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视频共享古代,龙国军演吓傻古人 > 第一卷 第35章 “此乃神物!

第一卷 第35章 “此乃神物!

    咸阳宫内,那死一般的寂静被一声压抑不住的粗重喘息打破。

    嬴政松开了扶着栏杆的手,那坚硬的青铜上留下了一道清晰的白色指痕。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内每一个僵立的大臣。

    “画师。”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所有人的心神都为之震颤。

    “传宫中所有画师,立刻,马上。”

    “将天幕上那三样神物,给朕一丝不差地描摹下来。”

    他的命令冷静得可怕,没有一丝狂喜,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占有欲。

    仿佛那土豆、玉米、红薯,已然是他囊中之物。

    李斯一个激灵,从那亩产万斤的幻梦中惊醒,他躬身领命,几乎是跑着冲出大殿。

    片刻之后,一群抱着画卷、提着颜料的宫廷画师,气喘吁吁地被卫兵半推半搡地带了进来。

    他们平日里养尊处优,何曾见过这般阵仗,一个个面色惨白,以为大祸临头。

    “抬头,看天。”

    嬴政的命令简洁明了。

    画师们战战兢兢地抬起头,当他们看到天幕上那清晰无比的作物形态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画下来。”

    “形、色、根、茎、叶,任何一处细节都不能错。”

    “谁画得最真,赏千金,封上卿。谁若是画错一笔……”

    嬴政没有说下去,但那冰冷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画师们浑身一颤,再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铺开画卷,研墨调色,双手颤抖地开始临摹这从未见过的“神迹”。

    整个咸阳宫,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忙碌与寂静之中。

    ——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的呼吸同样急促,他身旁的长孙无忌,一向以沉稳著称,此刻也是满面红光,激动地捋着胡须。

    “观音婢,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

    李世民甚至忘了君臣之别,激动地抓住长孙无忌的胳膊。

    “陛下,臣看到了,臣看到了。”

    长孙无忌的声音带着颤音。

    “此乃祥瑞,不,此乃神迹。是上天赐予我大唐的无上至宝。”

    “祥瑞?”

    李世民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比祥瑞重要万倍。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三物图形画下,昭告天下。传朕旨意,凡大唐疆域之内,能寻得此三物者,无论其出身,是民是奴,一律封县侯,赏万金,地千顷。”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骇然。

    县侯。

    这可是开国之后,极少封赏的爵位。

    为了三个从未见过的“神物”,陛下竟然许下如此重诺。

    但转念一想那“亩产万斤”的字眼,他们又觉得,这赏赐,太值了。

    “还有。”

    李世民补充道。

    “命鸿胪寺,将图谱传阅四方诸国,告知他们,若有能献上神物者,我大唐愿以丝绸、瓷器、茶叶,以百船易其一粒种。”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这已经不是悬赏,这是在用国库向全世界宣告大唐的渴望。

    ——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一脚踹翻了身前的案牍,上面的奏折散落一地。

    但他毫不在意,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天幕,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土豆子……番薯……还有那个玉麦子……”

    他猛地回头,看向目瞪口呆的太子朱标。

    “标儿,你记下了吗?记下它们长啥样了吗?”

    “父皇,儿臣记下了。”

    朱标连忙点头。

    “好,好。”

    朱元璋在殿上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虎。

    他当过和尚,讨过饭,亲眼见过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一个个冰冷的亩产数字背后,意味着多少条活生生的人命。

    “传旨,让画院最好的画师过来,给俺把这三个宝贝疙瘩画下来,要多清楚有多清楚,要多像有多像。”

    “再传旨给六部,给俺动起来。从今天起,别的事都给俺往后放放。”

    “告诉天下所有人,谁能给俺老朱找到这三样东西,俺封他做官,给他地,让他几辈子吃穿不愁。要是谁敢藏私,或是认出来了不上报,俺诛他九族。”

    朱元璋的旨意,带着一股子泥土的芬芳和不加掩饰的杀气。

    他不懂什么千秋霸业,他只知道,有了这些东西,咱大明的老百姓,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谁敢挡着老百姓吃饭,他就敢要谁的命。

    ——

    蜀汉,丞相府。

    诸葛亮静静地坐在灯下,他没有像那些帝王一样激动失态。

    他只是看着天幕,手中的羽扇,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了摇动。

    他的目光,越过了土豆,越过了红薯,最终,牢牢锁定在了那金黄色的玉米之上。

    “耐旱……北方旱田的绝佳伴侣……亩产千斤……”

    他轻轻地念着这几个词,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亮得如同两颗寒星。

    北伐。

    困扰他一生,也是困扰历代中原王朝北伐大业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不是兵不够勇,不是将不够谋。

    是粮草。

    是那漫长而艰险的补给线。

    从蜀中运粮到关中,再从关中运到北地前线,一路上的损耗触目惊心,十石粮食,能有三石到士兵嘴里,便已是邀天之幸。

    多少次,他都是因为粮草不济,功败垂成,饮恨退兵。

    可如果……

    如果有了这叫玉米的神物。

    他完全可以在关中,甚至在更北的屯田之地,就地耕种。

    大军,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那条脆弱的,随时可能被敌人切断的生命线,将不复存在。

    诸葛亮缓缓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的手指,抚过祁山,抚过陈仓,最终,指向了那片广袤的黄土地。

    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在他脑中疯狂成型。

    他不需要等到秋收,他只需要几粒种子,就能在下一次北伐时,让整个后勤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人。”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备笔墨,我要亲自绘制图谱。”

    这一夜,注定无人入眠。

    从咸阳到长安,从应天到成都,无数道加急的旨意,带着帝王的渴望与意志,被快马送出京城,奔赴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张精心绘制的图谱,被连夜复刻,发往各州各郡。

    一场由最高统治者亲自发起,席卷了所有时空的寻宝狂潮,正式拉开了序幕。

    他们寻找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那来自异世的,能让土地涌出奇迹的种子。

    此乃神物。

    国之重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