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九百五十六章 河从家中过

第两千九百五十六章 河从家中过

    人一时半会儿应该过不来,大家就继续游览,虽然这里现在还没有被列为游览景点,游客过来一般也不会关注这个未经新修复的地方,但恰恰因此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痕迹”,比七拼八凑搞出来的沈厅让周至更觉得值得探索。

    厅堂内布置着一些家具,也落了些灰,周至检查了一下居然也是红木的,文保部门是真不怕被偷。

    “肘子快过来,这里有一条小巷!”张辛夷在大厅的东面喊道。

    大家走了过去,发现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小巷子,仅能够供两人并行,从外面的街道直通向这里,小巷两边都是极高的高墙,不过因为朝向的关系,巷子只是略显幽暗,但并不黑,也不脏,非常的凉爽。

    这里是个拍照的好地方,周至让大家进去拍照,不过麦小苗和张辛夷有点害怕,倒是叶欣比较大胆,带着团扇进去拍了两张,阳光从屋顶斜照下来形成的丁达尔现象非常的出片,女孩子爱美的天性一下就克服了她们对神秘的恐惧。

    “这是‘陪弄’。以前像这样的大宅没有大事轻易是不开正门的,只有婚丧喜庆或有贵宾来访,才打开大门抬进轿子。日常生活,家人仆役进出,基本都走这样的陪弄。”

    这条陪弄的长度还挺长,大厅过来这个小门其实是在陪弄的中点,等到众女拍完照就都不怕了,周至便朝着另外一边看了看,说道“我们过去看看?”

    大家继续往前走,经过班驳墙上一个插着香烛余烬的壁龛,再往前走了一段,道路越来越亮,发射到墙上的光线还有些发绿。

    等到来到弄口,众人的眼睛顿时一亮,原来来到了这个老宅的后院。

    后院花木扶疏,春色如画,弄前居然有一条晶莹的小河,奇妙地贴着墙根流来,在前方形成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池塘后,又绕着池塘边的小码头和水阁绕了一道弧线,继续向前流去。

    弄口也钉着一个牌子,上面有段介绍,原来这条小河有一个优雅的名字,叫“箸泾”。因为与南湖相通,所以河水清洌。

    前方那个一丈见方的水池,其实是小船交会和调头的地方。四周由花岗岩驳岸石保护好河岸。

    驳岸也是小径,可以供人行走,而紧挨着驳岸的是临河人家的后窗后院。

    设计一般是—排敞窗,窗前有美人靠,并且可以通过一种木棱式拉杆开合。窗下驳岸间有一枚枚如意形状的石雕,很明显这些是缆船石,就如同北方大户人家门前的系马桩一样,属于功能性设施。

    张厅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当真符合“河从家中过”的对联所述奇景了。

    对面是人家,这面是水阁和小码头,水阁和小码头又构成了张厅后花园的一部分,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书带草点缀着曲径。

    “当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周至赞道:“这地方真不错,不过私密性太强,估计好多游客根本都不知道。”

    花园非常的小巧,但是也非常有灵气,尤其水阁前有一柱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雪,高峰处有一块凸起,状如飞燕,石头边上有一道石碑,上面写着“玉燕峰”三个字。

    “难怪这里后来改成了玉燕堂,原来是因为这峰奇石。”

    这里太适合摄影了,除了对岸有两位的爷爷奶奶似乎在摘菜洗衣服,偶尔抬头慈祥而略带好奇地打量几人以外,压根没人打扰。

    周至看向爷爷奶奶放在水边的木盆,砸了砸嘴:“两位老人家养着田螺……”

    “咋地?你还想去打扰人家一顿晚饭?”叶欣又好气又好笑:“别闹啊,一会儿回去还有两个小时呢。”

    “江南水乡,的确安谧温馨啊。”张辛夷坐在了美人靠上:“要是有时间,还真想在这里住几天。”

    “的确,这里开辟成岁华轩那样的民宿的话,肯定大受欢迎。”麦小苗也点头。

    “这个绝对不可能。”周至笑道:“岁华轩够不上文物级别,这里可不一样了,明代保留得还算完好的建筑,怎么着也该算是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只不过现在文保单位还没有照顾到这里来罢了。”

    “要是有条小船玩玩就更有意思了。”麦小苗说道:“或者筏子也行。这里的风景和大凉山完全是两种风格,都很美。”

    “说起来,回去就该准备过彝族年了。”周至笑道。

    “看过你寄来的照片。”张辛夷说道:“好想去玩玩。”

    “你就算了。继续冲刺。”周至说道:“等你考上了再来,我连路费也给你包了。”

    “这可你说的!”叶欣立马说道:“到时候加上我!啊还有文玉!”

    “人家是冲刺研究生辛苦了,该得的犒劳,你都进了国家文教事业保险箱的人,凑什么热闹?”周至立刻找到了和叶欣拌嘴的题材。

    “我家属!”叶欣理直气壮:“家属该不该?”

    正自胡说八道间,从榭廊一侧过来几个人,当先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问道:“几位同学,请问刚刚你们有没有见到一个人在这里?”

    “没有啊,”周至放下相机说道:“我们是过来游玩的,除了我们几个,没见到别人啊?”

    “阮教授,”张辛夷突然脸红了一下,像是被老师抓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你要找的人就是周至吧?”

    “对对对……就是一个叫周至的,”中年人点头:“你认识我?”

    “我也是同济大学的,见过你和领导吵架,说什么要……躺到大路上去,让汽车压死……所以记得你。”张辛夷说到这里感觉不能继续这话题,赶紧将周至拉过来挡着自己:“他,他就是周至!”

    “你?这么年轻?”来人正是阮仪三,保护周庄的实际发起人,见到周至的模样有些不敢相信。

    “阮教授你好。”周至主动伸出手:“是王老通知你的吧?久仰大名了,幸会幸会。”

    “你是周至?”阮仪三伸手和周至握了握:“嗨我还以为王老的弟子,那起码得也跟我们一个岁数的呢,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我们出去说吧。”周至说道:“我们发现张厅的大天井两侧厢房窗户,用的是海月贝壳打磨而成,这事儿王老已经告诉你了吧?”

    “走走走,我们去现场说。”阮仪三赶紧说道:“对了,这位是沪上文保片区监察员,负责周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的王永志同志,你叫他老王就可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