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亲自给姜念安排了一张考桌。
让初一的班主任分发初一年级的期末测验考卷给姜念。
姜念在考桌后坐下,淡定地快速扫一遍考卷,题目不难,都会做。
不如让自己快点跳级。
“陈校长,我能不能连初三的期末测试卷一起做?”
“我求学的目的不止是考初中学籍,还想参加今年的中考考高中。”
众教闻言师惊讶。
从没遇到初中都没考过的,要考初三考卷的学生。
而且,对校长这样破例收一个成年人入学,有些意见。
怀疑他给姜念开后门了。
不是怀疑,是真正开后门,只是这后门是光明正大打开的。
“年轻人不要太贪心,饭要一口一口吃。”有个年长的教师语重心长提醒姜念。
还有人阴阳怪气:“校长,咱们学校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呢。”
陈远不置可否,他也不知道姜念的真实文化水平。
只听他大哥说这是个有内涵的医生。
也担心初三的考卷会让她出丑。
姜念见他们都质疑自己的水平,随口念一句语录:“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是鼓励年轻人要多点雄心壮志,各位老师,我应该没理解错吧?”
“何况我都错过少年读书时期了,现在还不努力赶超,会错过更多奋斗机会。”
此话一出,众人再没有异议。
因为她能背出这条语录,理解得这么深刻,自然肚里有墨水。
陈远下令:“安盛,把初三的考卷发给姜同志考一考,她以前没机会去学校上学是因为在农村长大家里贫困没有上学条件,只能自强不息在家自学,现在是因为结婚嫁人了,夫家支持,才能到咱们这里来求学。”
“她还是一个军嫂,咱们要多多支持她的求学心愿。”
他将姜念军嫂身份道出,是怕有人质疑他这个校长给人开后门。
为了让姜念破格入学,一切都要走公正程序,所以让她当众参加考试。
果然,众教师知道姜念是军嫂的身份后对她宽容了许多。
教务主任安盛马上把初三的期末测验卷也发了一份给姜念。
姜念照例拿起来过目一遍,看完题目,胸有成竹,不一定都能考一百分,但九十分不成问题。
“各位老师,我现在可以动笔考试了吗?”
姜念从包里拿出钢笔和墨水,准备早点考完早点回家。
陈远看了眼手表,问她:“姜同志,你考两份考卷,需要多久时间交卷?”
姜念保守道:“四个小时吧。”
初一有三科目,初三的考卷也是三科目,各有三张考卷,总共要答六张考卷。
“行。”
陈远对众教师道:“你们今天没有教学任务和监考任务的,都留在这里监考,虽然姜同志的情况特殊,但也必须公平公正参加考试。”
于是有五个老师留下监考姜念考试。
包括巡视的校长,有六个人监考姜念这个特殊的考生。
参与监考的老师初一到初三的都有。
于是,学生们的考试还没开始,姜念先开考了。
她先做数学题,最简单的先做,能节约出更多时间答语文和政治题目。
五个老师几乎把她围了个里外两层。
作弊的可能性为零。
他们看姜念先考数学考卷让他们颇为意外,难道她更擅长做数学题?
接着,便看到姜念做题不假思索勾选出正确答案,填写出正确数字,个个都有些目瞪口呆。
当然,也有人暗自怀疑姜念之前是不是做过这份考卷,答题速度又快又准,令人匪夷所思。
陈远顿感压力山大:姜念答得这么完美,搞不好,我要背黑锅,不知情的,会怀疑我给她做过试卷吧?
这可不行啊。
他忍不住提醒姜念:“姜同志,认真看题,不要随便填写答案。”
姜念忽然意识到自己这样神算有点过分了。
问监考老师:“可以借我一个算盘吗?我忘记带了。”
她在21世纪小的时候参加过珠心算奥赛,对算盘也很熟悉。
用算盘算出的答案应该比较容易服众,不然别人怀疑她是背诵出来的答案,陈远就要背黑锅了。
那个叫安盛的教务主任把自己的算盘借给姜念用。
姜念接过算盘便开始噼里啪啦拨动算珠计算考题的答案。
她这珠算的速度和精准度,再次让众监考老师看得震惊。
这水平,不似作假,也没必要作弊吧?
众人憋着气息,看她把计算题都答对了。
接着是应用题。
哪怕她事先做过这份考卷,应用题不可能答得完美。
没想到姜念又是看一眼题目,就刷刷写出方程式,接着指尖飞快拨动算盘珠子,行云流水算出了加减乘除和最终正确答案。
答卷上写得字迹漂亮,方程式也准确无比。
五个监考老师互视一眼:难道这是个数学天才?
以前被埋没了的天才?
这年头国家正在进行科研建设,这样的数学人才可是科研的好苗子。
录取了她,说不定将来他们学校能出一位科学家呢。
陈远欣慰微笑:人生头一回给人开后门,还好,不负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