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二十三章 要给年轻人是错的机会

四千二百二十三章 要给年轻人是错的机会

    “允许他们这么试错?“现场一位专家有些惊讶,“我们单位的年轻人搞创新,总怕失败了担责任。“

    “总要给年轻人是错的机会嘛,”吴浩笑着讲道:“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试错不追责,成功有重奖'。“

    说着,吴浩领着众人上二楼,智慧角的隔音隔间里,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正对着屏幕和人视频,屏幕上是某种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图。

    “您看那小伙子,上周刚在'悬赏墙'接了个活儿,用极端微生物降解塑料的,卡壳了就直接连线生物实验室的专家进行解答

    我们的专家咨询平台是24小时开放的,不管问题多基础,都有人答。“

    三楼的“悬赏墙“前,汪良工指着屏幕上“光伏板自清洁涂层“的需求,赏金标着80万。“这些需求都是哪来的?企业自己的难题?“

    “大部分是我们内部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合作单位的。“

    吴浩调出后台数据给众人看,然后接着讲道:“比如这个涂层需求,是西疆的光伏电站提的,戈壁风沙大,清洗成本太高。

    去年有个刚毕业的姑娘,从荷叶效应里找思路,用纳米材料做了层疏水涂层,现在已经在三个电站试点,清洗频率从每周三次降到每月一次。“

    他指了指需求旁的绿色标注,笑着说道:“她拿了80万赏金,转身就组了个团队,现在在攻'极端环境涂层'的难题。“

    周院士忽然指着一条已解决的需求笑了问道:“这个'沙漠帐篷降温材料',赏金才5万,解决者是个实习生?“

    “那是个有意思的故事。“

    吴浩笑着说道:“去年夏天,边防哨所反映帐篷里温度能到50℃,我们把需求放上去,一个学材料的实习生没接活儿,自己跑到哨所待了半个月,回来用废弃的光伏板边角料做了层反光隔热层,成本才几十块,温度能降12℃。

    我们不光给了5万,还把这技术推给了所有边防哨所——有时候解决问题的,不一定是多复杂的技术,是真懂场景。“

    顶楼的星空讲堂里,老专家刚讲完芯片材料,台下的年轻人正围着提问。

    张副总注意到后排有个穿迷彩服的年轻人,笔记本上画满了装甲车的结构草图。

    “那是部队的人?“

    “是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学员,来交流三个月。“齐广坤上前冲着张副总以及众人解答道。

    吴浩点了点头,然后讲道:“我们搞军民融合,不光是技术输出,也请他们来提需求,比如车载储能系统的抗震设计,就是他们带着实战场景来的,年轻人碰撞起来,比我们这些老的想的更活。“

    “嗯嗯,非常好,这种方式值得鼓励。”张副总点了点头赞道。

    走廊的照片墙上,一张“第73次测试失败“的样品特写旁,有人用红笔写着“下次炸得再响点,说明能量够了“。张副总指着这张照片笑:“还敢把失败摆出来?“

    “失败才是宝贝啊。“

    吴浩语气郑重道:“我们有个'失败案例库',每个失败的研发都要写复盘报告,新人入职第一件事就是学这些'坑'。

    搞创新哪有不摔跤的?关键是摔了能爬起来,还能让别人别在同一个地方摔。“

    说话间,下课铃响了,年轻人涌出来,有人举着刚记的笔记追着老专家问,有人拿着咖啡杯讨论公式,阳光透过落地窗落在他们身上,影子在地上晃成一片。

    周院士望着这热闹的场景,忽然感慨:“以前总说创新要靠顶尖人才,现在看来,给年轻人搭个能折腾的台子,比啥都强。“

    吴浩望着那群笑着跑远的身影,点了点头:“您说得对。

    这些孩子眼里的光,才是最值钱的,毕竟,能扛住戈壁风沙,还能把日子过成星光的,从来都是他们啊。“

    穿过喧闹的走廊,吴浩推开一扇嵌着磨砂玻璃的门笑着结束道:“这里是攻坚组的专属会议室,正好他们在讨论新项目,咱们进去听听年轻人的想法。”

    会议室不大,二十来平米的空间里,六七个年轻人围坐在长桌旁,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三维模型,白板上用红笔勾勒着机器人的轮廓,旁边密密麻麻写着“风沙防护”“能量回收”等关键词。

    见考察团进来,领头的短发姑娘立刻起身,眼里闪着兴奋又略带紧张的光:“吴总,各位领导好!我是光伏机器人项目组组长林溪,我们正在讨论‘沙行者’的最终方案。”

    周院士走到白板前,指着机器人底盘的镂空结构笑问:“这设计看着眼熟,是借鉴了沙漠蜥蜴的足底结构?”

    “周院士好眼力!”

    林溪递过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出机器人在沙丘中移动的模拟动画,然后带着自信的笑容讲道:“传统轮式机器人在沙漠里容易陷沙,我们测了三十多种生物的运动轨迹,最后仿沙漠角蜥做了柔性履带。

    这种履带表面的鳞片能随地形变形,接触面积比传统设计大40%,刚才模拟的数据显示,在坡度30度的沙丘上,通行效率能提高65%。”

    她指尖划过屏幕,调出能源系统图,继续讲道:“最核心的是‘光储协同’设计。机器人背部覆盖的钙钛矿光伏板,用的是咱们基地自主研发的柔性材料,转换效率24.1%,哪怕斜着晒也能高效发电。

    更关键的是能量管理模块,白天光伏板发的电,60%直接供机器人运转,40%储进工业级固态电池。

    到了夜间或沙尘天气,电池能支撑12小时的低功耗巡逻。

    如果遇到连续阴天,它还能自动找到附近的光伏电站补能,理论上能实现‘无期限续航’。”

    张副总指着模型上的机械臂微笑着问道:“这臂端的传感器是做什么的?看着不像常规的环境监测设备。”

    “是光伏板检测探头。”

    林溪调出一组数据回答道:“西北的光伏电站有几十平方公里,人工巡检成本太高,风沙磨损、组件隐裂这些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沙行者’的机械臂能精准识别板体缺陷,误差不超过0.5毫米,还能给松动的螺丝补紧,给边框涂防腐蚀涂层,这些活儿以前得两个人扛着梯子干一天,机器人两小时能搞定一片区。”

    她顿了顿,眼里添了些郑重道:“我们还加了军事适配模块。

    如果换装红外热成像仪和加密通信单元,能在-35℃到60℃的环境下执行边防巡逻,续航里程能到150公里。

    上个月在戈壁试测,它在八级风沙里连续工作了48小时,传回的地形数据精度比卫星遥感还高3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