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他在的时候,就如同空气一样,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然而当他不在了以后,整个世界就像是乱套了一样,喝水要塞牙,吃饭要硌牙,睡觉要磨牙。
方清在时,或许是大明发展的瓶颈还没到,又或许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总之国家内部各行其是,商贾赚钱百姓养家,丘八守边立功,文人科举做官,大家各忙各的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可是方清去世后的第二年,产业危机便爆发了。
商品滞销,商贾们回不了款,于是降低雇工的报酬,甚至违法买奴做工。而雇工失业没钱了,又消费不起货物,节衣缩食过日子,导致商品越发积压。
海外的市场,趋近于饱和,因为大明以外,本来就没有多少可以供倾销货物的地方。比如说东瀛那边,大明的货物去了以后,消费得起的人,非富即贵。
这数十年当中,生产力在持续发展,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当初方清在规划商业布局的时候,就提出了“产业集群化”的概念,同一个行业的店铺和作坊,将他们安置在一起。最后以养蛊的方式,逼迫这些人进行技术迭代。
经过数十年发展,大明的纺织业,已经广泛使用水力纺纱机和飞梭。就在打赢吐蕃,在石堡城确立盟约的第二年,汴州豪商何百万,在朝廷的扶持下,创办了第一个超级纺织工坊。
官府称其为“工厂”,并帮助他建立了后来被广泛学习的“工厂制度”。
随后,就汤下面的朝廷,在方清的极力倡导下,颁布了第一部《雇工劳动法》。开篇便约定了最低月酬与五时辰工作制。
里面还包括不得限制雇工人身自由,定期请医官给雇工检查身体等等。
不过其中许多条令,多年后都流于形式,只有五时辰工作制和最低月酬保留了下来。
一方面是因为雇工也是人不是机器,累了就真干不动了。另外一方面,最低月酬也算是雇工与富商之间的隐形契约。
这是大明社会工商业稳定的基石。
之后,李晟带着船队下南洋,依照方清的提示,寻找那边的热带作物及土特产。尤其是一种树皮割开后有白色乳胶流出来的植物。
然而,三年后李晟带着船队返回,找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有些甚至相当有用,比如说酿制三勒浆的原料。
但是,就是没找到那种白色乳胶的植物。
方重勇大失所望,这才想起来,那种植物是从美洲来,由殖民者带到南洋的。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道酬勤,这件事居然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开花结果了。
在打通河西走廊,西域通商了以后,某个西域商人向朝廷进献了一种相当特别的当地草本植物。割开枝叶后,会有一种乳白色的胶状物覆盖在上面!
十斤原料,可以提炼出两斤“乳胶”。
方重勇大喜过望,将其命名为“橡胶草”,并在河西推广种植!
之后,科技由此获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密封和防水方面,橡胶草的产物橡胶,效果堪称王炸。
中国古代科技,密封这一块是绝对短板,补齐了这块短板后,工业相关的科技开始迅速发力。
不断有新的产业冒了出来,商品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繁荣。
由于国家的强盛,已经到了自古未有的地步,因此方清也被当时的文人尊称为“陆地神仙”。
然而在他去世后,一切矛盾都随着“产品过剩危机”而激化!过往的一切美好,似乎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明的城市化,是局部城市化,以汴州、扬州、广州三地为中心,最多加上后面魏州改名的“大名府”,和蜀地的成都。
这些地方产出的手工业品数量极多,却无法低成本贩运到偏远地区。而本地市场已经饱和,买得起的人早就买了,买不起的人,也只能干看着。
即便这些货物在产地价格很低,贩卖到偏远地区,价格要翻五倍也有例子。
却已经无法改变滞销的窘境。
那大商贾为什么不把货物低价,甚至是免费送给穷人呢?
因为他们不敢这么做,倒也不是真的舍不得。
而是如果真这样做了,那么当初花真金白银买他们东西的人,一定会上门讨个说法。如此一来,赔钱都赔补过来,这生意也不必再做下去了。
于是,官府修订了《雇工劳动法》,允许富商们雇佣近乎于零成本的奴隶,并取消最低月酬,取消五时辰工作制,改为按每个劳动多少个时辰就给多少钱。
没错,五时辰工作制,不仅是保护雇工不会因为太累而损害身体,也是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月酬可以拿。
至于其他福利,一概都不强制,大商贾们也顺势将其取消。没办法,日子过不下去了嘛,那还能怎么办?
老师傅遇到了新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过往保证乡村土地收成的办法,反而是用得很多,效果也很显著。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也以“租约”的形式在运转,较之以往,剥削的方式更加隐蔽。
进而走上了粮价高,种粮成本高,物价也高的“三高”之路。汴梁城和大城内的手工业品确实便宜,但这些农村里的村民买不到呀!
走几百里路去一趟城里,又能挑回多少东西呢?路上花老了钱了。
小作坊大规模倒闭,失去工作的雇工返回老家,却发现当初“托管”给村子里某位地主的土地,已经被地主租给了其他人,产权关系紊乱。
一边是失去工作的雇工,一边是寄人篱下的佃户,两边谁也不让谁。
过往前所未有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爆发。
其实,任何产业都是有产业周期的。春秋时就有先贤看出来了,只是没有系统性的解释。
大明自建立以来,便是在一个大的产业周期内。土地上被束缚的剩余人口,转向以汴梁城为主的城市做工,土地矛盾得到了极大缓和,官府吏治也比较清明。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好起来的时候什么都好,地方上土地矛盾少,胥吏的盘剥也就更轻微,因为他们很容易从宽松的环境里面捞到钱,没必要把事情做那么绝。
可是现在手工业在获得极大发展后,导致了产品相对过剩。
包括官府在内,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以前方清还在,他可以指一下方向,又有刘晏、杨炎、元载等干吏。
现在的宰相和六部高官,都是科举选上来的,知识一点不欠缺,却没有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更没有经历过战争。
各种矛盾堆集在一起,终于在方清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太平兴国二年”爆发!
就在这一年方清去世的忌日当天,穷苦人家继承自大唐的血性,喷涌了出来!
汴州所有工厂、工坊、店铺与商社,集体罢工罢市。这些人聚集在汴梁城主干道两旁齐声呼喊“官家救命”,任凭禁军驱赶,都不愿离去。
当夜,虽然朝廷实施了宵禁,但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许多日子已经过不下去的雇工们,一个个都点着火把聚集,高喊着“吊死何千万”的口号,来到了汴州首富何千万的豪宅门前。
这位名叫何千万的钜商,就是赫赫有名的“仁商”何百万之子。
当年何百万弥留之际,曾经告诫过他:钱乃不祥之物,留在身边,捏着不放是取死之道,一定要跟他人分享。
何千万只记住了一部分,所以他把自己赚来的许多钱,都跟朝廷官员们分享了,换取他们关照自己越做越大的生意。
这位钜商却从来没想过,要把钱跟那些在他工厂里做工的苦哈哈们分享。
反之他一直觉得,是自己给了那些人活路,那些人该对他说谢谢才对。
然而今夜,那些他口中的苦哈哈们,便来豪宅门前讨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