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末世:从副县长开始重建华夏 > 第145章 从零开始的信息化

第145章 从零开始的信息化

    车队缓缓驶离了锦阳市。

    扬起的尘土,在后视镜里越来越小。

    秦征坐在后排,闭着眼。

    目的地,云山市。

    但车子没开向市政府大楼,而是拐进了一片被高耸铁丝网和重兵围起来的特殊区域。

    云山师范大学,一个充满了青春与梦想的地方。

    现在,它的新名字是,云山学研中心。

    车窗外,曾经挂着“热烈欢迎新同学”横幅的教学楼,此刻挂上了印着红色五角星和“最高机密”字样的牌子。

    荷枪实弹的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气氛严肃到了极点。

    车队在主教学楼门口停稳。

    一名干部小跑着过来,替秦征拉开车门。

    “秦书记,按您的指示,锦阳市转过来的专家学者,凡是搞电子,机械,材料的,都以经安置在这了。”

    秦征点了点头。

    “带我去看看。”

    “是!”

    在干部的带领下,秦征走向一间由大型阶梯教室改造的研究室。

    门是虚掩的。

    他摆了摆手,示意干部不用通报。

    他想亲眼看看,自己从废墟里刨出来的这些国宝,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秦征轻轻推开了门。

    一股粉笔灰的味道扑面而来。

    室内,一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带着十几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围着一块巨大的黑板,激烈的讨论着什么。

    黑板上,画满了天书一样的逻辑门电路和真空管架构图。

    “教授,我觉得这个触发器的设计不够稳,连续高频翻转的时候,可能会丢状态。”

    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教授扶了扶眼镜,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着反问。

    “那你说说,问题出在哪?你来搞,你怎么搞?”

    旁边几位中年专家也凑了过来,七嘴八舌的提供着思路。

    “加个锁存器?”

    “用继电器耦合怎么样?慢是慢了点,但稳如老狗!”

    这股纯粹到不含一丝杂质的学术氛围,让秦征那颗因末世而变得坚硬冰冷的心,也感到了一丝久违的暖意。

    他没有出声。

    就这么静静的站在教室后排,像个来蹭课的学生。

    他看着这些衣着朴素,甚至有些邋遢的学者和学生。

    嘴角不自觉的微微翘起。

    眼前这片争论声中,闪烁着的是文明的火光。

    ……

    物理实验楼,如今被改造成了数字技术实验室。

    秦征推开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一个由电子管、继电器和电线组成的庞然大物,占据了半个房间。

    电子管运行时散发出的红光,让这台机器看起来像是一头正在呼吸的钢铁巨兽。

    这,就是学研中心目前最大的成果。

    一台纯手工搓出来的,可编程计算机。

    电子专家钱博明教授,正为一个设计方案,与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学生争得面红耳赤。

    “不行!必须用电子管!我说了多少遍了,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那学生也不怵。

    “教授,书上说的是理论!可我们现在缺的就是电子管!用继电器组合虽然复杂一点,但至少我们能造得出来!”

    钱教授吹胡子瞪眼。

    “你懂什么!我们现在造的不是一台简单的机器!是在造一本能传承下去的教科书!”

    秦征饶有兴致地听着,直到钱教授看见了他,才有点不好意思的收了那副暴躁脾气。

    “秦书记,让您见笑了。”

    钱教授指着那个嗡嗡响的大家伙。

    “秦书记,我们正准备造一台真正的,可编程的计算机。”

    “血幕摧毁了芯片,摧毁了我们引以为傲的信息时代,没关系!”

    “我们就从最原始的地方开始,用电子管,用继电器,用双手,重新走一遍长征路!”

    他指着那个还在争论的学生,语气里满是骄傲。

    “我们这代人,或许看不到它真正开花结果的那一天了。但必须让这些孩子们,亲手摸到计算的脉搏,理解每一个0和1是怎么来的。”

    “这台机器,它不是武器,也不是工具……”

    钱教授的声音有些哽咽。

    “它是能传承下去的火种!是教科书!”

    秦征没说话。

    他上前一步,郑重的看着眼前的钱教授。

    “教授,委员会将不计代价支持你们的工作。你们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们什么。”

    “人手、物资、设备,只要我能找到的,都会第一时间送到这里来。”

    他简单而直接的承诺,让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

    隔壁的应用技术实验室,画风则截然不同。

    这里充满了浓重的机油味和淡淡的火药味。

    工农业部的部长张伟,正带着一群工程师,围着一张巨大的工作台。

    台面上,摆满了从各种废旧设备上拆解下来的模拟电路元件、伺服电机和齿轮组。

    他们正在为一个小小的运算放大器的增益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

    张伟看到秦征,立刻放下手中的扳手,在满是油污的工装上擦了擦手,拿起一份画满了草图的纸。

    “总指挥,您来看!”

    他指着草图,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们正在尝试用这些基础的运算放大器和电位器,搭建一个纯粹的模拟计算机。”

    “它干不了别的,但算炮弹弹道,足够了。”

    “有了它,我们的炮兵就不用再靠老炮长的经验和破图表算射击诸元。”

    “只要输入风速,距离,角度,它就能给个差不多的结果。每一发炮弹,都能打出最大的价值。”

    张伟越说越激动。

    “甚至,我们可以用这套东西,替换掉那些主战坦克、步战车上因为血幕而失灵的信息化火控计算机。”

    “虽然精度达不到原来的水平,但让它们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完全没问题。”

    他又指向旁边一个更引人注目的大家伙。

    一座由伺服电机驱动的简陋万向支架上,架着一挺12.7毫米口径的重机枪。

    一名士兵正通过从游戏厅里拆下来的老式街机摇杆和几个按钮,遥控着那挺重机枪,缓缓转动枪口。

    “遥控武器站原型。”

    张伟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

    “总指挥,现在人命比子弹和机器都值钱。哪怕只是最基础的遥控机枪,也能让我们的射手躲在安全的掩体后面,把枪架出去打。”

    “未来的巷战里,这玩意,能救很多兄弟的命。”

    秦征看着那黑洞洞的枪口,重重的拍了拍张伟的肩膀。

    “老张,你这个东西,能救很多战士的命。”

    张伟咧开嘴,笑容无比灿烂。

    “只要能让前线的弟兄们少流点血,让我们把零件撸出火星子都值!”

    秦征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

    这些不善言辞,甚至有些邋遢的人,才是人类手中最锋利的武器。

    就在实验室里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氛围时,一名通讯参谋神色紧张的跑了进来。

    他在门口立正。

    “总指挥!”

    参谋大声报告。

    “锦阳前线,李旅长紧急通讯!”

    “钓鱼计划,有反应了!”

    实验室内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秦征身上。

    秦征脸上那抹欣慰的笑容瞬间收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