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后就是后厅屋,为主人日常用餐之处。厨房里排着两只大水缸,一口灶,凸显当时宅主家人丁兴旺,生活富足的景象。
不过那灶周至感觉是修过的,因为上面还有白垩和墨笔画,要真是老灶这些早就黑布隆冬了。
“哇,原来欣欣家也是沈家这样的大户呢。”张辛夷就夸道。
“嗯?怎么说?”叶欣没懂。
“你看这里的灶,六个眼,我记得你们家的大灶也是六个眼吧?”张辛夷说道。
“你看这灶头的火眼,一二三……一共六个。”麦小苗说道:“肘子说过,古时候家里灶眼越多,人户就越兴旺,联和乡粮站最早是土司楼,那里有一口八眼大灶,可以给上百人提供饭菜。”
“那能一样吗?!”叶欣都气笑了:“人家这些多眼灶,都是因为家里使唤人比较多,我们家什么情况,那是因为使唤我们的人多!”
经过这里再往后,就是走马楼。
走马楼是“养士”之所,沈老爷交游广阔,生意做得大,每日来造访的人都络绎不绝,很多还会住上一段时间,还有应付内外的仆役师爷等人,这些人就都安排在这里。
铁打的沈家,走马的宾客,故而叫做走马楼。
这楼是一个回字形的格局,周长两百多米,大小房屋四十五间,从墙门楼至小堂楼前后六进,将过街楼和厢房环绕贯通,形成了一个沈家的“外环线”,建筑风格吸取了徽式、绍式、苏式之特长,这在同类建筑中十分罕见,也很有鉴赏价值。
这些房间现在被开辟成了特别陈列室,分别有绣房,洞房,卧室,偏房等清代风格的民居内部陈列。
相传沈文渊之女文彩斐然,为拒婚配,终日在绣花房与伴娘揣摩刺绣艺术,终赢得“绣艺流芳”之美誉,这里的绣房就是按照当时的模样布置起来的,墙上绣艺流芳匾额下挂的是一副侍女休憩的缂丝作品,两边墙上地工笔侍女图,墙的两侧一边是大榻,另一边大椅子,都是檀木的,风格似乎清代风格,算得上相当精美了。
洞房是按照江南城镇那个时候的婚房展示的,里边的床柜箱案之类的东西倒是没有如何让周至感到兴趣,毕竟这类东西他的收藏比这里强太多了,让周至感兴趣的是当时新房里的布置,刺绣着龙凤的帐幔被卧,还有贴在镜子,家具上剪纸,以及室内两墙挂着的婴戏题材,寓意求子的古画,这些就很有意思了,可是在其余地方不大看得着的。
离开洞房,就来到了老爷的卧室,这里有一件东西,堪称整个沈厅的镇宅之宝——拔步千工床。
“这是中国床这个家具形制最大的一种,流行在明清时期,整张床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就和我们进来的房子一样,也分作好几进,如千工床这样的级别,一般会分作四进,第一进放鞋子:第二进更衣,梳洗打扮;第三进可以放马桶和浴盆,第四进才是真正睡觉的地方。每一进和床的三面镂空花板下,还有好多小抽屉,用于堆放零食、首饰,玩具等小物品。”
“床上玩什么玩具?”麦小苗有些想不通,然后又一拍巴掌,自己给自己找到了答案:“啊知道了,肯定是给小宝宝玩的,外婆做的布老虎,香囊那种。”
叶欣和张辛夷也连连点头,觉得应该是这样。
只有周至,想说你们的想象力太不丰富了,想想还是算了,不然被姑娘们刨根问底,会污染而来纯洁的心灵。
“像这样的大床,其实差不多可以算是一座小木头院子了,因为需要抬脚一步才能上到床上,因此这种床就被称为‘拔步’,如此才能到达沿床长出来的平台上。”
“而且你们看着床的雕花,还有顶上的花板,镶嵌,如此的精雕细琢,这些都是非常耗工的。”周至解释道:“一个工匠制作一天的,称为‘一工’,这样的一张床,需要“千工千日”才能完成,所以又叫做千工床。”
现在周至已经是明清家具的专家了,给大家就着这张床讲解一下明清家具的讲究,那是信手拈来。
“这类三面都围了起来,甚至在床上开窗的小屋一样的拔步床,称为‘围栏拔步’,在古代其实是官宦人家的陪嫁,大富官宦人家从女儿降生就开始打造,或者是母亲将自己的嫁妆又传给女儿,总之多是在大婚的时候用作婚床,因为造价昂贵,工艺繁琐,一般都是用来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彰显家族实力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我妈老家也有一个类似的,不过比这个可小太多了,但格式也属于拔步的格式,是用松木和枣木做的,和大家面前这个用花梨,紫檀,黄杨做的可不能比。这个基本是江南木作木雕的巅峰了。”
“像这张床,装饰就分为了三类,结构型的部分使用的是名贵木材的本色,外层下部的花板镶嵌使用的是紫檀镂空浮雕,中层的花板使用了白玉、象牙等装饰,上部则是使用朱漆和金彩,将雕刻着戏文的花板给装饰起来。”
“我再提醒大家一个小细节,大家可以数数看,人物戏剧造型的花板一共是多少块?”
“三十六块。”麦小苗数得快,很快说道。
“那你们再看看,每块花板上有几个人?”
“诶?”叶欣认真看了一下:“除了最上面那个一个人的,剩下的都是三个呢!”
“那单独一个的也在睡觉!”麦小苗笑道:“大懒虫!”
“那是一折神仙戏,叫做陈抟高卧,符合床这个主题。”周至笑道:“这个单一个的神仙,加上床上的男女主人,刚好也是三个,合起来就该是……”
“一共一百零六个木雕人物,加上主人夫妇,刚好一百零八个的吉祥数字呢!”
“这也太精美了,当时得花多少钱?”叶欣问道
“像这种动用了玉、牙的木作,只有高级工匠才能够完成,按照乾隆修清漪园的记录来算,普通木匠一天收入是一钱五分四厘,而高级木匠则在两钱以上。”周至说道:“这张床如果说光工钱就千工千日,可能有点夸张,但总体成本按这个来算,大概也差不了多少,算下来就是两万两银子。”
几个女生面面相觑,好像是很多钱,但是具体多少却又说不出来。
“换成大米更好理解一点,乾隆抄江南打米价格每升十五文,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百五十斤大米,这张床的价值差不多等同于三百万斤大米。”
“这么贵!”这下大家有直观印象了。
“或者换成地,乾隆时期的江南土地价格因为兼并而暴涨,一亩良田涨到了七八两银子,把这张床换成土地,那也是三千亩地了。”
这感受就更加直观了,叶欣挢舌难下:“三……三千亩地,就换这张床?!”
“现在你们知道沈家到底多有钱了吧?”看着大家震惊的眼神,周至终于满意了:“还有一点要考虑,就是那个时候的贫富差距,加上这个,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穷奢极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