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九百四十九章 张辛夷的论文

第两千九百四十九章 张辛夷的论文

    “辛夷挺辛苦的哈?”周至从后视镜看了一下和叶欣一起坐在后排的张辛夷:“快要考试了吧?”

    张辛夷笑了笑:“快了,不过我不觉得辛苦,挺充实挺快乐的。”

    张辛夷被赵大嬢棒打鸳鸯散以后状态曾经不好过一段时间,周至给她写了一封长信开解,然后告诉她可以尝试考研,其实是想让她将心思换一换。

    不料倒是激发了张辛夷的斗志,这妞又拿出了当年高考前的劲头,开始了苦读。

    当年高考前张辛夷就对自己特别狠,经常做作业和试卷到半夜一两点,让赵大嬢跑来哭着求周至,要他劝自己女儿不要那样刻苦。

    上一世的周至也管不了张辛夷,这一世也是以此为契机,周至才组织起了自己的“学习小组”,带着小伙伴们科学高效地学习,最后大家的成绩当然也比上一世好得多。

    有一年未见,周至发现这种情形下的张辛夷,神色状态都好了太多,周至觉得这反倒是好现象。

    “还没有谢谢你呢。”张辛夷对周至说道:“让我不用操心论文,可以专心冲击考研。”

    “小CASE啦。”周至学着现在港片里经常出现的话,笑道:“中文系的忙,好帮。”

    同济大学是相当利害的大学,但是厉害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和建筑,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大学的地位还会上升。

    但是中文系就一般了,因此张辛夷想要冲击的,是同在沪上的复旦,也就是江舒意之前的大学。

    复旦的中文系就厉害了,一九五二年的时候全国院系调整,复旦中国文学系从文学院中独立出来,定名中国语言文学系,将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及上海学院等校的中文系师生都调整了过来,一时间名师云集,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专业都相当的厉害。

    周至和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关系其实还不薄,老师叔辜开来就是复旦毕业的,自己做了蜀大中文系主任后,和母校的人脉关系更加巩固了,双方合作也有不少是他促成的。

    比如甲骨文缀合项目,便是由郑州大学、蜀都大学、复旦大学、殷墟博物馆、清华大学等共同承担的联合项目,裘锡圭就是复旦大学甲骨文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和周至属于忘年交。

    作为中文系的临毕业生,张辛夷要做论文,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自己本科都还没有读完,他却已经开始博士修行的小伙伴——周至。

    周至手里和中文有关系的项目一抓一大把,但是大多数对于本科水平的张辛夷来说,却有点过于深奥了,于是给张辛夷出了一个主意,利用现在已经开放给各大学的瀚文引擎,写一个“瀚文搜索引擎使用手册”。

    瀚文引擎是与瀚文数据库相匹配,开放给各大高校使用的“数字图书馆”,目前数据库里存放的是各种古籍的高清扫描件再数字矢量化后的电子文档,以及数字文字版。

    仅仅是数字典籍,这个数字图书馆就并没有什么特别厉害之处,但是加上检索引擎,那就不一样了。

    周至为文科项目设计的图数据检索引擎,特别适合文科项目的网状检索,但是如今更多的使用者习惯了关系型数据库,对于图数据检索方式用得并不习惯。

    尤其在各大高校,这个数据库理科的同学不感兴趣,文科的同学用不利索,真正的功能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开发出来,并没有达到推广的真正效果。

    周至其实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过他现在太忙,实在抽不出多少空来,刚好张辛夷来问毕业论文的事儿,周至便觉得这是一个好课题。

    学校对于本科生的要求,就是完成专业学习就行,并不要求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创见,因此本科生的论文只要能够将课题阐释清楚就行,其余也不会要求更多了。

    因此只要把搜索引擎的用法总结出来,顺便再展示一下利用搜索引擎得到的小成果,这种文理学科交叉的论文,就已经属于本科生水平当中,相当牛的论文了。

    这个论文周至倒是没有帮张辛夷做,他只是把自己写《苏厨》的时候编写的三苏轶事的检索程序脚本和由程序检索出来的《苏东坡轶事汇编》,交给了张辛夷研究。

    受周至的影响,小伙伴们对于电脑的操作还是很熟练的,张辛夷的编程水平比较一般,但是使用瀚文引擎编写脚本和编写瀚文引擎本身那是两回事儿,加上周至习惯性按照ISO要求,给脚本配备了大量的备注,理解起来并不难。

    有了这两样脚本和检索结果,张辛夷学会它们,再“翻译”成一篇本科论文,其实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你那论文我看过了,这个暑假没有白费,绝对够得上评选优秀论文了,当然是本科级别的。”周至笑道。

    “我觉得挺神奇的。”张辛夷说道:“把论文做出来以后,我现在再复习课程,发现好多地方都一看就懂,一看就记得了,肘子你觉得我这是不是迷信?”

    “这倒不是迷信。”周至说道:“图数据库的元数据关联形式,本身与文科的学术结构是非常类似的,通过研究三苏轶事检索脚本,辛夷你对如何研究文科项目,如何在脑海里建立文科知识点的关联关系,有了一个具体的认知,也就是说,你现在懂得如何进行文科学习了,而且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形成了突破,算是进入哲学上所谓的‘自由世界’了。”

    “掌握了学习方法,如果你愿意活到老,学到老的话,就会日益精进下去,当然前提是你要真心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才行,要是并不喜欢的话,即便知道如何学,也坚持不了多久的。”

    “好像你以前就给我们讲过这事儿,不过以前是真体会不到。”张辛夷笑道:“现在算是有点懂了。”

    “那恭喜你辛夷,这就是真正跨过门槛了。”周至笑道。

    嘴上虽然这样说,但周至其实并不如何看好张辛夷的学术前景,这妞发奋读研究生本身就是为了移情,同时还有点和家里赌气,带点自虐的意思在里头,等到这份劲儿过去了,可能就回归正常了。

    和高考前的江舒意一样,张辛夷学习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学习本身,都带着相当的功利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很难在学术上走远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