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 >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病入膏肓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病入膏肓

    傅璟佑送敏敏去县火车站,顺路不仅提前安排了接车和了解家里几个孩子的情况。

    一道儿的,还给厂里去电话问了问,处理了些琐碎事宜。

    再说家里。

    敏敏性格偏向文静,日常说话温温柔柔的,平时存在感就要显得弱些。

    她走之后,家里倒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敏杰、敏锐天天跑出跑进的打闹嚷嚷,热闹依旧。

    后面是过了正月十八,乡里正式开学。

    敏杰、敏锐重返学校,大人身旁才稍显安静了些。

    不过说起上学的事儿,老家和京北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京北那边不少学校作为试点,已经开始实行了六三学制。

    但老家这边还保持原样。

    敏杰比时安上学晚,两个人中间原本差了一级。

    因着这个政策,时安多上了一年六年级,去年升初一时,敏杰也升了初一。

    只是乡里的条件没有城市上的好。

    时安上下学家里有车接送,敏杰就不行了。

    最近的中学在镇上,距离家有十多公里远。

    距离贺二哥干活的煤炭厂,也得走个半小时、四十来分钟。

    要是每天都来回奔波,小孩辛苦不说,家里大人务农的务农,上班的上班,也没条件接送。

    敏杰毕竟还是个半大小子。

    早起一个人上学还行,夜里要是一个人摸黑走江滩或者走山路回家,难免就会涉及到安全问题。

    所以在最初报名时,知道学校能住宿,家里就给敏杰交了住宿费。

    敏杰一般一周回家一次。

    中间周三、周四要是赶上放学早,偶尔也会去贺二哥那边住一宿。

    乡里的中学也不跟城市上一样,交了伙食费就能完全托管。

    敏杰在校吃饭是从家里背去口粮,一餐吃多少就往饭盒里放多少,每天固定时间送去食堂。

    饭盒上有名字,到学校饭点儿了去食堂找饭盒就行。

    菜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吃的一般都是家里拿罐头瓶提前给装好能吃一周的腌菜。

    村里小孩虽然多,但是被送去上学的也就那几个。

    敏杰中学去了镇里,才上二年级的敏锐就落了单。

    以前上下学有哥哥带着,现在上下学,敏锐只能跟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走。

    但不论怎么说,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家里到大队的距离也不算近就是了。

    也许是自己的几个孩子在城市上方方面面都有更好的条件。

    所以不管是敏杰还是敏锐,这一段求学的路,傅璟佑多多少少都觉得两个孩子有些吃亏。

    起先重心都在陆淼身上,傅璟佑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太多关注。

    后面天气转暖,陆淼的情况也有了好转,傅璟佑心里放轻松了些。

    也是这个时候,因着时常出入村里去镇上采买,留意到两个孩子上学的情况后,傅璟佑直接做出决定不要两个孩子折腾。

    说他在家的这段时间,每天踩一脚油门顺路接送一下算了。

    老两口有不同意见也不好使,因为傅璟佑怎么说的就怎么做,直接就把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老两口见当不住他的家,索性也就由他折腾去了。

    送孩子上学一个是送,两个也是送。

    三个四个的自然也一样。

    同村其他几个黑黑瘦瘦的孩子,傅璟佑见着可怜,断断续续的就一并都给捎上了。

    早先因为敏敏说亲的事,五婶私下就在村里编排过傅璟佑和陆淼。

    说傅璟佑才出息了就忘了本,眼里没了老家人也就算了,还张狂的跟什么一样。

    又说陆淼得了重病要命不久矣,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因为傅璟佑做人不地道云云。

    村里人不认可这个说法,也觉得这样说不好,私底下都让五婶别瞎叨叨。

    五婶在傅璟佑面前怄了气,在村里也没得到声援,心里更气了。

    但因傅璟佑顺道捎带孩子们的事,在村里获得到了一致感激和好评,五婶怕触发众怒,也不敢再唠这两口子的是非。

    可说亲的事儿,五婶心里又翻不了篇。

    于是乎,五婶又把重心放在了敏敏身上,成天一副酸溜溜的口吻跟人唠丫头片子养得再出息又有什么用,赚再多的钱将来也都是别人家的。

    又嘲讽敏敏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攀上高枝又能怎么样?

    就看这高枝她能站稳到几时。

    傅璟佑说把敏敏当作自己孩子教养的话,五婶从心底就不相信。

    五婶以为,傅璟佑至多也就眼前这一时愿意为敏敏撑腰,不可能一辈子都为敏敏兜底。

    而敏敏再是风光,再是出息,也都是这一时的。

    等将来脱离了她叔婶儿,她又还能是个什么呢?

    还相不中她侄子呢!

    只怕等那个时候年纪大起来了,找不到别人要她才是呢!

    五婶心里痛快的想着。

    但这也只是她自己的想法。

    她是非唠得多了,村里渐渐地也不爱搭理她就是了。

    只不过说到陆淼命不久矣的事,也不是完全没人相信。

    比如赵兰香就信了个十成十。

    赵兰香虽然没往傅家那边去过,但是村里家长里短的闲嗑却没少听。

    要是真的只是得了什么小毛病,陆淼在京北就能看好,她又不是傻子,在城里享福还不会了?

    犯得着回这穷乡僻壤里来受罪吗?

    而且回来也就回来了,村里都说陆淼一直连正面都没露过一次。

    那么长的时间,如果不是病入膏肓、病得要死的人,做什么要藏着掖着?

    赵兰香信以为真,笃定陆淼活不长久。

    任你再怎么牛,死了也都带不进土里!

    这么想着,赵兰香心里不禁生出了几分得意和高兴。

    而在长期以来的复杂情绪下,赵兰香每天克制不住的都在想、都在盼。

    想陆淼今天怎么样了?

    会不会死?

    也更盼着陆淼能早点死。

    仿佛只有等陆淼真的死了,才能平下她人生中的所有不如意。

    但,现实恰恰相反。

    往前天冷的时候,陆淼不怎么愿意动弹。

    后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她愿意下地多走动几步,日常里也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活动量有了,促进的便不单单只是血液循环,还有身体肠胃消化功能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