机进行处理,实时调整安装在陨石上的精卫推进装置,以保证最终的撞击坐标、速度、角度等等一系列指标都符合预初的规划。

    而另一部分则会通过火星和地球之间的中继卫星传递回地球的总指挥中心,放映在那面足够现场所有人都清晰看见的落地大屏幕上。

    当张荣桥院士发出了‘驭星一号,启动!’的指令后,在经历了长达六分多钟的等待后,那一道沉稳的声音,终于伴随着精卫引擎阵列喷吐出幽蓝等离子流传递到了总指挥中心众人的眼耳中。

    那摇曳在驭星一号陨石尾部的蓝白色狭长尾焰,就如同一柄炽热的光剑刺破了深邃黑暗的宇宙,在遥远的星空中中拖曳出长达数百米的等离子轨迹。

    在这一刻,它已经不仅仅是燃烧产物,更成为了人类工程学与宇宙物理共同谱写的光之诗篇,在那颗锈红色的星球与漆黑深空的交界处,镌刻下短暂而壮丽的航迹。

    落地屏幕前,徐川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的锁定在喷吐出幽蓝的等离子流的驭星一号陨石上。

    总控制室中,其他人的表现也几乎一模一样,生怕自己的呼吸干扰到了这颗陨石的轨迹。

    即便是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也下意识的将自己的目光投递了过来,眼神中写满了期待和希冀。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静悄悄的流逝着。

    终于,在精卫陨石推进装置的推动下,已然加速到了数万千米每小时的驭星一号接近了火星的外圈大气层。

    那稀薄的大气,就如同白磷一般产生了若隐若现的烈焰,最终遍布了整个陨石。

    尽管没有声音,但所有人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陨石高速摩擦稀薄大气层而形成的等离子体激波正在它前方压缩堆积。

    摩擦生出的烈焰瞬间将它裹成一颗刺目的火流星,发出撕裂虚空的尖啸仿佛在每一个人耳边响起。

    火星那稀薄的大气在极致高温下电离,拉出一条横贯天际的灼热电浆尾迹。

    此刻,精卫推进装置已然停机,但在它推动下的陨石已然在火星大气中开始摩擦,开始熔融。

    此刻,它不再是一块冰冷的岩石,而是化作一颗炽热的陨石炮弹,以雷霆万钧之势逼近火星的北半球。

    无数的烈焰从主体上分离,带着一团团的炙热如岩浆般的子体消散在火星的大气层中。

    下方,广袤的红色平原在视野中急速放大,那是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更是驭星一号陨石撞击的目标点。

    而按照地质学家对火星地质数据的分析,火星北半球相对比火星南半球来说,更容易通过陨石撞击产生地震波牵引到火星的地幔与内核。

    当驭星一号横切入火星的大气层,无论是总控制室中还是遥远在火星轨道上的施工团队,都在此刻屏住了呼吸。

    那疾速俯冲而去的陨石,就如同携带着无数人希望的流星一般,骤然拔高了撕裂空气的尖啸。

    撞击前的一瞬,时间与空间仿佛在这一刻仿佛凝固。

    紧接着,便是开天辟地般的大爆炸!

    如同雷神之锤,驭星一号狠狠的撞击上了乌托邦平原的中心,那红褐色的土壤与岩层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脆弱如纸。

    撞击点在这一瞬间化为一片白热的炼狱,难以想象的能量在亿万分之一秒内释放。

    无数的物质被直接气化、离子化,一个直径数十公里的熔岩火球在平原上轰然膨胀、升起!

    冲击波化为一圈肉眼可见的、由炽热尘埃与蒸汽构成的红色死亡之环,以远超音速的恐怖速度贴着地表疯狂扩散。

    所过之处,红色的大地如脆弱的玻璃般被碾为齑粉,龟裂的纹路犹如地震一般疯狂向四周蔓延。

    无尽的尘埃与爆炸云更是直接冲上了数百公里高空的火星轨道,甚至波及到了数颗正在近距离拍摄的低轨卫星。

    世界,仿佛在这一刻毁灭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