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玫瑰戟 > 第83章 试探

第83章 试探

    临安府的秦淮河上,一艘雕梁画栋的画舫,正缓缓行于碧波之间。

    舫身通体由名贵的金丝楠木打造,檐角悬着细巧的琉璃风灯。

    风一吹,叮当作响,脆如环佩。

    船舱里面,更是奢靡到了极致。

    地上铺着从西域进贡来的羊毛软毯,踩上去一点声音都没有。

    角落里,兽首铜炉正吐着袅袅青烟,是价值千金的龙涎香。

    空气里,浮动着暖玉温香,混杂着佳肴的腴美与美酒的醇厚。

    与城外那片人间炼狱,恍若两个毫不相干的世界。

    谢苓斜靠在铺着锦垫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个晶莹剔透的琉璃盏,有一搭没一搭地晃着。

    琉璃盏里的琥珀色酒液,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

    惊蛰坐在她旁边,小心翼翼地给她着剥荔枝。

    那荔枝,是快马从岭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颗颗饱满,晶莹如玉。

    “殿下,您尝尝这个。”

    “嗯。”

    谢苓懒懒地应了一声,张开嘴,由着惊蛰将剥好的荔枝喂了进去。

    甜甜的汁水在嘴里一下子就爆开了。

    她却忽然想起了那个叫阿满的孩子,和他母亲捧着的那碗浑浊的之水。

    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的难受。

    她不动声色地将那股恶心压了下去,面上甚至还露出了一丝享受的笑意。

    “味道不错。”

    “就是,比京里送来的还要新鲜些呢。”惊蛰乖巧地附和着。

    主仆二人这副沉溺享乐的模样,尽数落入了对面一个人的眼中。

    正是江淮转运使孙志明。

    他约莫四十出头的年纪,保养得极好,面皮白净,三缕长髯,一派儒雅风度。

    他看着谢苓,眼里满是恭敬。

    “公主殿下要是喜欢,下官回头就叫人准备几筐,让您带回京城去。”

    孙志明含笑开口,声音温润。

    谢苓闻言,抬起那双水光潋滟的眸子,看向他。

    “那怎么好意思,本宫听说,这荔枝金贵得很。”

    她的声音软软糯糯,带着一丝少女的天真与娇憨。

    孙志明心里头那点儿疑惑,一下子就没了一大半。

    看来这个兰陵公主果然就是个被宠坏了的金枝玉叶。

    想来也是,深宫里长大的女子,又能有多少见识?

    这次南下,大概真的是皇上特别准许她出来散散心的。

    这么一想,孙志明脸上的笑容就变得更真诚了些。

    “就一点儿鲜果而已,算不了什么的。殿下大老远地来到这儿,那是临安府的荣幸。能让殿下高兴,那是下官应该做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手。

    屏风后,早就候着的乐师们,立刻奏起了靡靡之音。

    几个身姿婀娜的舞女,水袖飘飞,如穿花蝴蝶般,舞入了舱中。

    “这是下官特意为殿下寻来的瘦西湖船娘,歌舞都是一绝。”孙志明满脸讨好地介绍着。

    谢苓的目光,果然被那几个舞姬吸引了过去。

    她看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侧过头,与惊蛰小声点评几句。

    “那个穿绿衣服的,腰真细。”

    “殿下,奴婢觉得还是那个穿粉的好看,您瞧她那双眼睛,跟会说话似的。”

    “嗯……你这么一说,好像是。”

    她俩就这么旁若无人地唠着,孙志明这下彻底放下了心。

    看来这位公主殿下,心思全在这些个玩乐的事儿上了。

    几杯酒下肚。

    周显仁寻思着时机也差不多了,最后还是没忍住,试探着开了口:

    “殿下这次南下,一路上又是坐船又是坐车的,肯定累坏了吧。”

    他稍微停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看着谢苓的脸色。

    “江南这地儿的风景虽说不错,可到底还是比不上京城那么热闹。殿下要是觉得无聊了,下官还能再给您找点新鲜的玩意儿,肯定能让殿下满意。”

    这话问得极有水平。

    既是在表示关心,其实也是在问:您到底来这儿干什么的呀?玩够了是不是就该回去了?

    谢苓就好像没听出来他话里有话似的。

    她把酒杯放下,一双美目,依旧流连在舞姬的身上。

    “周大人可真周到。”

    她懒洋洋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被酒意熏染的微醺。

    “京城里才叫烦闷呢。不是宫宴,就是诗会,规矩又多,一点意思都没有。”

    一边说着,她还故意苦着脸叹了口气。

    “还是江南好啊,山美水美,人也不错。我呀,就想在这儿多待些日子,痛痛快快地玩个够。”

    她就这么轻巧地把话题扯到玩乐上去了。

    周显仁碰了个软钉子,却也不恼。

    只要这位公主真的是来游山玩水的,那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正要顺着话头,再吹捧几句江南风物。

    谢苓却突然一转话头,就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把头偏向孙志明,一脸“天真”地问他:

    “哎,孙大人。”

    “本宫来时,听闻江南前阵子闹了水患,百姓流离失所,好不可怜。”

    孙志明的心,猛地提了一下。

    来了!

    他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只是做出了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唉,是有这么回事儿。天灾无情,下官亦是心痛不已。”

    谢苓眼睛一眨一眨的,那一双清澈的眼睛里,满是“疑惑”。

    “是吗?”

    “可是……我这一路走过来,看这临安府里里外外,井井有条的,集市也很热闹,好像……还不错啊?”

    “这么看啊,还是孙大人和周大人治理得好呢。”

    这话,可真是说到两人的心窝里去了。

    他们最害怕的呀,就是这位公主殿下老是揪着赈灾的事儿不撒手。

    但是昨天她的手下在流民聚集地闹了那么一出后,她真的是如此想的?

    若她所说为假,那这公主的心机,岂不是深不可测?

    孙志明皱了皱眉,随后顺着她的话头接下去。

    “殿下谬赞了,下官愧不敢当。”

    他长叹一声,脸上带上了几分“为国为民”的忧色。

    “殿下有所不知,之前城外,确实聚集了些许流民。不过殿下仁心,圣上更是爱民如子,下官岂敢懈怠?”

    他轻描淡写地将灾情一笔带过。

    “如今,那些流民都已着意安抚,绝不敢惊扰了殿下。”

    “哦?都安排好了?”谢苓的脸忽然冷了下去,手里的琉璃盏“哐当”一声,重重地拍在案几上。

    “那孙大人、周大人,你们倒是给本宫解释解释,为何本宫的侍卫统领昨日在城外,亲眼目睹了易子而食的惨剧?!”

    乐声戛然而止,舞姬们吓得僵在原地,不知所措。

    孙志明和周显仁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冷汗瞬间就浸湿了后背的官袍。

    他俩跌跌撞撞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

    “殿下,殿下可得明察啊!”周显仁把头往地上一磕,声音带着哭腔,“此事……此事下官正要禀报!殿下所见,绝非普遍现象!”

    “那……那只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刁民,眼见赈灾粮款发放,便心生贪念,故意夸大灾情,编造惨状,企图以此裹挟官府,索取更多钱粮!”

    孙志明马上跟着借口,语气沉痛又委屈:“殿下,您久居深宫,不知民间险恶!”

    “确有一些奸猾之徒,专趁天灾人祸之际,兴风作浪!”

    “那‘易子而食’的传闻,多半就是这等刁民为博同情而散播的谣言!”

    “下官与周大人早已派人彻查,抓获了几个散布谣言的为首分子,正在严加审讯!”

    他抬起头来,一脸悲愤:“殿下要是不信的话,随时可以去审问那几个犯人!下官等一心为民,兢兢业业,绝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敢欺瞒殿下!”

    “实在是……实在是刁民可恶,蒙蔽了殿下视听啊!”

    两人一唱一和,将惊天惨案轻飘飘地归结为刁民闹事,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的,还摆出一副受尽委屈的模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