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黑山屯激起千层浪。蛮族突破防线的消息迅速传开,屯里顿时人心惶惶。沈青站在工坊院子里,看着信使被扶去救治,心头沉甸甸的。
沈青接过文书的手指微微发抖,但声音却异常镇定:"大军,先去安顿这位军爷休息。张嫂,立即召集所有人到工坊集合。"
萧山已经大步走向院中的瞭望台,深邃的目光扫过沉寂的屯子。"看来,这场仗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更快。"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工坊里已经聚满了人。女工们披着外衣,脸上还带着睡意,但眼神都已清醒。李大军带着护卫队的成员站在最前面,个个神色肃穆。
沈青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众人:"诸位都听到了,北线告急。从今夜起,工坊需要昼夜不停地生产军粮。愿意留下的,工钱翻三倍;家中有困难不能留下的,现在可以离开,绝不强求。"
人群中一阵骚动,但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个人离开。张秀姑第一个站出来:"沈姑娘说的什么话,屯子有难,我们岂能退缩?"
"就是!咱们黑山屯的人可不是孬种!"
"工钱不工钱的不要紧,绝不能在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打仗!"
看着群情激昂的众人,沈青只觉得眼眶发热。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派任务:"张嫂,你带一队人立即清点库存原料;大军,你带护卫队的人去加固工坊防卫,特别是粮仓和水源;其余人跟我来,我们要重新规划生产线。"
萧山不知何时已来到她身边,补充道:"李大军,再派两个机灵的去屯子各处转转,特别是靠近山林的地方,多加留意。非常时期,要防着有人趁乱生事。"
工坊很快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沈青将女工分成三班,工坊二十四小时不停工。她自己更是几乎住在了工坊里,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生产环节。萧山则带着护卫队日夜巡逻,那双锐利的眼睛不放过任何可疑的动静。
增产进行到第三日,问题开始显现。张秀姑忧心忡忡地来找沈青:"库存的原料只够维持十天左右的正常产量,要按现在的增产速度,恐怕支撑不了五天。"
沈青蹙眉沉思片刻,当即决断:"大军哥,你带几个人,即刻去周边屯子收购余粮。价格可以比市价高一成,但质量必须把关。"
萧山补充道:"多带几个人手,注意安全。现在局势不稳,难免有人会趁火打劫。带上信号火箭,有事立即发信号。"
然而就在当日下午,李大军派回来报信的人带回了坏消息:他们在收购粮食途中被一伙人拦住了,对方声称要征收"过路费"才放行。
萧山眼神一冷,对沈青道:"你留在工坊,我去处理。"
沈青却坚定地摇头:"不,我也去。若是谈判,我的身份更合适;若是..."她顿了顿,"若是动武,我在现场也能及时救治伤员。"
事发地点距离屯子不远。一伙流民模样的人拦在路中间,约莫二十来人,个个面带饥色,但眼神却异常凶狠。为首的独眼汉子正对着工坊的人叫嚣:"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萧山上前一步,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里是军粮运输要道,阻拦者以军法论处。"
独眼汉子嗤笑一声:"少吓唬人!这年头,谁还管什么军法不军法..."
他话未说完,萧山已经动了。只见一道身影如鬼魅般闪过,独眼汉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反剪双手按在地上。其他流民见状,顿时骚动起来,但看到萧山身后护卫队成员亮出的兵器,又都不敢妄动。
"绑起来,送交守备府。"萧山松开手,对李大军吩咐道,目光却锐利地扫过那些流民,"这些人训练有素,不是普通流民。"
回程的路上,沈青忍不住问:"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真正的流民?"
"流民不会这么有组织,更不会选择在这个时间地点设卡。"萧山淡淡道,"这背后恐怕有人指使。"
增产进行到第七天,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连续高强度生产,工坊的石磨出现了严重磨损,磨出的面粉质量明显下降,饼坯的硬度也开始不均匀。
"这样下去不行。"沈青摸着粗糙的面粉,眉头紧锁,"得想办法改进磨面工艺。"
她想起在现代社会见过的钢磨,虽然以现在的条件造不出来,但可以尝试改进石磨的材质和结构。在萧山的帮助下,他们找来更坚硬的青石,重新打造磨盘。沈青还根据机械原理,改进了传动装置,使磨盘转动更加平稳高效。
改良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试运行时,新磨盘因为重量增加,传动装置承受不住压力,突然断裂,飞溅的木屑划伤了好几个女工的手。
"都是我不好,"沈青一边为受伤的女工包扎,一边自责,"应该考虑得更周全些。"
萧山却道:"改进必有风险,重要的是及时补救。"他亲自带人加固了传动装置,还在关键部位加了防护。
改良后的石磨终于成功运转,效率明显提升。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大量收购粮食,工坊的资金开始捉襟见肘。
"实在不行,我先去找赵百户预支部分货款。"沈青看着账本发愁。
萧山摇头:"这个时候去预支货款,会让守备府觉得我们能力不足。"他沉吟片刻,"我倒是有个主意。我们可以用未来的军粮份额做抵押,向屯民借款。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能让屯民更有参与感。"
这个主意果然奏效。屯民们听说可以投资军粮生产,纷纷踊跃参与。就连一向精明的林主簿也主动借出了一笔钱,还特意让林婉儿送来,说是"为前线将士尽一份力"。
增产的第十五天,第一批紧急军粮终于按时交付。看着满载的马车在晨曦中驶向边境,沈青终于松了口气。这时她才感觉到深深的疲惫,连日来的劳累让她几乎站不稳。
"回去好好休息。"萧山看着她苍白的脸色,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温和,"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沈青摇摇头:"还不能休息。下一批军粮三天后就要交付,我得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出现了。钱掌柜带着几个伙计,抬着几个大箱子来到工坊门口。
"沈姑娘,萧兄弟,"钱掌柜的笑容有些勉强,"听说工坊增产遇到困难,我特地送来些原料,略尽绵薄之力。"
沈青和萧山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
"钱掌柜这是什么意思?"沈青谨慎地问。
钱掌柜叹了口气:"实话说了吧,守备府给我下了死命令,若是工坊完不成增产任务,我也脱不了干系。这些原料,就当是我为之前的...误会赔罪。"
萧山上前检查了箱子里的原料,对沈青微微点头,示意质量没问题。
沈青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这些原料我们收下,但必须按市价结算。工坊不缺这点银子,缺的是诚意。"
钱掌柜的脸色变了变,最终还是点头应下。
待钱掌柜离去后,萧山低声道:"他这么快就知道工坊原料短缺,不简单。"
"但现在的确不是计较的时候。"沈青看着那些原料,"前线等不起。"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工坊的灯火依旧通明,如同黑夜里的一座灯塔,照亮着这个动荡时局中的一方天地。
沈青望着远去的运输车队,轻声道:"你说,这场仗要打多久?"
萧山的目光投向北方,声音低沉:"不管打多久,只要我们还在,前线的将士就不会饿着肚子打仗。"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再次疾驰而来,马上的信使高喊着:"急报!蛮族主力正在向南移动,守备府命令所有军粮供应商做好撤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