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既定,行动立即展开。项目组正式将首个“数字藏品”系列命名为“华盖·星辰”,聚焦于敦煌壁画中极其精美、蕴含宇宙观和吉祥寓意的藻井图案。
藻井,是洞窟顶部最高处的装饰,如同建筑的华盖,往往绘制着最繁复、最华丽的图案,莲花、飞天、火焰纹、几何纹样交织,象征着天宇和净土。
选择藻井,既避开了核心佛像可能带来的争议,其本身极高的艺术性和神秘感也极具吸引力。
工作的第一步,是筛选和采集。秦漠带着姜窈团队,一头扎进了研究院的资料库和允许进入的洞窟。他们需要寻找那些图案精美、寓意美好且保存相对完好的藻井。
在这个过程中,姜窈再次深切感受到了敦煌艺术的浩瀚与精微。每一个藻井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复杂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构成严谨的秩序与无限的变化。
秦漠如同一个行走的“敦煌辞典”,对每一个藻井的年代、风格、象征意义都如数家珍。
“这是隋代的‘斗四藻井’,你看它的莲花中心,加入了波斯风格的联珠纹,体现了丝路文化交流的痕迹。”
“这幅盛唐的‘宝相花藻井’,层次丰富,富丽堂皇,是唐代审美巅峰的代表。”
“这个中唐的,风格趋于清雅,色彩也更沉静……”
姜窈一边用高精度设备进行扫描,一边听着秦漠的讲解,感觉自己对敦煌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她不再仅仅看到线条和色彩,更看到了时代的气象、文化的交融和匠人的巧思。
然而,最大的惊喜,来自于一次看似寻常的多光谱扫描。
在对一个位于偏僻洞窟、表面已严重氧化变黑的唐代藻井进行扫描时,多光谱成像技术穿透了表层深色的氧化层,清晰地揭示了底层原本鲜亮夺目的色彩——朱砂的红、石青的蓝、金箔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一些在肉眼观察下完全无法辨识的、极其精细的、隐藏在主要图案之间的珍禽异兽和卷草花纹!
“天啊……”周韵看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远超预期的华丽图案,惊呼出声,“这下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细节!”
连秦漠也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这个藻井他研究过多次,一直以为它相对朴素,没想到其真容竟是如此绚烂辉煌!
“是氧化铅和灰尘覆盖了它。”姜窈解释道,语气中带着兴奋,“多光谱能看到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差异,所以能‘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这次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团队。他们决定,就将这个“重现天日”的唐代藻井作为“华盖·星辰”系列的首发作品之一,并将其命名为“重生·唐韵”。其背后“科技让隐秘之美重现”的故事,本身就极具感染力。
数据采集完成后,更关键的环节到来——艺术再创作。
如何将扫描获得的精准数据,转化为一件既保留古典神韵、又具备现代审美和数字艺术独特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