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九百一十六章 两代饕餮

第两千九百一十六章 两代饕餮

    因为写书的关系,周至对《随园食单》,《醒园录》都有过研究,两部书的风格完全不同。

    比如《随园食单》里记录的“刀鱼二法”:“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不必加水。如嫌刺多,则将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煨之,鲜妙绝伦。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极枯,然后煎之。谚曰:‘驼背夹直,其人不活。’此之谓也。或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芜湖陶大太法也。”

    看似写得挺仔细了,但真要完全参考它来制作,就会发现基本是流于表面,乃是从“观者”而非“操作者”的角度来写的,精细处并没有表达出来。

    而《醒园录》里也有一道“醉鱼法”:“将新鲜鲤鱼收拾干净,腌二日,翻过再腌二日,即于卤内洗净。再以清水净,晾干水气。入烧酒内洗过,装入坛内。每层鱼各放些花椒,用黄酒灌下,淹鱼寸许。再入烧酒半寸许。上面以花椒盖之,泥封口。总以鱼装的七分,黄酒淹得二分,烧酒一分,可成十分满足,吃时取底下的,放猪板油细丁,加椒、葱,刀切极细如泥,同炖极烂,食之,真佳品也!”

    任何一家主妇或者家庭厨男,照着这个食谱基本可以将做法复刻出来,而且记录当中充满了细节,比如吃的时候要从底层开始吃起,烹饪的时候要补入荤油,制作的时候明确步骤和各种配料的用量等等,完全是实际操作过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各种的细节,让看得人看得到“可操作性”,完成复刻。

    《醒园录》中同样记录了李家饕餮对美食的改良,因为做官地的关系,李化楠在书里记载了相当数量的江浙菜式,但不少的记录当中,看得到他将之改为“穿菜”的尝试,比如“煮燕窝法”:“用熟肉锉作极细丸料,加绿豆粉及豆油、花椒、酒、鸡蛋清做丸子,长如燕窝。将燕窝泡洗撕碎,粘贴肉丸外,包密,付滚汤烫之,随手捞起,候一齐做完烫好,用清肉汤做汁,加甜酒、豆油各少许,下锅先滚一二滚,将丸下去再一滚,即取下碗,撒以椒面、葱花、香菰,吃之甚美。”

    丸子里放花椒,一般只有川菜做油炸丸子的时候才会用到,别的菜系里边完全没有,这道菜却将之用到了肉丸子里,再在外面贴上燕窝放入滚水当中定型,之后再单独用高汤调汁与丸子一起出菜,这个做法也和现在川菜里许多高汤菜的做法一脉相承。而原始记录似乎更加迎合川人好浓厚、尚辛辣的味觉需求。

    李老三摇头:“在燕窝里撒花椒这种做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现在蜀中也还这么搞吗?”

    “最后这个椒面可能是胡椒。”周至琢磨了一下:“要是换做胡椒就完全合理了,做汤我们现在还是习惯放入花椒粒,但讲究点的人事后一般要之捞出来,只取其在汤里的味道,而不会想要吃饭的时候咬到它。”

    “可能老李口重一点。”李老三调笑道。

    “不光老李,小李也是饕餮。”周至说道:“据说以前罗江当地是没有鳜鱼的,后来出了一道‘汶江鳜鱼’,就是和他有关系。”

    “话说当年李调元任科举考官时,朋友请他吃鳜鱼,李调元觉得这个鱼非常美味,说自己老家汶江当中好像没有这个鱼。”

    “朋友说这事儿好办,只要你能对上我一个上联,我可以送你鱼苗。于是将他带到池塘边,念道:‘青草塘内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李调元一时竟然未能对上,非常惭愧。”

    “半年后,李调元到郊外踏青,看到一位垂髫少女走在油菜花丛里,头上还插着黄花,顿时来了灵感,对出‘黄花田中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立刻跑到那位朋友家里,用下联换到了一千八百尾鱼苗,再快马送到老家的汶江当中。”

    “鳜鱼从此在这里繁衍了起来,成为地方美食。”

    麦小苗翻到了《对联故事》里的一页:“这本书里也有这个故事呢!”

    说完又翻到了另外一个故事:“肘子,这里我怎么没明白?冰字也是两点啊?”

    周至抱着书本到柜台结账,取过麦小苗手里的对联故事来,看到上面记录的那个故事。

    这本书是按照李调元从小到大的经历为时间线串连起来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他第一次到省城成都会举,路夜投宿,店主以客房住满谢绝。

    李调元发现明明有一间偏房空着,便以“余有偏房”问之,店主对曰:“从前有一秀才,投宿此店,见店内有一妙龄女,才貌双全,借斟酒之时,欲纳为妾。女云:君若才敏过人,奴当从也,吾有一联,请君对之: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秀才苦思冥想,整夜不眠,也未对出下联,遂气死于房中。由此阴魂不散,久久于夜内长吟: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且反复吟之,直至鸡鸣。于是此房无人敢宿。”

    李调元曰:“这有何惧,吾今夜宿之,为汝除其怨魂矣!”是夜三更,果有悲声长吟:“冰冷酒……”李调元当即对曰:“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从此,吟魂消失,其房照常宿客矣!故使李调元名扬川中。

    周至笑道:“现在的书本都是用简化字印刷的,冰字在简化字采用的是现在的字体,但是在古代,冰字的写法比较普遍的一种,是在水字的左侧短横之上多出一点,所以在那个时候的繁体字写法里,冰冷酒,刚好对应着一点两点三点,而繁体的万字在古代也是草字头,所以丁香花和百千万的上半部分完全契合,便叫做百头千头万头了。”

    说完找销售人员接过钢笔,在收费收据的背后写下了这幅对联的繁体,众人一看就明白了:“当真对得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