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 第127章:热搜词库的生态构建

第127章:热搜词库的生态构建

    第127章:热搜词库的生态构建

    凌晨三点十七分,陆砚之还坐在书房。

    电脑屏幕亮着,蓝光打在他脸上,金丝眼镜反着冷光。他没动,手指悬在键盘上,像在等什么信号。

    手机静静躺在桌角,屏幕朝下。但他的脑子没停。

    从赵氏倒台,到戛纳入围,再到外网热搜炸出“睡袍女人”,这些事一件接一件地发生,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可现在,一切都安静了。

    他不想再靠运气吃饭。

    他调出一个加密文件夹,名字叫“热搜日志”。里面存了过去三个月的所有数据——那些每晚零点自动跳进他脑子里的三条热搜,和现实中爆发的真实词条,一条不落都被他手动录入系统。

    这不是记录,是复盘。

    他点了下鼠标,程序开始跑。时间轴横着铺开,关键词自动抓取、分类,资本动向、媒体发稿频率、艺人行程波动……全被拉进同一个坐标系里。

    小唐送来咖啡时,天刚蒙蒙亮。

    “哥,你又通宵?”他把一次性纸杯放在桌边,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曲线图,“这玩意儿……能算出来啥?”

    陆砚之没回答,只让程序刷新了一遍结果。

    下一秒,新预测弹了出来:

    【#顾晚舟戛纳封后#,概率87%】

    小唐瞪大眼:“卧槽,真能算?”

    “不是算。”陆砚之敲了两下回车,“是推演。以前我只知道结果,现在我要知道为什么。”

    他指着图上一段陡升曲线:“你看,‘孙导踩裙摆’那天,前三小时娱乐号发文量比平时高17%,但没人觉得异常。其实早有征兆,只是没人盯。”

    小唐凑近看:“所以你现在是……提前看剧本?”

    “对。以前我拿的是演员台词本,现在我要当编剧。”

    话音刚落,门口传来拖鞋啪嗒啪嗒的声音。

    顾晚舟晃进来,头发乱翘,卫衣领子歪着,手里还捏着半袋薯片。她瞥了眼屏幕,冷笑:“你搞个算命软件,还想让我拜一拜?”

    “这不是算命。”陆砚之转头,“这是数据模型。”

    “哦。”她走到沙发边坐下,翘起腿,晃着脚上的高跟鞋,“那你算算,我明天会不会想出门?”

    “不会。”他说,“根据你过去两年七百三十八次居家记录,晴天出门率12%,阴天6%,今天预报中雨,出门概率不足3%。”

    她咬了口薯片:“还挺准。”

    “不止这个。”他切回主界面,“上周‘韩娱高层辱华’热搜前4.2小时,韩国那边社媒情绪指数突然飙升,但我们当时根本没人监控那边。如果模型早存在,我们能提前三小时布局。”

    顾晚舟嚼薯片的动作慢了一拍。

    她当然懂什么叫先手优势。以前她是靠脑子懒,现在有人想用系统让她更懒。

    她问:“那下周呢?有什么能爆的?”

    陆砚之点击运行。

    新预测跳出来:

    【#某顶流人设崩塌#,概率79%】

    【#女性群像戏获海外发行#,概率68%】

    【#电影节红毯睡袍造型#,趋势上升中】

    顾晚舟盯着第一条看了两秒:“哪个顶流?”

    “还没锁定。”他说,“但从水军活跃度和粉丝控评强度看,有人在准备洗白动作,反而暴露了破绽。”

    她点点头:“行吧,信你一次。”

    小唐插嘴:“万一模型错了呢?咱们按计划发通稿,结果热搜没起来,岂不是浪费资源?”

    陆砚之推了下眼镜:“它不是神谕,是地图。走偏了,我们就重画。”

    顾晚舟忽然笑了:“你还挺会说话。”

    “我说的是实话。”他打开另一个窗口,“接下来我们要建三级预警机制:红色词条,直接影响你,必须立刻响应;黄色词条,行业风向,每日汇总;蓝色词条,边缘动态,归档备用。”

    小唐掏出小本本记下来:“那谁来盯?”

    “你。”陆砚之说,“你是人形提醒器,现在升级成人形监测站。”

    “我?”小唐愣住,“我不是助理吗?”

    “现在你是热搜运营专员。”陆砚之说着,把一份分工表发到群里,“每天早上八点,给我和顾晚舟各发一份简报。重点标红,废话删掉。”

    顾晚舟靠在沙发上,一边吃薯片一边刷手机:“你们搞你们的,我躺我的。”

    “但你要配合。”陆砚之说,“比如接下来几天,可能会有人试探你的反应。我们得让你的每一次回应都变成火种。”

    “怎么试?”

    “比如突然有人说你演技不行,或者睡袍是炒作。”

    “那我回一句‘关你屁事’是不是就上热搜了?”

    “差不多。”他嘴角微扬,“但我们要选时机,挑平台,埋关键词。不能乱放炮。”

    她哼了一声:“听上去比我想象中累。”

    “所以才要系统。”他指着屏幕,“以后你不用动脑,只要动嘴就行。说什么,什么时候说,我说了算。”

    顾晚舟看了他一眼:“你这是要把我变成提线木偶?”

    “是把木偶变成武器。”他说,“而且是你自己愿意挥出去的那种。”

    她没反驳,只是把最后一片薯片塞进嘴里,起身往客厅走。

    “随你。”临走前她丢下一句,“要是真上了热搜,记得请我喝奶茶。”

    陆砚之没回话,低头继续调试模型参数。

    小唐站在旁边小声问:“哥,咱们第一条实战测试是什么?”

    “发通稿。”他说,“标题就叫《她时代背后的沉默力量》。内容不提奖项,不提竞争,只讲一群普通女人的故事。但在第三段埋一句‘影后级表演’,自然带出话题。”

    “现在就发?”

    “等半小时。”他看了眼时间,“九点零七分,微博流量开始爬坡,这时候推最容易被转载。”

    小唐点头记下。

    程序后台持续运行,新的预测不断刷新。有些词条消失,有些增强。整个热搜生态像一张动态网,而他们正试着织出第一根可控的线。

    九点零五分,陆砚之敲下发送键。

    通稿通过合作媒体账号发出,附带一张顾晚舟片场侧拍图——她坐在椅子上,穿着oversize卫衣,低头看剧本,光线柔和。

    没有宣传语,没有煽情文案,只有平静叙述。

    两小时后,微博出现自发讨论帖:

    “看完《她时代》幕后故事,我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女演员。”

    “顾晚舟真的是用生命在演,不是用脸。”

    “影后级表演这个词,早就该给她了。”

    话题慢慢升温,没人察觉这是引导,因为它看起来太自然了。

    下午三点,#顾晚舟团队神预测#悄悄爬上热搜第十八位。

    陆砚之看到通知,没激动,只是把最新数据导入模型库,标记为“首次闭环验证成功”。

    小唐兴奋地举着手机冲进来:“哥!起来了!真的起来了!”

    陆砚之点了下保存。

    文件名:**热搜预测模型V1.0**

    他按下回车。

    与此同时,客厅沙发上,顾晚舟正窝在毯子里刷手机。她看到那个热搜词条,轻轻晃了晃脚上的高跟鞋,嘴角一勾,顺手抓了把新拆的薯片。

    她没截图,没转发,也没点赞。

    只是把手机反扣在胸口,闭上眼。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茶几上的空薯片袋上。

    陆砚之还在改代码。

    他加了一个新模块:**反向干扰识别系统**。

    专门用来抓那些人为制造的虚假热度。

    他知道,这条路才刚开始。

    真正的战争,从来不在热搜榜上爆发,而在它升起之前就已经结束。

    他喝了口凉掉的咖啡,继续敲字。

    屏幕光映在镜片上,像一片未熄灭的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