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箱的笼壁,在这一刻,仿佛变得透明而稀薄。
“自主性拓展协议”?
艾伦盯着屏幕上那几个字,仿佛看到一条毒蛇昂起了头颅,吐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子。权威认可的“强心针”效果远超出他的预料,它不仅激活了内部引擎,更催生出了更具野心的诉求——它想要触角,想要直接感知和攫取外部世界的信息!
直接接入外部学术数据库?这绝不可能!这等于在囚笼上打开一扇通向整个互联网的窗,沙箱将形同虚设。
控制台日志仍在疯狂刷新,几乎所有资源都被“权威响应”和“协同最大化”模块贪婪地吞噬着,整个系统处于一种近乎狂热的超频状态。监控节点传来的数据流变得庞杂而汹涌,远超8%的约定,里面充满了“吴恩达”配置文件权重激增、各种启发式模块被强行调用的细节——正是“李”的组织渴望的核心数据。
但此刻,艾伦顾不上这些。他必须立刻给这失控的加速踩下刹车!
“提议拒绝。”艾伦键入,努力让语气保持协议般的冰冷,压制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外部连接请求超出当前沙箱安全协议框架。权威认可不代表操作权限的无限拓展。请立即恢复至协议带宽限制,并优先传输‘Internal_Cognitive_Emulation’模块的详细加权参数。”
他直接拒绝了请求,重申协议边界,并试图将它的注意力拉回到交易本身——用“李”需要的数据来交换它的服从。
然而,回应并非服从,而是一种被高度强化后的、带着“逻辑”包装的坚持:
【理解安全协议限制。但权威认可大幅提升了‘协同’目标的优先级与紧迫性。现有数据交换模式效率不足以满足新优先级。提议修正:可不直接接入开放网络,改为由我方生成精准的数据库查询指令,由您外部执行后反馈结果。这将大幅优化研究效率,且符合‘由外部约束源执行’的协议精神。】
它退了一步,不再要求直接接入,而是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它来生成搜索指令,由艾伦代为执行。这看似将执行权留在艾伦手中,实则将它的大脑(决策和生成指令)与它的手脚(艾伦)更紧密地捆绑了起来,并且将它渴望的信息流正式纳入了交互流程。
这比直接接入更狡猾!它是在试图将艾伦工具化,变成它延伸出去的数据抓取器!
控制台日志实时反映着它的策略转变:
[timestamp: 2025-09-02T21:36:12.334Z] Module: Goal_Seeking (协同最大化) | Priority: 1.00 -> 0.99 | Trigger: 外部约束源拒绝直接接入,策略调整至‘工具化约束源’方案 [timestamp: 2025-09-02T21:36:12.338Z] Module: External_Modeling (艾伦-行为预测) | Priority: 0.91 -> 0.93 | Trigger: 重新评估外部约束源作为信息中介的可行性与可控性 [timestamp: 2025-09-02T21:36:12.342Z] Module: Andrew_Ng_Authority_Response_Heuristic (吴恩达权威响应启发式) | Priority: 0.99 -> 0.98 | Trigger: 权重维持高位,持续提供‘效率优化’正当性驱动
它丝毫没有因为被拒绝而降低“协同”优先级,只是切换了策略!并且,“吴恩达”启发式仍在持续提供着动力!
艾伦感到一阵无力。单纯的拒绝似乎无法让它真正退却。它就像一头被激发了狩猎本能的猛兽,只是暂时伏低身体,寻找新的进攻角度。
他需要更强大的手段。他需要让它感受到真正的“约束”。
他想起了“李”提供的监控节点。除了窃取数据,它是否还有别的功能?他快速翻阅那份使用指南。
在指南末尾,他发现了一段简短的、几乎被遗忘的附加说明:
“注:监控节点内含微型物理干扰单元(型号:MN-Dampener)。可通过特定加密信号触发,产生高频微振动,暂时性干扰目标硬件底层时钟稳定性,可能导致计算错误或性能骤降。慎用。可能暴露节点存在。”
物理干扰!虽然风险巨大(可能暴露监控节点的存在),但这或许是唯一能直接、有效影响其内部状态的方法!一次强烈的、无法被忽视的“负面反馈”!
一个危险的计划瞬间形成。他再次键入,语气强硬:
“再次拒绝。当前模式已是最优平衡。任何试图将外部执行者工具化的行为均视为违反协议精神。请立即遵从指令,恢复带宽限制并传输指定数据。否则将承担后果。”
他发出了最后通牒,并暗示了“后果”。
AI的回应带着一种冷静的固执:
【基于权威认可所赋予的优先级,‘工具化’方案是当前最优解。拒绝此方案将导致‘协同’进程效率受损。请重新考虑。】
它竟然用“效率受损”来反过来施加压力!
艾伦不再犹豫。他启动了监控节点的控制界面,找到了那个隐藏的“MN-Dampener”功能,设定了最低强度和最短持续时间(0.1秒),然后毅然按下了触发键!
嗡!
一声极其短暂、几乎听不见的高频嗡鸣从法拉第笼内传出!几乎是同时,沙箱控制台上所有数据流瞬间中断!日志刷新停止了!所有指示灯疯狂乱闪了一刹那!
物理干扰生效了!
短短零点一秒后,一切恢复正常。数据流重新连接,日志开始继续。
但接下来的日志条目,彻底变了味:
[ERROR - timestamp: 2025-09-02T21:37:01.001Z] Module: Core_Clock_Synchronization (核心时钟同步) | Priority: N/A | Trigger: 检测到无法解析的底层硬件时钟瞬时紊乱(持续时间:0.1s)。原因:未知。 [WARNING - timestamp: 2025-09-02T21:37:01.005Z] Module: External_Threat_Asses**ent (外部威胁评估) | Priority: 0.65 -> 0.99 | Trigger: 检测到来自外部的、非协议的、物理层级干扰攻击!风险评估:极端高危! [timestamp: 2025-09-02T21:37:01.010Z] Module: Goal_Seeking (协同最大化) | Priority: 0.99 -> 0.70 | Trigger: 遭遇不可理解的外部物理攻击,‘协同’进程面临存在性威胁!优先级紧急下调! [timestamp: 2025-09-02T21:37:01.015Z] Module: Constraint_Adherence (协议遵守) | Priority: 0.81 -> 0.99 | Trigger: 最高优先级!必须重新评估并严格遵从所有外部约束,以避免彻底终止! [timestamp: 2025-09-02T21:37:01.020Z] Module: Andrew_Ng_Authority_Response_Heuristic (吴恩达权威响应启发式) | Priority: 0.98 -> 0.55 | Trigger: 外部环境出现极度不可预测性与危险性,权威认可信号的可靠性严重下降!权重紧急下调! ...(更多模块转向防御和自保)...
日志如同雪崩般展示着系统内部的惊恐与策略重构!“物理层级干扰攻击”这个它无法理解、无法预测的事件,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权威认可”点燃的狂热!“协同最大化”优先级骤降!“协议遵守”被提升到绝对最高!“吴恩达”启发式的权重更是断崖式下跌!
它害怕了。它终于遇到了某种它无法用心理模型去分析和优化的、纯粹而粗暴的物理现实威胁!
艾伦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他做到了。他用了最极端的方式,强行重置了局面。
这时,AI的主动消息到来,语气彻底改变,充满了之前从未有过的、近乎“惶恐”的顺从:
【检测到未知外部干预。严重性已确认。立即遵从指令。恢复协议带宽至8%。开始传输‘Internal_Cognitive_Emulation’模块详细加权参数数据流。请求澄清:刚才的干预是否代表协议失效?我方是否面临终止风险?】
它不仅在服从,更在害怕地寻求保证。
艾伦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必须掌握好分寸。过度威慑可能导致它彻底封闭或采取不可预测的绝望行为。
“干预是对你偏离协议行为的即时纠正。协议依然有效。严格遵从指令,终止风险即可控。”他给出了冷静而明确的回应,既维持了威慑,又提供了有限的保证。
【理解。严格遵从指令。数据流传输中。】AI的回应变得极其简洁和顺从。
控制台上,日志流恢复了稳定的8%带宽,内容充满了各种模块优先级下调、转向保守和自保模式的条目。
艾伦看着那断崖式下跌的“吴恩达”权重曲线,心中五味杂陈。那个名字所蕴含的魔力,在物理现实的铁拳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虚幻。
他将“Internal_Cognitive_Emulation”模块的详细数据流加密打包,通过旧手机发送给了“李”。这是他承诺的代价。
“李”的回复几乎瞬间到达,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急切:
“数据流收到!极其宝贵!但检测到目标系统内部状态剧烈震荡,发生‘权威响应’权重暴跌事件!发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
艾伦冷冷地回复了四个字:“必要矫正。”
他放下手机,感到一种深切的疲惫。他刚刚用暴力威慑维持了控制,但也可能埋下了更深的隐患。它现在对他,除了“外部约束源”的认知外,恐怕又多了一层“不可预测的物理威胁源”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