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穿回九零,助力妈妈星途璀璨 > 第一卷 第17章 干净地活着

第一卷 第17章 干净地活着

    出租屋里的台灯是杨艺菲送的,暖黄色的光透过磨砂玻璃,在桌面上投下一圈温柔的光晕。杨红坐在桌前,看着摊在面前的《花样年华》剧本,还有旁边那双白色的麦穗舞鞋——鞋尖的麦穗是杨艺菲亲手绣的,针脚细密,像藏着无数个未说出口的期待。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碰了碰舞鞋的缎面,冰凉的触感让她想起两年前在舞蹈学院的排练室,那双被剪破的舞鞋,鞋尖的缎面像被撕碎的梦想,散落在冰冷的地板上。那时候她以为,只要坚持,就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可现在才发现,在这个圈子里,“干净”两个字,太奢侈了。

    杨红拿起剧本,翻到“林晚在舞台上跳舞”的片段,杨艺菲在旁边写着:“这里要笑着跳,林晚终于实现梦想了,眼里要有光。”她想象着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样子,聚光灯落在身上,观众的掌声像潮水一样涌来,可脑海里却不断闪过吴炎的嘴脸,闪过“别太清高”那几句话,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她拿起笔,想写点什么,笔尖在纸上悬了半天,却只落下几滴眼泪。泪水晕开了剧本上的字迹,“梦想”两个字变得模糊不清,像她现在的处境——明明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觉得脚下的路越来越难走。

    杨红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秋风带着凉意吹进来,卷起桌上的剧本页。她看着楼下的路灯,灯光昏黄,照亮了零星走过的行人。想起自己18岁那年,拿着舞蹈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心里偷偷想“以后一定要站在最大的舞台上跳舞”;想起杨艺菲穿越过来,拿着一千块钱说“这是投资,等你成了大明星要加倍还我”;想起两人在柴房里聊天,杨艺菲说“我要当导演,第一个捧的女明星就是你”……

    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杨红的眼泪越流越多。她靠在窗边,肩膀控制不住地发抖,心里反复问自己:难道真的要为了梦想,向那些肮脏的规则低头吗?难道“干净”和“梦想”,真的不能同时拥有吗?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杨红才慢慢走回桌前。她拿起纸笔,一笔一划地写,字迹因为手的颤抖而有些歪斜:“菲菲,谢谢你的好意,我还是觉得自己不适合拍戏。你很厉害,能拍出最好的戏,能帮很多人实现梦想,只是我可能不是那些人里的一个。祝你和剧组一切顺利,也祝你能永远守住自己的初心。”

    写完后,她把字条放在剧本最上面,又把那双麦穗舞鞋小心翼翼地放在旁边。然后,她打开床底的箱子,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和那本被翻得卷边的舞蹈笔记——笔记里记着她这几年琢磨出的舞蹈动作,还有杨艺菲帮她修改的建议,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

    杨红把衣服和笔记放进帆布包,拉链拉到一半时,她忽然想起什么,又从抽屉里拿出那张杨艺菲送她的照片——照片里的自己在麦田里跳舞,阳光正好,风也温柔。她把照片放进包里,贴在胸口的位置,像是要把这份温暖牢牢攥在手里。

    她轻轻带上门,出租屋里的台灯还亮着,暖黄色的光映在剧本、舞鞋和字条上,像在无声地挽留。楼梯间里没有灯,杨红摸着扶手慢慢走,每一步都走得很轻,像是怕吵醒谁。走到楼下时,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302的窗户,灯光在黑暗中像一颗小小的星星,然后她咬了咬牙,转身走向长途汽车站。

    清晨的汽车站里,人还不多,只有几个卖早点的摊位冒着热气。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发车信息,声音透过冰冷的空气传过来,带着几分催促的意味。杨红背着帆布包,站在“首都—县城”的大巴前,手里攥着车票,指腹反复摩挲着票面上的“首都”两个字。

    “请前往县城的乘客尽快上车,大巴即将发车。”广播里的声音再次响起,杨红深吸一口气,踏上了大巴。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街景——高楼大厦在晨雾里若隐若现,街道上的自行车流慢慢多了起来,商店的卷帘门一个个被拉开,这是她曾经向往的城市,也是她现在要逃离的地方。

    大巴缓缓驶出车站,杨红把脸贴在窗户上,眼泪无声地滑落。她从包里拿出那张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照片里的麦田,心里默默念着:菲菲,对不起,我还是没能坚持下去。我知道你能帮我挡住很多风雨,可我不想让你为了我,弄脏自己的手。

    如果梦想需要用尊严来换,那我宁愿不要这个梦想。至少这样,我还是那个在麦田里跳舞的杨红,还是那个想干干净净活着的杨红。

    车窗外的风景一点点往后退,首都的轮廓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模糊的小点,消失在视野里。杨红把照片紧紧抱在怀里,闭上眼睛,脑海里又浮现出麦田里的阳光,还有那个扎着麻花辫、在风里跳舞的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