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红楼双姝记 > 第69章 未雨绸缪育新枝

第69章 未雨绸缪育新枝

    林望舒当即跟郡主谢恩告退,回到家中,立刻着手安排。

    一边命何伯找人加紧修葺那定下做药铺的铺面,尤其要注意隔出隐蔽的教学与制药空间;一边开始在心中物色适合学医的人选。

    这济世安民之路,似乎在她面前,又拓宽了几分,尽管前路依旧迷雾重重。

    无论心中藏着多少未解的谜团,日子总要脚踏实地地过下去,眼前亟待解决的事务更是刻不容缓。

    林望舒将纷乱的思绪暂且压下,专注于手头的人才培养大计。

    她计划从庄子上名册里的孩童中,挑选适合学医的苗子。

    吴氏的三个女儿,想必是要跟着她们母亲学习酿酒持家的本事,自然不在考虑之列。

    剩下的那些孩子,看来还需得抽空亲自去见一见,做个初步的筛选。

    或许可以先弄些常见的草药图样,看看他们的辨认能力和兴趣所在。

    正凝神思虑间,抚剑端着一杯新沏的热茶悄无声息地走到她身边。

    林望舒接过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心中总觉得似乎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

    她抬眼看向静静侍立一旁的抚剑,那清冷沉稳的身影忽然让她灵光一现:是了,抚剑!

    从最初救治承璋,到后来处理各种小伤小病,抚剑在用药和疗伤方面展现出的领悟力与熟练度,远非常人可比。

    她似乎天生就对医理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无论多复杂的处理步骤,总是一点即通。

    林望舒沉默了片刻,放下茶盏,轻声问道:“抚剑,你家中可还有亲人?”

    抚剑微微一愣,随即平静地回答:“回奶奶,奴婢不知。自有记忆起,便在郡主府中了。”

    “那你幼时之事,方便与我说说吗?”林望舒语气温和。

    抚剑神色如常,坦然道:

    “奴婢的事,对奶奶并无不可言。

    奴婢自幼与郡主府中遴选的女护卫一同接受训练,弓马骑射、拳脚兵器皆是常课。

    但郡主似乎对奴婢格外不同些,时常命奴婢跟随军医学习辨识草药、包扎伤口、处理常见病症。

    郡主府内眷偶有微恙小伤,也多是由奴婢经手。”

    她顿了顿,继续道:

    “郡主待奴婢极好,不过府中其他女护卫,郡主也多有栽培。

    有人被安排去学厨艺,有人精研刺绣,皆令她们掌握一门傍身之技,只是平日以护卫职责为主,不常显露罢了。

    若说对奴婢有何特别,大约便是让奴婢多学了医道。”

    林望舒听得心中波澜微起。

    让抚剑跟随卢医者学习更专业的医术,这个念头变得变得更强烈。

    抚剑有此天赋,又有基础,若能得名师指点,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然而,这个念头刚一升起,现实的难题也随之而来。

    抚剑若去专心学医,自己身边立时便少了一个最得力的臂助。

    青溪日后要嫁人,还要分心打理铺面;周嬷嬷年事已高,处理琐事反应不及小丫头灵活;新来的六个小丫头尚在云娘手下接受考察和训练,能否堪用还是未知之数。

    她暗自盘算,身边至少需要四个大丫鬟轮值,方能应对周全,如今只有抚剑和青溪两人,确实捉襟见肘。

    看来,那六个小丫头中,必须尽快培养出两个可靠之人。

    心思一转,她又问抚剑:“新采买的那六个小丫头,若让她们跟着你学些简单的拳脚功夫,强身健体,偶也能应个急,可能行?”

    抚剑略一思索,回道:

    “若是以训练护卫的标准来看,她们年龄稍大,筋骨已基本定型,难有大成。

    但若只是强身健体,遇事时有些自保之力,或能临时支应一下,每日清晨训练一个时辰左右,假以时日,应当可行。”

    林望舒计算了一下时间,便做了决定:

    “那便如此安排。让她们六个轮流跟着你训练,不必追求高深,重在实用。你的天赋不该被埋没。”

    她目光诚挚地看向抚剑,终于问出那个盘旋已久的问题:

    “抚剑,若有一个机会,让你跟随医道高手学习更深奥的医术,你可愿意?”

    抚剑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困惑:“少夫人不需要奴婢保护了吗?”

    林望舒闻言,不由轻笑出声,语气带着几分怜惜与认真:

    “傻姑娘,我自然是希望你留在我身边的。

    但你可曾想过,你以后也要嫁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难道愿意一辈子只做一名丫环或是护卫吗?

    若你能学成一身医术,无论是在扬州还是在此地,都能独当一面,开设女科药铺,惠及更多女子,那才是真正实现了你的价值,也不负郡主和你自己这番天赋。”

    她见抚剑似有所动,继续详细安排道:

    “药铺正式开张还需些时日筹备。

    眼下,你先帮着在庄子上挑选几个资质、心性都好的孩童,作为药铺未来的学徒。

    我这边会

    这些孩子,将来便是你学医的师弟师妹。

    你目前的主要职责仍是在我身边护卫,待我身边有了更得用的人手,你便可逐步将重心转移到药铺上去。

    初始阶段,你可每日抽半天时间去药铺那边,一边学习,一边打理事务。”

    将挑选学徒的重任交给抚剑后,林望舒心中稍定,又起身去寻婆母周氏。

    开药铺非同小可,尤其是在北地这等地方,需得对本地行情有深入了解,以免无意中触犯行规,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医者之事,关乎性命,一旦出事,便是大事。

    周氏听闻儿媳询问北地药铺情形,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

    “娘对这些营生了解不深。只知这县城里最大的药铺叫做‘百草堂’,坐堂郎中似乎有几个,城内官宦富户人家,多是去那里瞧病抓药。

    只是他家收费不菲,寻常百姓若非急症重病,多是寻些走方郎中,或是在街边药摊上凑合着买些药熬煮,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

    林望舒闻言,眉头微蹙。看来这北地的医药行当,亦是壁垒分明。

    百草堂走的是高端路线,垄断了优质资源和客源,而底层百姓则缺医少药,只能苦苦挣扎。

    自己若要在此地开设药铺,既不能与百草堂正面冲突,引来嫉恨,又需找到独特的定位,尤其是要发挥女医和伤科的优势,方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真正实现济世安民的初衷。

    前路,仍需细细筹谋,步步为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