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东宫锦年 > 第十三章:请安慈宁与佛前机锋

第十三章:请安慈宁与佛前机锋

    翌日,林瑞棠早早起身,精心梳妆后,便带着知书前往慈宁宫请安。她依旧穿着素雅,但气色明显比前几日称病时好了许多,眉宇间少了几分郁色,多了几分沉静。

    太后刚用过早膳,正由宫女伺候着在佛堂捻佛珠。听闻林瑞棠来请安,倒是有些意外,却也宣了她进去。

    “臣妾参见太后娘娘,愿太后凤体安康。”林瑞棠跪拜行礼,姿态恭谨。

    太后抬了抬手,语气和蔼:“起来吧。听说你前几日身子不适,可大好了?”

    “劳太后娘娘挂心,只是偶感风寒,已无大碍。昨日蒙娘娘恩赏,心中感念,特来谢恩。”林瑞棠起身,垂首答道。

    “嗯,好了便好。”太后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点了点头,“你是个有孝心的孩子。那日小宴,你安排的歌舞和席面,哀家很是喜欢。”

    “太后娘娘喜欢,便是臣妾莫大的福分。”林瑞棠适时地露出腼腆欣喜之色,“臣妾愚钝,只是觉得,佛法精深,讲究清净庄严,娘娘素日礼佛,心性澄明,或更喜雅致安然之物,故才斗胆做此安排。”

    这番话显然说到了太后的心坎上。她信佛多年,最喜旁人赞她心性澄明。太后脸上笑容更真切了几分:“难为你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悟性。看来林将军不仅会打仗,教女也有方。”

    “太后娘娘过奖了。”林瑞棠谦逊道,随即目光落在太后手中的沉香木佛珠上,适时流露出些许好奇与向往,“娘娘这串佛珠,色泽温润,香气宁神,定是常年诵经祈福所致,真是宝物。”

    太后见她感兴趣,便道:“这串珠子跟随哀家多年了。你若喜欢佛法,平日无事,也可多读读佛经,于修身养性大有裨益。”

    “臣妾谨记娘娘教诲。”林瑞棠连忙应下,顺势道,“只是佛经深奥,臣妾才疏学浅,恐有许多不解之处。若……若日后读经时有不明的地方,不知可否……可否来向娘娘请教?”

    她抬起头,眼中带着真诚的渴求与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太后看着她清澈的眼神和恭顺的态度,又想到她父亲正在北疆为国征战,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怜惜。在这深宫里,肯静下心来读佛经的年轻妃嫔实在不多。

    “难得你有此心。”太后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若真有不解,每月初一、十五,可来慈宁宫,哀家若有空,便为你解惑一二。”

    成了!林瑞棠心中一定,立刻跪谢:“臣妾谢太后娘娘恩典!”

    这正是她接近太后的第一步。每月两次固定的见面机会,足以让她观察慈宁宫的动向,也能与太后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

    又在佛堂陪太后说了会儿话,多是林瑞棠请教一些浅显的佛理,太后一一解答,气氛颇为融洽。直到靖王妃带着安平郡主前来请安,这和谐的氛围才被打破。

    赵玉蓉一进来,看到林瑞棠竟然在此,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尤其是看到太后对她态度温和,更是妒火中烧,连请安都带着一股不情愿的劲儿。

    靖王妃倒是城府深些,面上带着得体笑容,与林瑞棠点头示意,但眼神深处的冷意却未能完全掩盖。

    “哟,林侧妃今日怎么有空来慈宁宫了?不用在东宫伺候珩哥哥吗?”赵玉蓉忍不住出言讥讽。

    太后微微蹙眉:“玉蓉,不可无礼。”

    林瑞棠却并不动怒,只微笑着对赵玉蓉道:“郡主说笑了。殿下勤于政务,臣妾不敢打扰。今日是特来向太后娘娘谢恩,并请教佛法。郡主若有兴趣,亦可一同听听。”

    她这般以柔克刚,更显得赵玉蓉无理取闹。

    赵玉蓉气结,还想说什么,却被靖王妃一个眼神制止。

    林瑞棠见目的已达到,便适时地告退:“太后娘娘,王妃,郡主,臣妾不打扰娘娘清修,先行告退。”

    离开慈宁宫,走在长长的宫道上,林瑞棠能感受到身后那两道如芒在背的目光。她知道,今日之后,靖王妃母女对她的警惕和恨意会更上一层楼。

    但这正是她与赵珩计划的一部分。

    引蛇出洞,方能觅得良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