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 第138章 检查尸体(八更)

第138章 检查尸体(八更)

    工坊厚重的金属门在众人身后合拢,将曼恩小队成员们复杂的目光隔绝在外。

    空间内恢复了惯常的寂静,只有能量管线的低沉嗡鸣与冷却系统的轻微嘶响作为背景。

    陈瑜那庞大沉重的暗红色身躯转向低温平台上的尸体。

    伺服颅骨静默地悬浮在一旁,眼窝中投射出的稳定光柱将拉奇·巴特莫斯的遗骸清晰地照亮。

    “开始记录,老伙计,”陈瑜低声说道,机械手指在控制台上划过,调出数个分析界面,“研究样本:拉奇·巴特莫斯,本地网络技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推测死亡时间超过五十年。”

    他首先进行了基础的物理状态评估。

    几个伺服颅骨围绕着巴特莫斯的遗骸,搭载着高精度传感器,对尸体进行全方位扫描。

    “外部观察:男性,死亡时年龄约在二十五到三十岁之间,”他一边扫描,一边平静地陈述,“体型偏瘦,肌肉含量低于战士标准,但肌纤维排列显示出不同寻常的精细度,这可能与极高的神经传导效率需求相关。

    皮肤表面无明显外伤,尸斑分布符合长期低温、固定姿态保存特征。

    指甲残留物分析……主要是角质蛋白和微量绝缘材料碎屑,符合长期进行精密手动操作的特征。”

    陈瑜身后一根机械触手移动到尸体的头部。

    “颅骨结构完整,无植入物穿透痕迹。这很有趣,”陈瑜的语调透出一丝极淡的兴致,“在一个普遍依赖植入体增强认知的世界,这个凭借原生大脑达到传说级数据处理能力的个体,其生理结构必然存在特异性。”

    他启动了更深层的扫描:“进行颅骨内部结构无损探伤,重点分析前额叶皮层、海马体及胼胝体区域密度与沟回复杂度。”

    数据流在投影屏上快速滚动。

    片刻后,陈瑜发出一声轻微的、类似气流通过的声响,代表着他注意到了异常。

    “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密度超出本地人类基准值百分之三十七,胼胝体神经纤维连接数量与复杂度异常发达,几乎是标准模型的两倍,”他继续分析道,“这解释了他为何能进行超乎常人的多线程逻辑处理和信息整合。

    大脑皮层沟回面积也比平均值大百分之十八……一个为处理海量信息而天然优化的生物处理器。”

    他的注意力转向尸体的脊柱和四肢。

    “脊髓结构未见明显强化改造痕迹,但神经束的粗壮程度异乎寻常。周围神经节点……嗯,存在多处微观层面的适应性增厚,”他观察着数据反馈,“这更像是长期极限使用导致的生理性强化,而非人工干预。”

    “手部骨骼与关节结构精密,肌腱附着点显示其手指曾具备极高的灵活性与反应速度,”陈瑜补充道,“这与他现实中顶尖的敏捷表现相符。并非用于战斗,而是为了极致的操作精度。”

    基础生理评估完毕,陈瑜开始检查可能存在的技术接口。

    “寻找非标准生物接口或残留植入体信号,”他命令道。

    伺服颅骨切换扫描模式,发出不同波段的探测波。

    “未发现任何大规模、永久性神经植入体或强化模块。仅在颈后部发现一个标准型号的早期网络接入仓接口,型号古老,技术层级……相当原始,”他读取着扫描结果,“此外,双手腕部各有微型数据接口痕迹,似乎是用于连接外部输入设备。”

    这个发现让陈瑜停顿了一下。“也就是说,他成就的绝大部分,依赖于这个未经深度改造的原生大脑,以及一个……按本世界标准甚至算得上落伍的基础接口,”他得出结论,“凭借生物脑的纯粹算力与独特的神经结构,驾驭并碾压了那个时代的数字世界。令人印象深刻。”

    他调取了来自赛博朋克世界网络深处,以及黑墙之外零碎信息流中关于巴特莫斯的数据碎片。

    这些信息混杂在公司未完全销毁的档案、初网崩溃时散落的日志以及后世黑客的传说中,充满了矛盾与缺失,但核心指向一致。

    “个体‘拉奇·巴特莫斯’,现有记录普遍认为,若以此世界对人类能力的衡量框架为标准,其智力与网络操作能力已然触及了该框架的理论极限,”陈瑜的语调平稳,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其他人达到这个极限,是因为其能力止步于此;而他处于这个极限,则是因为衡量体系本身无法定义更高的层次。

    现有的生理结构分析,尤其是大脑皮层的复杂性与神经连接密度,支持这一评估。”

    “关于其反应速度,存在一种说法,在现实世界中,他的反应已达到人类肉体的理论巅峰;而一旦接入网络,其反应速度则能突破这一桎梏,达到一个在常规框架下无法标定的水准,”他稍作停顿,处理核心对比着神经扫描数据与那些传说片段,“从生理结构看,其生物神经的传导速度确实已臻化境。

    但那种‘超越框架’的表现,更可能源于其意识在数据空间中独特的映射与交互模式。

    他的思维过程与网络环境达到了近乎无缝的融合,从而产生了效率上的质变,给人以突破极限之感。

    这本质上是意识-机器接口效率的极致优化,而非物理规则的真正悖逆。”

    陈瑜开始回顾巴特莫斯的生平,这些信息片段在他处理核心中拼接。

    “四岁接触网络,青少年时期技术已达传奇级。利用毫秒级时间差欺诈多家公司,获取巨额资金,”他复述着信息,“行为模式显示其对系统规则漏洞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和利用能力。”

    “财富自由后,行为转向针对企业丑闻的揭露,导致多家小型公司破产,大型公司声誉受损,”他继续道,“动机似乎包含非功利性的正义感,或对权力结构的不满。”

    “与个体‘奥特·坎宁安’、‘蜘蛛墨菲’共同创建‘网络太平区’,”陈瑜注意到这一点,“此举显示其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与对弱势群体的庇护意识。”

    他的目光停留在关于第四次公司战争的记录上。

    “关键事件:受已AI化的‘奥特·坎宁安’劝说,介入军用科技与荒坂的冲突。独自对抗荒坂反黑客部门,并取得压倒性胜利,”他调出相关记录,“记录描述其手段为‘点亮初网赛博空间’,推测是某种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攻击或系统过载手段。”

    “面对‘灵魂杀手’程序,选择卸除防火墙,反向禁锢该程序,”陈瑜分析着这一战术,“此战术风险极高,成功执行依赖于对目标程序运行机制的瞬时完全解析,以及自身意识结构的极端稳固。其大脑的独特生理构造可能是关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