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李寡妇这一掐,叶文生心思在肚里翻了好几个滚。
呵呵,这要是在他刚入李家那会儿,叶文生也是这样的想法,他那时就想着,女儿嫁到李家,至少不愁吃喝。
老爷子不在,肉汤铺开不下去,难道要流落街头讨饭吃。
至于时九娘,知夏要是嫁进李家,有她一口吃的,自然也就有时九娘一口吃的,断不会让她饿死。
“莫急着掐啊!我是真作不了主,时九娘的性子,你们也是晓得的,上次我就提了一嘴,就被她拿刀追着砍。”
“那个时候铺子没起来,她都不愿意,现在肉汤铺好好开着,我若是敢去提,她定会将我剁碎了喂狗。”
想到上次在铺子里经历了双人打,知夏这孩子明明性格温顺,从来不会对他大小声,那天也动了手。
“说来说去,还不是你没有用。”李寡妇冷哼了一声,就是因为无用,时九娘才会这么利落的和离。
一想到自己捡了时九娘都嫌弃的男人,李寡妇心里无端起了点嫌意,觉得叶文生配不上自己,她能找着更好的赘婿。
只不过后悔也晚了,叶文生已经入了李家。
“反正大永娶知夏的事情,你得上心,不能随意糊弄。”
“知夏若是进了李家的门,你放心,我定会好好待她。”李寡妇拍了下自己的胸脯,前头的肉荡了几荡。
叶文生盯着那来回荡的肉,轻咂了嘴,这李寡妇处处都比不上时九娘,也就这处比过了时九娘,男人谁不爱这呢!
至于李寡妇说的话,叶文生是一句也不信。
会说这话,不过是看知夏的手艺好,想把这金疙瘩拢到自家。
上次在角落里偷看,叶文生回来后,还偷摸着算了算,现在的肉汤铺卖朝食就可以赚一贯多。
如今铺子的生意这么好,说不定能赚两贯。
想到这里,叶文生用余光瞥了眼李大永,就他这猴样也想娶知夏,天天就知道捧着书乱读,也就李寡妇能上他的当。
这么大个人,读书无用,手艺也没有。
知夏有开铺子的能耐,为何不找个比他强的,要是女婿找得好,他还能沾点光,叶文生心里美滋滋。
“哎哎,好,我记下了。”叶文生随便糊弄了句。
李寡妇只当他是答应了,转头就对着儿子轻言细语:“宝儿,放心,娘定会让你娶个可心的媳妇儿。”
“好了,你快进屋读书,可别浪费时间。”
李大永比李寡妇精明,看叶文生的样子,就知他没放心上。
进屋门,他拉着李寡妇瞥了眼叶文生的背影。
“娘,时知夏虽好,但儿子还是想娶个对我有帮助的小姐。”
“若是我能娶一妻一妾,娘到时候也可以享儿媳妇的福。”
见儿子想娶一妻一妾,李寡妇不觉他妄想,甚至有些理所当然,儿子这么优秀,能娶一妻一妾可是他的本事。
“你的意思是——”李寡妇凑了过来,想听儿子的主意。
李大永压低声音,小眼里闪着毒光:“先让叶文生跟时知夏好好处一处,待到时机成熟,再生米煮成熟饭。”
听到这话的李寡妇,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毕竟有其母必有其子,她和叶文生也是早早勾搭上了。
“还是宝儿聪明,娘知道了,你快进屋读书。”李寡妇这人爱比,她不仅跟时九娘比,还跟卖豆腐的王三娘比。
王三娘的小儿子也要考秀才,她现在就憋着一口气,只要儿子先中秀才,她在南斜街就可以压别人一头。
畅想之际,李寡妇看到铺子前有熟客,赶紧笑脸相迎招呼。
“牛郎,里面坐,是不是还像往常一样。”李寡妇问。
与牛郎同行的中年男人,扫了眼笼屉上的包子,兴致缺缺。
“你这里没有灌汤包,我听闻这个比包子还好吃。”
太平盛世,时人对衣食住行都比较上心,特别是吃食上,路上听到有人夸赞哪个铺子的吃食好吃,定要问一句。
若是熟人,还会相约一起吃,毕竟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灌汤包,没有。”李寡妇的笑收敛了些,差点将手中的干布摔到了地上,她知道时知夏的新朝食就是灌汤包。
牛郎倒是知道李寡妇和时知夏他们有龌龊,毕竟当事人叶文生还在铺子里忙活呢!
“哈哈,李大娘,我刚吃了些朝食,还不饿,就不吃包子了。”牛郎将友人拉走,可别把李寡妇惹怒了。
友人还有些不明所以,问问而已,怎的还生气了。
“那灌汤包何处有卖,牛郎,你可知晓,我想去尝尝。”友人念念不忘,他想尝尝看是否真有别人说的美味。
牛郎拿没办法,拉着他到了时知夏的肉汤铺前,为他指明了地方。
“什么味儿。”友人嗅到厨房飘来的味,不由得走到院墙边。
牛郎也闻到了:“香味儿。”
“用你说。”友人瞪了牛郎一眼,尽说空话。
闻香的不上止他们俩人,李三郎脚踩凳子,扶着腰上了墙。
刚站稳,李三郎便朝着厨房喊:“知夏,你做了甚物,这么香。”
香得他腰不疼了,腿不软了,上凳也有劲了。
刚将大饺子蒸好的时知夏,听到李三郎的声音,倒是一点也不意外,只要他在家,自个儿做了吃食,他总会问一句。
“熏肉竹笋饺包,李家大兄,可要尝尝。”
“要要要。”李三郎赶紧点头,美食当前,怎能矜持。
时知夏见他头点得如此快,笑得眉眼弯弯,街坊中,属他最有意思,也最捧自己的场。
“李家大兄,稍等。”时知夏回了厨房。
李三郎也没有闲着,他看到墙外站着两个男人,心中警惕。
“你们站在墙外作甚。”李三郎高声问了一句。
牛郎他们怕李三郎误会,将他们当成登徒子,赶紧解释。
“大兄莫要误会,我俩是闻到香味,才驻足墙外。”
“我这兄弟想吃时小娘子做的灌汤包,奈何,朝食早已卖完,只能闻香解解馋。”牛郎说得十分坦荡。
李三郎听到这话,哦了一声,原来是同道中人。
只不过闻着再香也无用,知夏才不会将吃食分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