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青春手册三部曲 > 第九章 冬日里的微光与新程

第九章 冬日里的微光与新程

    元旦过后的北京,寒风裹着细碎的雪粒敲打着窗棂。叶菲坐在公益基金办公室里,指尖划过桌上厚厚的文件 —— 那是新一批 “启智班” 申报学校的资料。打印机还在嗡嗡作响,吐出的纸张上印着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山区学校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

    “叶老师,这是云南丽江宁蒗县希望小学的补充材料,他们校长特意拍了教室的照片,说想让咱们看看孩子们现在的学习环境。” 实习生小林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语气里带着几分激动,“您看,这教室里的课桌椅虽然旧了些,但擦得特别干净,墙上还贴着孩子们画的‘我的梦想’,有想当老师的,还有想当医生的。”

    叶菲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画面里泛黄的墙壁和稚嫩的画作。照片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趴在课桌上写字,阳光透过破旧的玻璃窗落在她的作业本上,像撒了一层碎金。“把这份材料放在优先审核的文件夹里,” 叶菲抬头看向小林,眼里满是暖意,“宁蒗县那边海拔高,冬天冷,咱们要是确定在这里设‘启智班’,得记得多准备些暖手宝和厚本子,孩子们写字的时候能暖和点。”

    小林点点头,刚要转身离开,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李哲拎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走进来,脸上带着赶路的风尘,“叶菲,给你带了好东西。” 他拉开拉链,从里面拿出几盘光盘,“这是我们‘启智教育’新开发的自然科学课程,专门针对山区孩子设计的,里面有很多动植物的实拍视频,还有简单的实验教程,孩子们跟着视频就能动手做小实验。”

    “太及时了!” 叶菲接过光盘,眼睛亮了起来,“之前有校长跟我反映,山区学校缺自然课老师,孩子们只能对着课本上的图片想象,现在有了这些视频,孩子们就能直观地看到萤火虫怎么发光、种子怎么发芽了。”

    李哲在沙发上坐下,喝了口热水,继续说道:“我们还计划组织员工去山区做志愿者,每个月派两批人过去,帮学校调试设备,给老师做课程培训,顺便陪孩子们上几节课。下周末第一批志愿者就出发,去的就是贵州咱们之前去过的那个村寨,我跟村长已经联系好了,他说孩子们听说我们要去,天天在村口盼着呢。”

    叶菲笑着点头,心里却忽然想起了妞妞 —— 那个在贵州村寨里给她织小兔子的小姑娘。上次离开时,妞妞拉着她的衣角说 “叶老师,我以后也要当公益老师,帮更多小朋友”,那句话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生了根。“对了,上次咱们在贵州设立的‘图书角’,村长说孩子们天天都去看书,有的孩子还会把书借回家,晚上就着煤油灯读。” 叶菲语气里满是欣慰,“我已经让出版社帮忙加印了一批适合小学生的课外书,下周就能寄过去,这次还加了很多绘本和科普读物,让孩子们能读到更多不一样的故事。”

    两人正聊着,叶菲的手机忽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 “念菲” 的名字,她按下接听键,女儿清脆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班的教学试点被学校评为‘优秀试点项目’了,校长还说要在全校推广我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呢!”

    “真的?太好了!” 叶菲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脸上满是骄傲,“快跟妈妈说说,孩子们最近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特别让你惊喜的学生?”

    电话那头的念菲笑着说:“有啊!咱们班的小宇,以前上英语课总低着头不说话,现在不仅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还会用英语编小故事呢。昨天他还拿着自己画的英语漫画来找我,说想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还有,我在班里设的‘图书角’特别受欢迎,每天下课都有同学围着书架选书,有的同学还会把自己家里的书带来分享,现在书架上的书比刚设立的时候多了一倍呢!”

    叶菲听着女儿的话,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一样柔软。挂了电话,她抬头看向李哲,眼里满是感慨:“你说,咱们做的这些事,就像在孩子们心里播种子,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呢。”

    李哲点点头,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对了,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我们公司计划和公益基金联合发起‘暖冬助学’活动,面向社会募集图书、文具和过冬衣物,然后分发给山区学校。我已经联系了几家企业,他们都愿意捐赠物资,还想组织员工参与打包和运输,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 叶菲立刻应下来,“我这就让团队整理需要物资的学校名单和数量,咱们尽快把活动方案定下来,争取春节前把物资送到孩子们手里,让他们能穿着暖和的衣服、拿着新文具过年。”

    窗外的雪还在下,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打印机继续吞吐着文件,光盘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那些写满字的纸张、承载着知识的光盘,正一点点编织着山区孩子的梦想。

    与此同时,念菲正在教室里组织英语游戏。讲台上摆着五颜六色的卡片,上面印着水果、动物的英文单词,孩子们分成四组,正激烈地进行 “单词接龙” 比赛。

    “苹果是 apple,下一个单词要以 e 开头!” 组长小宇举着卡片,急得脸都红了,身边的同学纷纷举手,“egg!egg!鸡蛋是 egg!”

    念菲笑着点头,在黑板上写下 “egg”,“对啦,那下一个单词要以 g 开头,哪个小组能接上来?”

    “goat!山羊是 goat!” 第二组的萌萌立刻站起来,声音清脆响亮。教室里顿时响起掌声,萌萌得意地扬起下巴,坐回座位时还不忘跟同桌击了个掌。

    游戏结束后,念菲把提前准备好的小贴纸分给每个孩子,“今天大家表现都特别棒,不仅记住了很多单词,还学会了互相帮助。接下来咱们一起读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读完之后,大家可以用彩笔把自己喜欢的场景画下来,好不好?”

    “好!”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纷纷拿出彩笔和画纸。念菲走到小宇身边,看着他认真地画着毛毛虫啃苹果的场景,轻声问道:“小宇,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小宇点点头,小声说:“喜欢,我觉得毛毛虫很勇敢,从小小的卵变成了蝴蝶。我也想像它一样,以后变得很厉害,去山区教小朋友学英语。”

    念菲的心猛地一暖,她摸了摸小宇的头,“只要你坚持学习,肯定能实现梦想的。等放假了,我可以带你去贵州的村寨看看,那里有很多小朋友,他们也特别喜欢学英语。”

    小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用力点头:“真的吗?那我现在就要好好背单词,到时候教他们说‘hello’和‘thank you’!”

    下午的课结束后,念菲收拾好教具,刚走出教室,就看到陈默站在教学楼门口。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羽绒服,手里拎着一个纸袋,“念菲,我刚从图书馆回来,给你带了几本书。”

    念菲接过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还有一本《外交官手记》。“你怎么想起给我买教育心理学的书了?” 她疑惑地问道。

    “上次听你说,班里有几个孩子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陈默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认真,“我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这几本书里有关于如何引导内向孩子的方法,就想着给你带过来,说不定能帮上忙。还有这本《外交官手记》,里面讲了很多跨文化交流的故事,我觉得对你设计英语游戏也有启发,比如可以加入不同国家的节日习俗,让孩子们在学英语的同时,也了解更多元的文化。”

    念菲翻开书,看到扉页上陈默写的小字:“希望这些书能帮你找到更多让孩子们开心学习的方法。” 阳光透过教学楼的走廊落在书页上,那些娟秀的字迹仿佛也镀上了一层暖意。“谢谢你,陈默,” 念菲抬头看向他,眼里满是感激,“这些书对我来说太有用了,等我看完了,咱们一起讨论怎么把里面的方法用到教学里。”

    两人并肩走在校园里,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远处的操场上,几个孩子正在堆雪人,笑声顺着风飘过来,像一串清脆的铃铛。“对了,我下周要去参加外交官资格考试的笔试了,” 陈默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如果能通过,接下来就是面试,到时候可能要去外交部实习一段时间。”

    “那你一定要加油!” 念菲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我相信你肯定能通过的,你那么努力,又那么有爱心,以后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陈默看着念菲眼里的光,心里忽然变得格外坚定。他想起在贵州村寨里,孩子们围着他问 “外交官是不是能去很多国家”“能不能帮我们带外面的书回来”,那些纯真的问题,成了他追逐梦想的动力。“等我当上外交官,第一个想做的就是推动教育公益合作,” 陈默的声音里满是憧憬,“比如联系国外的公益组织,给山区学校捐赠图书和设备,或者组织中外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孩子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念菲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陈默 —— 那是上次在贵州高铁站,三人一起拍的合影。照片里,阳光落在他们脸上,笑容格外灿烂。“把这张照片带去考试吧,” 念菲轻声说,“就当是我们在给你加油。”

    柏林的冬天,夜色来得格外早。王剑坐在办公室里,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在线教育产品的后台数据 —— 上线一个月,下载量突破了五万,用户覆盖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甚至还有海外华人家长留言,希望能增加双语教学内容。

    “王总,这是本周的用户反馈报告,” 助理安娜抱着平板电脑走进来,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有 90% 的家长表示对‘家长监督’功能满意,85% 的教师认为‘互动配画’功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家长建议,希望能增加‘亲子共读’模块,让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学习。”

    王剑接过平板电脑,仔细翻看着用户反馈。看到 “亲子共读” 的建议时,他眼前一亮 —— 之前开发产品时,他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却忽略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参与感。“这个建议很好,” 王剑抬头看向安娜,“你立刻组织产品团队开会,讨论‘亲子共读’模块的设计方案。可以加入睡前故事、亲子游戏等内容,让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学习,比如家长读英文故事,孩子跟着模仿发音,系统还能给出发音评分。”

    安娜点点头,刚要转身,王剑又补充道:“对了,记得在模块里加入‘成长记录’功能,家长可以上传孩子的学习视频和画作,生成电子相册,这样家长就能随时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

    等安娜离开后,王剑拿起手机,点开和叶菲的聊天框。他想跟她分享产品的好消息,却看到叶菲半小时前发的消息:“云南宁蒗县希望小学的‘启智班’审核通过了,校长说孩子们听说有新的课程和图书,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下面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孩子们围着校长,手里举着写有 “谢谢公益基金” 的纸牌,冻得通红的脸上满是笑容。

    王剑看着照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手指在屏幕上敲击,回复道:“等我忙完这阵子,就跟你一起去宁蒗县看看,咱们给孩子们带些新的学习设备,再陪他们上几节课。对了,产品团队准备开发‘亲子共读’模块,到时候可以先在‘启智班’试点,让山区家长也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消息刚发出去,叶菲就回复了:“好啊!我跟校长说一声,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教室的设备。对了,念菲说她下周要带学生去社区做英语公益课,教社区里的老人说简单的英语,比如购物、问路用到的句子,你要是有空,也可以远程给孩子们指导指导。”

    王剑笑着回复 “没问题”,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虽然自己和家人隔着千山万水,但他们的心始终连在一起,在各自的领域里,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 让更多人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更多梦想有机会发芽。

    晚上,王剑召开产品团队会议。会议室里,大家围着会议桌坐在一起,屏幕上投影着 “亲子共读” 模块的设计草图。“我们可以把模块分成三个部分,” 产品经理马克指着屏幕,“第一部分是‘睡前故事库’,收录不同主题的中英文故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第二部分是‘亲子游戏’,设计一些简单的英语互动游戏,比如‘单词接龙’‘猜谜语’;第三部分是‘成长记录’,自动保存孩子的学习轨迹和作品。”

    “我觉得还可以加入‘公益联动’环节,” 王剑忽然开口,“比如用户每完成一次亲子共读,我们就捐赠一元钱给山区公益教育,让家长和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参与公益,培养孩子的爱心。”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掌声,汤姆立刻说道:“这个想法好!我们可以在后台设置捐赠计数器,实时显示捐赠金额和用途,让用户看到自己的行动在帮助山区孩子,这样能提高用户的参与感。”

    莉娜也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亲子共读公益挑战’,邀请家长分享亲子共读的视频,点赞量高的可以获得公益证书和产品周边,这样既能推广产品,又能扩大公益影响力。”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大家讨论得格外热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等会议结束,王剑走出办公楼,柏林的街头已经积了薄薄一层雪,路灯的光落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层碎银。他拿出手机,给叶菲打了视频电话,屏幕里立刻出现了叶菲温柔的笑脸。

    “还在忙吗?” 叶菲的声音带着几分关切,“我看你那边天都黑透了,记得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王剑靠在路灯下,看着屏幕里的妻子,心里满是暖意:“刚开完会,跟团队定了‘亲子共读’模块的方案,还加入了公益联动环节,用户每完成一次共读,我们就给山区捐一元钱。”

    “这个主意太棒了!” 叶菲的眼睛亮了起来,“我明天就跟公益基金的团队说,让他们准备好接收捐赠,咱们一起把这笔钱用在刀刃上,给山区孩子买更多的图书和文具。”

    屏幕里,叶菲身后的书房亮着灯,书桌上还摆着没整理完的公益资料。王剑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等产品的‘亲子共读’模块上线,咱们也一起参与公益挑战,” 王剑笑着说,“到时候我读英文故事,你和念菲跟着学,咱们也当一回‘学生’。”

    叶菲忍不住笑了起来,眼角的细纹里满是幸福:“好啊!不过你读故事的时候可得慢点开,我这英语水平,可跟不上你的语速。”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直到叶菲催着王剑去休息,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王剑站在街头,看着手机屏幕里的合影,心里忽然想起了念菲说过的话:“教育就是传递爱和希望。” 他知道,他们一家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份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人,就像冬日里的微光,虽然微弱,却能照亮前行的路。

    春节越来越近,北京的街头渐渐有了年味。念菲带着学生们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英语公益课,活动室里挤满了老人,他们手里拿着念菲打印的英语单词卡,认真地跟着念:“apple—— 苹果,banana—— 香蕉。”

    “张奶奶,您发音真标准!” 念菲走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边,笑着竖起大拇指,“您看,‘购物’这个词,‘shopping’,咱们逛街的时候就能用,比如‘我去 shopping’,就是‘我去购物’的意思。”

    张奶奶笑着点头,手里的笔在单词卡上画着圈:“以前总怕跟外国游客说话,现在学了这些单词,以后在公园遇到外国朋友,也能跟他们打个招呼了。”

    活动结束后,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拉着念菲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颗糖:“姑娘,谢谢你教我们学英语,这是我孙子从国外带回来的糖,你尝尝。”

    念菲接过糖,心里暖暖的:“爷爷,谢谢您!糖我收下了,但您不用这么客气,能教您学英语,我也特别开心。”

    老爷爷笑着说:“我孙子在国外读书,以前他打电话回来,说英语我都听不懂,现在学了这些单词,下次他说‘I miss you’,我就知道是‘我想你’了,还能跟他说‘me too’呢!”

    念菲看着老爷爷开心的样子,忽然明白,教育从来都不分年龄,无论是山区的孩子,还是社区的老人,都有着对知识的渴望,而她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帮他们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回到家时,叶菲正在厨房里忙碌,空气中飘着红烧肉的香味。陈默也在,正坐在客厅里帮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