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 > 第1783章 身份调查

第1783章 身份调查

    他对小林说,“高温就是那个干扰齿轮的外力,让指针走得忽快忽慢,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原本的转速。”窗外的月光透过百页窗,在报告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些经过精密计算的数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死者停止呼吸的精确时刻。

    胃内容物的检验提供了重要参考。经过清理的胃组织中,残留着少量未完全消化的米饭和肉类纤维。“米饭颗粒的水解率约 40%,肉类纤维的断裂面较整齐,”张凯用显微镜观察,“这是进食后 4-6小时的消化状态。假设晚餐时间在 18-20点,按此推算死亡时间应该在 22点至次日凌晨 2点之间。”他突然指向十二指肠,“肠内容物开始向空肠移动,进一步支持这个时间范围。”

    骨髓的检测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取股骨骨髓做涂片检查,发现有核细胞的退变程度中等,乳酸脱氢酶活性为正常的 60%。“骨髓的酶活性在死亡 12小时后开始下降,每 12小时下降约 20%,”张凯计算着,“当前活性 60%,对应死亡时间约 24小时,与胃内容物的推断基本吻合。”

    最关键的致死原因鉴定在血液毒理学分析后得出。“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 35%,不足以致命,”张凯指着报告上的数值,“但心血中检出氰化物,浓度达到 0.8mg/L,这是致死量的临界点。”小林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他是先吸入氰化物中毒,然后才被焚烧的?”张凯点头:“焚尸过程中,含氮有机物燃烧会产生氰化物,但若为生前吸入,血液中浓度不会这么高且分布均匀。这更可能是在焚烧前被人强行灌入或吸入高浓度氰化物,导致呼吸抑制后,再被纵火焚尸。”

    他突然想起尸表检查时的发现,用探针再次探查胸部的皮肤缺损:“这里的组织虽然炭化,但边缘的肌肉层有出血迹象,说明是生前形成的创伤。结合氰化物中毒的结论,不排除是被钝器击打后失去反抗能力,再被下毒焚烧。”解剖刀在缺损处轻轻划开,炭化的肌肉组织下露出一小块金属碎片——形状与现场发现的水泥钉吻合。

    当最后一针缝合线穿过皮肤时,窗外的月光正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在解剖台上。“总结死亡原因:氰化物中毒合并一氧化碳中毒,”张凯在报告上写下结论,“死者在生前遭受钝器击打(胸部创伤),被强行灌入或吸入氰化物导致中毒昏迷,随后被纵火焚烧,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他顿了顿,补充道,“死亡时间综合校正后,锁定在 5月 12日晚 10点至 13日凌晨 2点之间,误差不超过 4小时。”

    小林整理证物时,突然在手表的齿轮间隙发现了一小块组织碎屑。“张老师,这里有疑似皮肤组织的残留!”她用无菌棉签小心提取,“虽然被高温破坏,但或许能提取到 DNA。”张凯接过证物袋,目光落在窗外的夜空:“这块手表停在 11点 05分,很可能就是他中毒身亡的时刻,而这块组织碎屑,或许就是指认凶手的关键。”

    解剖室的时钟指向凌晨四点,张凯看着助手将所有样本分类标注,突然说:“明天让痕迹科看看那块水泥钉,”他的声音带着疲惫,“如果能在上面找到与死者匹配的组织,就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了。”小林点头,将最后一份血液样本放入冰箱:“张老师,您说凶手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又是下毒又是焚烧的?”

    张凯望着解剖台上覆盖白布的尸体,沉默了片刻:“要么是仇恨极深,要么是想彻底销毁证据,”他的手指在“氰化物”三个字上轻轻敲击,“这种剧毒化学品不好获取,说明凶手有一定的渠道和预谋,绝不是临时起意。”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陆川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有结果了?”他的声音带着期待,张凯将初步报告递过去:“死者系他杀,死亡时间和原因都确定了,关键物证正在检测。”灯光下,报告上的“氰化物中毒”字样泛着冷光,像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的那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每一个试图揭开真相的人。

    与此同时,张辉要在调查死者身份,当他把第 17杯速溶咖啡灌进喉咙,褐色的液体在胃里翻涌,与眼底的红血丝相映成趣。“第 893条,”他的手指在鼠标上打滑,失踪人员信息库的界面在屏幕上闪烁,“陈明,男,35岁,个体户,5月 11日失踪,特征是左眉有颗痣。”他在键盘上敲出“排除”二字,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重重一笔——这已经是今晚排除的第 23条疑似信息。

    团队里的年轻警员小赵揉着发酸的肩膀,椅背在地面蹭出刺耳的声响。“辉哥,要不歇会儿?”他的保温杯里飘出枸杞的味道,与空气中的烟味混合成怪异的气息,“这系统比老旧录音机还卡,1000多条信息,眼睛都快看成斗鸡眼了。”张辉没抬头,指着屏幕上的照片:“看仔细点,死者身高 172cm,30-40岁,法医说可能从事体面职业,手指保养得不错,就算炭化也能看出点痕迹。”

    凌晨一点,办公室里的鼾声此起彼伏。老刑警周建国趴在卷宗上打盹,口水在“失踪原因:外出未归”的字样上晕开;技术科的小王把外套铺在桌上,蜷缩成虾米状,手里还攥着 DNA初步比对报告的边角。张辉突然拍桌而起,屏幕上的照片让他瞬间清醒——那是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左手腕戴着块不锈钢手表,款式和现场发现的那块极为相似,时间显示 5月 12日。“这条!”他的声音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刘远,男,38岁,企业高管,5月 12日失踪,身高 173cm,特征是左手腕戴不锈钢手表!”

    小赵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鼠标线被扯得笔直。“对比尸检报告,”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死者左手腕确实有不锈钢手表残留,位置和大小都对得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