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樟树总部基地。
李正平成婚后,在总部基地呆了三天时间,便带着戴欣妍与戴欣怡两姐妹跟着三叔返回了石油城。
从北境返回来的李浩然,也只是在总部这边呆了两天时间便回去了。
而在这三天中,李宇趁着三叔也在这边,与二叔、大舅四人一同敲定了关于火车轨道重建一事。
并且确定之后,又召集了大樟树管委会十五大主理参与了这一次会议。
会议上,虽然也有人持有反对意见。
但李宇、二叔、三叔、大舅四人都已经商量好了,要修缮火车轨道一事毫无疑问被敲定下来。
很快。
相关配套班子迅速组建起来。
在整个大樟树势力中到处寻找铁路工程师与有基建经验的工人。
八十万的大樟树人口,在几日的搜寻后找到了数百名有经验的工人,还有三十几名铁路工程师。
这些铁路工程师都从各个分基地中找出来的,找出来后,都被送到了大樟树总部基地。
丁九亲自主抓这个项目,带着这些铁路工程师亲自从总部基地出发,一直往石油城这条铁路线进行勘察。
他们修缮的第一条火车轨道是从石油城到总部基地的。
预设石油城、总部基地两边同时修建,以此来缩短工期。
他们花了将近十天时间,沿着K824铁路、G2296高铁进行了勘察。
对这条线路的受损程度、地理环境有了了解,并且制定了修缮计划。
嗡嗡嗡——
两架永续版直升机降落在了第二外城。
满脸疲惫的丁九带着张云翔、山子默两人下来,
“你们带上计划书,跟着我一起去找城主汇报。”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丁九在这帮铁路工程师中发现这两人最有实战经验,资历也比较深。
张云翔末世前还负责西部某条高铁的修建工作。
他是在酒泉基地中挖过来的。
至于山子默是铁道工程专业,拿到过高级工程师证书,属于铁道部门的核心骨干,经验非常丰富。
两人与丁九一样,厚厚的黑眼圈看起来像是好些天没怎么睡好觉。
十天的时间,对着两条铁路线进行勘察,并且还要制定计划书。
这放在末世前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现在没办法,上面给到的压力太大了,所以他们只能是简略地大致勘察了一下,然后制定的计划书也非常粗糙。
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们心里也没底。
跟在丁九身后,张云翔抱着一沓厚厚的资料,跑了几步到丁九身后道:
“丁总工,六个月完工是不可能的,真的”
“光前期的规划与设计就有: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
“还有施工准备,需要材料采购准备、轨道、道砟、枕木.还有轨排组装、道砟铺设.”
“而且后续还有各种工程:电气化与信号系统联调联试.”
“何况现在是末世了,所需要的材料、人员都很难解决,别说六个月,我觉得六年都难说能够建完。”
丁九干了这么多年的工程,大大小小的工程加起来别说一百个了,七八十个总是有了。
听到张云翔的这番话后,他表示理解。
“老张,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这条轨道修复并不需要像末世前那样的标准,甚至只需要达到二战的水平就行了,火车能够跑起来就可以。”
“可是.”张云翔依旧纠结道:
“那条K824次列车为空调列车,采用电力驱动。由深圳东站开往信阳站.我们必须要解决电力问题.”
丁九摆了摆手道:
“不用担心电力问题,等这一次汇报结束后,我就带你去看个东西。”
“你觉得酒泉基地那边,智能移动闸刀还有温室大棚的电力是从哪里来的?”
张云翔闻言一愣,好像他的确没有看到火力发电设备运行。
而且也没有看到太阳能板发电,风力发电也没看到。
如此说来,难道大樟树掌握了新的电力获取方式?
丁九看到他愣神,继续说道:
“至于你刚刚说的那些流程,我都知道了。”
“尽量简化,有些甚至可以同步进行,到时候可以一边修建,你们一边进行详细地勘察调整计划。
咱们大樟树不是末世前的那种作业模式,不需要什么审批流程,一切效率至上,怎么干效率高怎么来。
你们要人我给你们人,需要什么材料都可以满足你们。
总之,待会你们记住我一句话,一定不要说六个月完不成!”
丁九很清楚,如果六个月完不成,那火车轨道还不如不修。
六个月是定死的时间,至于如何完成则是他们的课题,他们要努力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想到这里,丁九微微叹了口气。
熟悉的工期压迫感又来了,每次上面给到的时间都很紧,每次他都觉得完不成。
但偏偏,到最后总是会准时完成,甚至会提前。
他都已经习惯了。
在他看来,有时候还是需要点压力,逼一逼自己,逼一逼下面的人,总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张云翔与山子默两人听到丁九斩钉截铁的话后,苦笑着对视一眼,没再说话。
丁总工都这么说了,他们完不成也要干。
丁九带着两人来到了城主办公室。
笃笃——
“进来。”里面传来了李宇的声音。
丁九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走进去。
沙发上坐着的不只有李宇,还有二叔与大舅两人。
“城主。”
“会长。”
“刘部长。”
李宇看了看他身后的那两个陌生面孔,点头道:
“坐下吧。”
“他们两个是?”
丁九赶紧对两人进行介绍:
“这个是张云翔,之前曾经负责过西部XX高铁线路,这个是山子默,有着丰富的铁路修建经验。”
“他们两个是之前找到的工程师中,经验资历最深的两人。”
“这一次从大樟树到石油城的火车轨道,也主要是他们两个来负责的。”
坐在李宇左侧的二叔打量了一下两人,示意他们坐下。
“来,坐下说。”
说着,他给他们三人一人倒了一杯茶。
丁九连忙坐下,但他身后的张云翔与山子默有些忐忑地不敢坐。
眼前的这些都是大佬啊,让他们坐,他们也不敢坐。
二叔没继续劝他们坐下,抬起头问道:
“勘察下来如何?之前你跟我说从总部基地这边到石油城,共有三条铁路,哪条比较合适?”
丁九的确是口渴了,他一口将茶水喝完后,让后面的张云翔把绘制的地图拿来。
将地图摊开,放到了茶几上,用手指着其中一条线路道:
“这条是G486,始发站是赣市西,终点站是京城。”
他又指着另外两条线路说道:
“这条是G2296,始发站是厦市北到西市。”
“这条是K824,始发站是深市东到信阳站的。”
“前面两条都是高铁,后面一条是火车。”
“首先排出第一条G486,这条线路绕弯太多,路上的轨道破损严重,而且靠近河岸,不太安全。”
“第二条G2296这条线路是最笔直的,但是走完后我们考虑到高铁与火车对比,高铁有几个缺点:”
“1、高铁的技术要求高。轨道修建,还有隧道修建要求的技术都很高。
2、工程量巨大,需要修缮的海量的高架桥,这些坍塌的路面我们要重新修建高架桥的话,无疑是恐怖的工程。
3、施工难度大,施工难度更高,因为高铁对线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以确保高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4、周期太长了。”
他说到这里,摸了摸嗓子,自己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水。
虽然眼前的是城主与会长、军事部副部长,但打交道多了也熟悉几人的性格。
何况如今他们都是亲家了。
倒也没有那么讲究。
他又喝了一杯茶后,继续说道:
“所以,整体来看,我们觉得传统火车采用钢轨设计,对地形适应性强,且修缮成本相对较低,修缮的速度比较快。”
“我们最终选定了这条线路,K824。”
李宇三人目光集中到地图的那条线路上。
李宇沉吟片刻问道:
“勘察下来,你们需要多久能够修好这条铁路?”
丁九看向身后的张云翔,
“铁路建造我懂得不多,这个还是要让张专家来说一下。”
众人目光集中到了张云翔身上。
张云翔赶紧把怀中的计划书,一人一人发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城主,会长,刘部长。”
“我们预计.六.”
张云翔有些艰难,又看向丁九,丁九朝着点了点头。
张云翔是真心难受啊,心中暗道:特么六个月,可能吗?
他嗓音有些沙哑地说道:
“整个修缮工期按照计划是六个月。”
“经过我们这些天的大致勘察,K824轨道从大樟树总部25公里外的兴县站出发,到距离石油城8公里外的信阳火车站。
总距离为840公里。
其中有桥梁7座,主要为长江大桥路段,还有就是淮河支流路段,横川、息县部份较多。
隧道的话,一共有3条隧道。主要是大别山隧道群、从鄂省麻城到豫省新县段,途径大别收纳余脉,需要穿过低山隧道。
这 7座桥梁、三条隧道我们都进行了实地勘探,都没有大问题,桥梁稳固,隧道也很安全,只需要把轨道修缮一番便可以。”
李宇皱了皱眉头问道:
“不能绕路吗?”
在他看来隧道与桥梁,在海雾来临的时候,这些地方都会非常危险。
如果能够不走桥梁隧道,他还是觉得尽量不要走。
张云翔摇了摇头道:
“恐怕不行,7座桥梁、三个隧道已经很少了。”
“这条铁路线不能够绕弯,地形不适合。”
“另外,相比较于高铁,火车轨道要经过的桥梁隧道其实已经很少了,像是刚才提到的那两条高铁,所经过的桥梁、隧道、还有高架桥加起来有七八十个。”
“因为高铁和动车一般都会选择最直的线路运行,这样就免不了要开山架桥了,所以高铁动车隧道就特别多。
火车其实是很少的。”
“无论从那条路过去,即便是开汽车,在跨越长江的时候,也是要经过桥梁的。”
张云霄很耐心地解答李宇的问题,生怕引起李宇的不悦。
李宇点了点头道:
“嗯,你继续说。”
张云翔咽了咽有些发干的唾沫继续说道:
“K824这条火车轨道,经过这八年的末世天灾,这条铁路的损毁率达到了27%。
这个损毁率已经很低了,特别是赣市南部这边损毁率较低。
主要破损的轨道集中在长江南北百余公里。
其中完全需要重新铺设的轨道路面有79公里,断裂点达到了138处,需要重新校准夯实路面的路面有108公里。
如果火车轨道,要从两个站点连通到两个分基地,需要重新铺设 33公里。”
“计算下来,我们一共要修缮加重修轨道约为259.8公里。”
“按照标准有砟轨道、采用 60公里每米钢轨及混凝土的话”
“平均25米/根的钢轨,一公里需要 80根钢轨。
“我们一共需要2万根钢轨,另外枕木按照 III型混凝土枕,按照 1680每公里来计算的话,需要458286根枕木。”
“另外道砟(碎石),平均按照 30~50厘米计算,259.8公里需要519600立方米。”
“至于其他的还需要扣件系统九万多套,道夹板需要2万多套、螺栓 180万个”
张云翔拿着计划书,一个一个数据朝着众人讲述。
李宇等人听着他说的这一个个惊人的数字。
特么都是按照多少万个来计算。
李宇等他说完后,问道:
“你就说大概需要吨的钢轨与混凝土,这个我还听得懂。”
张云翔心中盘算片刻后说道:
“按照每公里八十吨钢轨,总共需要2万700吨钢轨。”
“混凝土大概为 100万立方。”
李宇听完后,看向丁九问道:
“这么多的建筑材料,我们有这么多吗?”
丁九笑着说道:
“如果没有拿下西北之前,还比较难,特别是现在咱们几个基地都在大基建,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钢铁,余量给到火车轨道这边的钢铁有限。”
“但是.
这几个月酒泉基地那边,居天睿进行改造之后,酒泉钢铁厂恢复了生产,现在一个月就能够产出将近两万吨钢铁。
现在石油城那边的钢铁有不少都是从酒泉基地支援过去的。
而且对酒泉基地钢铁厂,后续如果进行增援人员等帮助的话,居天睿说恢复到顶峰,甚至能够达到一年数百万吨钢铁产量都有可能。”
“至于混凝土,更不是问题,100万地立方混凝土其实不算多。
毕竟咱们这些年搞基建也搞了不少,产业链一条龙了。
水泥厂砂石厂产量都很大,至于混凝土搅拌站咱们在缓冲城与边缘城建造区都有好多个。”
丁九为他的话做最后总结。
“铁路修缮所需要的材料,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