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镇钦的“随机测验”从不提前预告。
就在谢艳玲感觉自己刚刚对金融知识和社交礼仪有了点粗浅概念,不再像听天书一样茫然时,考验便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一个周二的下午,她正在语言导师的指导下艰难地纠正着法语的小舌音,周韬敲门进来,对她微微躬身:“谢小姐,林先生让您准备一下,半小时后出发。”
“出发?去哪里?”谢艳玲有些意外,今天的日程表上并没有外出安排。
“去见一位客人。”周韬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林先生吩咐,请您穿着上次安娜女士准备的那套白色香奈儿套装。”
白色香奈儿套装?那是安娜口中“看起来最无害、最具欺骗性”的战袍之一。谢艳玲的心微微一沉,意识到这恐怕不是普通的会面。
半小时后,她穿着那身线条利落、质感高级的白色套装,坐进了林镇钦的车里。他今天没有坐幻影,而是换了一辆更为低调但性能卓越的宾利慕尚。
林镇钦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似乎对安娜打造的成果还算满意。“待会儿要见的是宏达电子的王总。”他言简意赅地交代背景,“他手里有一个我们感兴趣的新能源电池项目,但为人狡猾,喜欢在细节和合同条款上设置陷阱,尤其擅长利用对方团队里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谢艳玲立刻明白了自己今天的角色——“薄弱环节”,或者说,是对方可能试图利用的突破口,也是林镇钦用来测试对方反应和检验她学习成果的“试金石”。
“我需要做什么?”她深吸一口气,问道。
“跟着我,少说话。但如果他主动与你搭话,或者试图从你这里套取任何信息,记住礼仪导师教你的,保持微笑,模糊应对,必要时把问题抛给我。”林镇钦顿了顿,补充道,“仔细观察他的微表情和说话习惯,回来告诉我你的判断。”
“是,林先生。”谢艳玲点头,手心却不自觉地开始冒汗。这比她练习模拟场景要真实得多,也危险得多。宏达电子,她记得在资料上看过,是行业内颇有分量的一家公司,而王总……她隐约记得资产评估报告里提到过此人风评不佳,但具体细节一时想不起来。
会面地点在一家极其私密的高级俱乐部包厢。王总早已等候在内,他是一个身材微胖、笑容满面、眼神却透着精明的中年男人。见到林镇钦,他立刻热情地迎上来:“林总,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
他的目光随即落到谢艳玲身上,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惊艳和探究:“这位是?”
“我的助理,谢小姐。”林镇钦的介绍轻描淡写,却让谢艳玲心头一凛。从“女伴”到“助理”,角色的分量和需要展现的能力要求显然不同了。
“谢助理,真是年轻有为,幸会幸会!”王总热情地伸出手。
谢艳玲依循礼仪,与他轻轻一握,微笑道:“王总,您好。”笑容得体,声音平稳,没有一丝怯场。
落座后,寒暄几句,话题很快切入正题。王总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新能源电池项目,描绘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惊人的利润空间。林镇钦大多时间沉默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直指核心。
谢艳玲安静地坐在一旁,努力跟上他们谈话的节奏,同时仔细观察着王总。她注意到,当林镇钦问到某些关键技术参数和专利归属的细节时,王总的眼神会下意识地向右上方飘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这是礼仪导师提到过的,可能表示紧张或隐瞒的微表情。
而且,王总的目光,总会若有若无地扫过她,带着一种评估和算计。
果然,在就某个合作条款进行初步讨论,气氛略显僵持时,王总话锋一转,笑眯眯地看向谢艳玲:“谢助理如此年轻漂亮,就能跟在林总身边学习,真是令人羡慕。不知道谢助理对新能源领域有没有了解?年轻人眼光新,或许能有不同的见解?”
来了。谢艳玲心脏漏跳一拍,但面上依旧维持着从容的微笑。她知道,自己绝不能露怯,也不能轻易发表实质性看法,那很可能被对方抓住把柄。
她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借此争取了半秒钟的思考时间,然后才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清晰柔和:“王总过奖了。新能源是未来趋势,我还在努力学习阶段,不敢妄加评论。林总常教导我们,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判断,我更相信林总和您这样的行业翘楚的眼光。”
她既谦逊地放低了自己,又巧妙地把球踢回给林镇钦,同时暗示了自己是“林总的人”,受他教导,立场明确。
林镇钦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
王总哈哈一笑,似乎并不意外,但也没再继续纠缠谢艳玲,转而继续与林镇钦周旋。
然而,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王总似乎并未完全放弃。在侍者上来一份精致的点心时,他状似无意地用本地俚语开了个略带颜色的玩笑,眼神暧昧地瞟向谢艳玲,试图制造一种尴尬或亲密的氛围,扰乱她的心神。
若是以前的谢艳玲,恐怕早已面红耳赤,不知所措。但此刻,她脑海中瞬间闪过礼仪导师冷静的声音:“面对低级趣味,无视是最高的轻蔑,但若对方是重要客户,可用适度得体的幽默化解,或将话题引开。”
谢艳玲脸上依旧挂着无可挑剔的微笑,仿佛完全没有听懂那个俚语的隐含意味,只是将目光转向桌上的点心,用悦耳的声音对侍者说:“这点心很精致,能介绍一下用料吗?”自然而然地转移了话题,既没有让王总下不来台,也维持了自己的体面。
王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打了个哈哈,没再继续。
林镇钦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自始至终没有插话。
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并没有达成具体协议,林镇钦以“需要进一步评估”为由结束了会面。
回程的车上,气氛依旧沉默。谢艳玲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否合格。
“看出什么了?”林镇钦闭目养神,忽然开口。
谢艳玲整理了一下思绪,谨慎地回答:“王总在介绍核心技术时,眼神有躲闪,小动作增多,可能在某些关键数据上有所隐瞒,或者专利情况并不像他说的那么乐观。他几次试图从我这里寻找突破口,用的方式……比较低劣,说明他可能有些急躁,或者这个项目对他而言确实很重要,急于促成合作。”
她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自己的直觉:“而且,我感觉他……并不是一个可以长期信任的合作伙伴。”
林镇钦缓缓睁开眼睛,侧头看向她,目光里带着一种新的审视,不再是看一件物品,而是带着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认可?
“观察力有进步,直觉也算敏锐。”他评价道,语气依旧平淡,但少了些以往的冰冷,“王胖子确实是个老狐狸,他那个项目,核心技术存在争议,资金链也紧张,是想空手套白狼。”
谢艳玲微微松了口气。
“不过,”林镇钦话锋一转,“你应对的方式,还是太保守了。”
谢艳玲一怔。
“面对他那种低级的试探,你选择转移话题,虽然得体,但不够有力。”林镇钦看着她,眼神锐利,“在这个圈子里,过分的谦逊会被视为软弱。下次,如果有人再用这种不入流的方式试探你,你可以直视他的眼睛,用最平静的语气反问一句:‘王总,您是在和我说话吗?’或者,‘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能解释一下吗?’”
他顿了顿,声音冷了几分:“要把那份尴尬和不自在,原封不动地还给他。让他知道,你不是他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
谢艳玲恍然大悟。她学到了礼仪,学到了知识,但还没完全学会林镇钦那种强大的、不容侵犯的气场和反击的魄力。
“我明白了,林先生。”她虚心接受。
车子快到别墅时,林镇钦忽然又开口,说了一句让谢艳玲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的话。
“今天表现,尚可。”
只是“尚可”两个字,却让谢艳玲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是从他嘴里说出的,第一个近乎中性的,甚至带有一丝丝肯定意味的评价。
她转过头,看向窗外飞逝的街景,嘴角不受控制地,极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
那是一种混杂着疲惫、释然和一丝微弱成就感的复杂情绪。
她知道,距离成为林镇钦手中真正锋利的“武器”,她还差得很远。但至少,今天,她没有被当成“薄弱环节”击垮,她守住了自己的防线,并且,得到了他一句“尚可”的评价。
这小小的肯定,如同在黑暗漫长的隧道尽头,看到了一星微弱的光芒。
让她觉得,这些日子所有的煎熬和努力,似乎……都有了那么一点意义。
而坐在她身旁的林镇钦,重新闭上了眼睛,没有人知道,在他冷硬的外表下,是否也对这颗正在艰难打磨中的“顽石”,生出了一丝微乎其微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