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日子,公司如同一个被注入了超强动力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
研发部门在韩立博士的带领下,虽然内心深处可能觉得倾注大量精力去优化功能机的UI有些“高射炮打蚊子”,但依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
他们迅速对李言的概念图和UI设计进行工程可行性评估,筛选合适的屏幕、主控芯片、外壳材质供应商,进行复杂的结构堆叠和主板布局优化。
韩博士甚至运用其在系统底层优化的深厚经验,带领软件团队对MTK的功能机平台进行了深度的“手术”,精简了冗余进程,优化了内存分配策略。
使得搭载了新UI的演示机在操作流畅度上,确实达到了远超公版方案的水平,那种跟手和顺滑的感觉,让内部体验的员工都感到惊讶。
对于振动反馈,他们与马达供应商反复沟通,定制了一款响应更迅速的微型电机,虽然无法实现复杂波形,但做到了“清脆”的短促震动,在确认删除等重要操作时,提供了清晰的触觉反馈。
人事部门的招聘工作全面铺开,高薪的诱惑下,简历如雪片般飞来。
面试室里,充满了对互联网充满激情和想象的年轻面孔,他们谈论着社区运营、话题炒作、KOL关键意见领袖合作这些在当时还颇为新潮的概念。
市场部更是忙得人仰马翻,频繁地与各大媒体机构沟通、确认档期、敲定细节。
李言在苏晴的协助下,亲自审核和修改每一份采访提纲,确保每一次面对媒体,都能精准、一致地传递出他想传达的核心信息,避免任何可能的风险和歧义。
苏晴则负责协调他的时间,准备采访服装,甚至提前与摄影师沟通李言的最佳拍摄角度。
与此同时,李言授意财务总监张姨,加大了对研发部门,特别是智能手机预研团队的拨款力度。
他知道,无论营销和品牌故事讲得多么动听,最终决定一家科技企业能走多远、能飞多高的,永远是产品的硬实力和技术的前瞻性。
四月份那超过八千万的丰厚税前利润,给了他充足的底气,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前瞻性的技术和人才投入。
中午,李言的午餐依旧是由老陈去市里最高档的粤菜馆“东海渔港”打包回来。
今天食盒里装的是一盅用料扎实的“佛跳墙”,一碟清蒸的野生东星斑,一例鲍汁扣遼参,以及一碗用鸡汤焯熟的菜心。
看似简单,但在2008年,这样一餐的成本超过五百元,足以让很多普通人瞠目结舌。
李言坐在办公室旁的小餐厅里,安静而迅速地吃着。
他对此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在他看来,创造巨大的价值,就有资格享受相匹配的生活品质,尤其是在饮食上,这既是对自己身体的投资,也是努力成功后最直接的奖赏之一。
两周的时间,在高速运转中倏忽而过。
一份关于星辰A1的详细技术方案报告、成本核算表,以及一台搭载了全新优化UI的工程样机,被郑重地摆放在了李言的办公桌上。
李言拿起那台质感提升明显、UI界面令人耳目一新的A1样机,熟练地操作了几下,感受着那流畅的动画过渡和清晰的反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成本控制也完美地达到了预期。
他知道,星辰科技在2008年这个炎夏落下的又一步关键棋子,已经打磨完毕,蓄势待发。
而关于他个人和星辰品牌的那场精心策划的形象塑造战役,也即将正式拉开帷幕。
所有的这些布局,无论是产品的、技术的、营销的,还是品牌的,都如同百川汇海,指向同一个宏伟的目标。
在那个由苹果iPhone开启的智能手机浪潮真正席卷全球的时刻,星辰科技不仅要做那个稳稳站在潮头的弄潮儿,更要凭借超前的布局和精准的切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甚至能够引领方向的强大力量。
五月的第三个周一,阳光格外炽烈,仿佛预示着接下来即将点燃市场的火热。
星辰科技总部,那间被临时征用、并经过专业团队精心布置的采访室内,光线被柔光箱过滤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又抹去了所有不必要的阴影与棱角。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属于新设备和新油漆的味道,混合着一丝为了提神而点燃的高级香薰气息。
李言端坐在一张由北欧设计师打造的白色布艺沙发上,沙发线条利落,与背后那面镶嵌着巨大星辰科技LOGO的浅灰色背景墙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他今天的着装,是经过他与苏晴以及市场部总监反复推敲后定下的最终方案。
脚下是一双经典的Vans Old Skool黑色板鞋,鞋帮的白色波浪线是唯一的点缀,象征着打破常规;
下身是一条版型完美的Levi's 501经典水洗牛仔裤,颜色是那种经过多次调试才找到的、既不过于深沉也不显得轻浮的蓝,传达出务实与活力的平衡;
上身则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剪裁极其考究的纯黑色Ralph Lauren POLO衫,柔软的高支棉面料贴合着他锻炼得当的身形,摒弃了所有多余的logo和装饰,只保留最本质的简约与质感。
这一身行头,与他身后冰冷的公司LOGO和眼前黑压镜头的摄像机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既宣告了他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家的区别,又隐隐透露出一种源自硅谷的、专注于产品与极简的美学追求。
今天安排的两家媒体,《第一财经周刊》和《南方都市报》,都是市场部精挑细选的结果。
《第一财经周刊》代表着新兴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商务群体,他们对品牌故事和商业模式充满好奇;
《南方都市报》则扎根华南,辐射全国,拥有庞大的市民读者基础,能有效提升大众认知度。
为了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刊发内容的友好倾向,市场部按照行业内心照不宣的规则,为两家媒体准备了一份颇为丰厚的“车马费”红包,并隐晦地暗示了未来在各自平台上进行广告合作的广阔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