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厂中,一个像是个大C字形的,铸造出来的液压床的主体,竖立在车间的一个加工区的位置。
不过它的后背是直的,上面的探头也是直的。
下面是一个开口向前的U型底座。
液压床的上下大开口有一米五多。
整个机体上面小,下面大,这样可以让整个液压床的重心更稳重。
上面探出来的横梁上,有一个已经加工好的圆形孔洞,那是安装液压缸的位置。
已经加工好的液压床配件,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都已经在软木板铺垫的推车上放着了。
液压缸上那个探出来的液压杆,是直径足有十厘米,和锻压机立柱一样粗的液压杆,现在已经是组装完的状态。
这些都是陈常在的学生们干的活。
从最开始的校直,液压缸内缸的化学镀层,到液压杆外部镀层。
再到液压活塞和活塞环的安装。
黄青铜支撑骨架密封套和外密封骨架密封环的安装。
以及最后的封闭成型。
都是陈常在的学生们完成的。
现在他的学生们到底有多少。
陈常在有些时候都记不住了。
反正从最开始烧硫酸造炸药到现在。
他每做一个新项目,都会带起来一批学生。
从最早的三四十人,到现在跟着他学习的,每批都是五六十人。
从化学到物理,到机械制造,前前后后几百人是有了。
这些学生,陈常在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教他的学生们。
自从总部机关弄回来了不少的理科教材之后。
他虽然没有去总部那边的理工学校去任教。
但是那边只要是有学习优秀、天分极高的学生,总部那边第一时间就是往陈常在这边送。
好让学生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至于学成书呆子。
而陈常在也是白天带着学生们干活,晚上给学生们上理论课。
现在陈常在上理论课的时候,已经不像是刚开始那样。
因为没有教科书的规范,而只是按着他想要做的事情结果的逻辑线来讲。
有些时候讲着讲着,就不知道讲到哪个分支上去了。
这样讲课,对发散思维确实是很有帮助。
但那是对基础极其扎实的学生们才行啊。
在后世,那至少得是给硕士研究生们讲课的时候,才能用上的。
而他现在的学生们,除了那几个天分极其变态的之外,别人听的都是云里雾里的。
后来有了系统的教科书,陈常在讲课的时候才守住了主线。
不至于太过跑题。
这样他手底下的学生们,也能有更多的人跟上他的思维。
陈常在虽然又是工作,又是在教学生。
可他自己却也没有放下过学习。
除了那些教科书,他也要重新复习理解深读之外。
特科的同志们,费尽了心血弄回来的,那些德文和英文的理科教科书和读物。
他可是从来没有束之高阁。
后世作为一个正高级工程师,军工厂的总工程师,生产管理副总。
要是不懂得几门外语,或是看不懂外文技术文献。
那下面的那些工程师,都不会拿正眼瞅你。
尤其是英文和德文区的技术程度,相对来讲是站在国际技术高地的。
真以为技术型领导是那么好当的。
在技术行业中,说别的都没有用,得拿出来实际的东西来说话。
你想压人一头,你就必须得有能够有压过人的技术能力。
只是靠拍马屁,在技术行业中是站不稳的。
真的要是在某个大领导来旁听的技术研讨会上。
下面不服气你的人,突然用技术探讨的口吻,来问你几个国外的技术问题。
你这边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的时候,人家又把答案给你说了出来。
你看你这个总工程师和生产副总的位子还能坐稳不。
大领导或许有很多的问题,但是蠢人是坐不上那个重要位置的。
他们都知道自己的根基是什么。
不知道的人早就被筛选下去了。
所以后世的陈常在,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为了以后能够爬到更高的位子。
他可是对几个主要外文下了苦功夫的,尤其是英文和德文的专用技术语言。
他几乎可以全程不用翻译,和那些国家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因为那些翻译,都没有他能更精确的理解那些技术语言。
要知道表音字和表意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汉语作为表意字,你认识几千个汉字,就可以随意组合,读懂你想要看的文献或是资料。
可是表音字就不行了。
不管是英语还是德语,他们是每年都在创造出来新单词的。
有数据表明,英语正在以每年一点五万个单词的数量在增长。
就这么个增长法,你把爱因斯坦拉到后世,他也不过就是个文盲而已。
即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陈常在都能看懂英文和德文的技术资料,更何况是现在这个时候,如此简单的英文和德文呢。
在又一次重新学习和理解,更加基础的理科知识之后。
他深藏在脑海深处的,那些都快要被他遗忘的一些东西,再一次重新在他的脑海中又活跃了起来。
大脑为了减少能量消耗,总是会把一些不常用的东西都给藏到最深处。
有些时候你想找都找不到。
如今他又把这些东西又都给翻了出来。
然后,他又经过他大半辈子的理解之后得到的经验,再次教给了他的学生们。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后果。
就是他那些天分极高的学生们,跟着他学习的时候,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而那些天分差一些的,想要跟上他的思路,就会有一些困难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些进度慢的,也要比在总部理科学校学习的那些学生们,进度快的都不是一点半点。
毕竟能来到他身边的,不说都是天才。
那也都是极其有天分的。
看着他刚带起来没多久的学生们,就已经把这个液压机给搞得七七八八了。
陈常在是非常高兴的。
所以他干脆也不自己动手了。
整个液压机的装配调试,全都是他的学生们在动手,他最多也就是给学生们讲一下,哪里需要注意些什么。
比如液压机的阻尼系数该怎么计算,为什么这么计算,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变量。
等等这些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碰到的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一些讲解而已。
等到他的学生们组装完成这台油压机之后。
他们也就完成了一次教学。
这个时候刘师傅拿过来了一个。
张师傅加紧锻压后,交给刘师傅让他亲自铣出来的,张师傅又亲自给淬火的模头。
和一根,比汉阳造的枪管要粗一些的,已经钻过枪孔的枪管交给了陈常在。
刘师傅说道:“陈厂长,这是ZB26轻机枪的枪管,已经完成了退火。
现在还没有拉膛线。
这个模头,是按着陈厂长您给的图纸,是四条、右旋、缠距240毫米的模头。
我们现在就可以试一下了。”
“好,那我们就先试一下它,这个玩意,可是汉阳造和ZB26捷克式轻机枪,通用的膛线缠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