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人在秦时,趋吉避凶 > 第176章 ,哪个大聪明做的事情?

第176章 ,哪个大聪明做的事情?

    咸阳,章台宫。

    许青快步走入嬴政处理政务的殿宇之中,门口侍奉的内侍们见到许青到来纷纷躬身行礼。

    走入殿内后,许青便看见坐在主位之上满脸凝重的嬴政,其手中拿着一份奏章,手指不断敲打着这份奏章,看起来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

    “臣许青拜见大王。”

    许青对着嬴政拱手行礼,而嬴政也被许青声音从沉思中唤醒。

    “先生来了,突然召您前来没有影响您上课吧?”嬴政看向许青,脸色依旧不怎么好看,开口询问道。

    “上午的讲课已经结束,只是大王您突然召臣前来所为何事?”许青疑惑的问道。

    嬴政低眉看了一眼手中的奏章,单手扶着额头,满脸无奈之色,长叹一声说道

    “倒也不是什么其他的事情,尚方令送来的奏报,公输家和秦墨又出现冲突了,双方以机关兽打了一场,闹出的动静不小,但也幸亏尚方偏僻,没有被他人知晓。”

    “秦墨和公输家!?谁想的把这两家一起弄到了尚方?”

    许青面露诧异之色,有些奇怪的问道。

    秦墨虽然早就和墨家分道扬镳,但再怎么和墨家本部不合,在面对公输家的时候,那也是同仇敌忾的。

    竟然让秦墨和公输家凑一起共事,这不是诚心让两家打起来吗?

    许青就很奇怪了,到底是那个大聪明做出来了这种事情?

    面对许青疑惑的目光,嬴政轻咳了一声,微微扭过头去来掩饰自己的尴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是寡人。”

    哦,原来是嬴政啊,那没什么了。

    许青心中感到一阵无语,同时他也很好奇嬴政为何要将公输家和秦墨弄到尚方去,于是继续问道

    “大王这是何故?难道您不知道两家之间的矛盾吗?”

    嬴政见许青如此好奇,也只能将前因后果讲出来,尴尬的说道

    “寡人知道,是寡人过于自信了。先前在平阳的时候,您说起过公输家和墨家机关术如何登峰造极,在回来的路上也曾和寡人讲解效率配置。”

    “于是寡人便想着如果公输家的霸道机关术和秦墨的墨家机关术结合起来,绝对能够大大提高秦军武备以及农具等等器具。”

    “您去了太乙山之后,寡人便下令让秦墨和公输家迁入尚方之中,一起为秦国效力。”

    “本以为这百年来秦墨专心效力秦国,对王命会心悦诚服。而公输家自从被俘虏到秦国之后,为了改变奴隶身份,也对寡人的命令不敢有意见。”

    “只是寡人低估了两家之间的仇怨,这才导致了这次的事情。”

    听完嬴政的解释后,许青无奈的看了一眼嬴政,他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嬴政身为秦王早已习惯了站在高位说话,认为凡是秦国境内的人或者物都该服从秦王之令,哪怕面子上对百家恭敬有加,但那是对百家之中有才之士,而不是门派本身。

    带着这种轻视,让其低估了公输家和秦墨之间的宿怨,这才酿成了今天的事情。

    原著里嬴政也是这般,正因为不在乎和轻视,坐视百家之中反秦势力的发展,等到了无法控制的时候,才出手剿灭。

    “所以寡人召先生前来,是希望您能够出面解决这件事。”

    嬴政话音落下,便期待的看向许青,要说秦国之内有谁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百家门派之间的矛盾,那无疑是许青了,哪怕是吕不韦也不行。

    许青不仅在朝堂上位高权重,在百家之中也是地位显赫,负有盛名。

    公输家和秦墨看在许青道家未来掌门和医家副家主的身份上,就算心里有气,也得给些面子,坐下来把这件事解决了。

    对于嬴政的请求,许青在对方提及这件事的时候便猜到了,这件事虽然不好处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想要公输家和秦墨之间消除仇怨很难,但让他们共同在尚方效力,为秦国做出贡献倒也不难,只是.”

    许青脸色变得有些凝重起来,看向嬴政沉声说道。

    “只是什么?只要他们能够在尚方共事不在闹起来就可,只要先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寡人无有不允。”嬴政急忙说道。

    两家都是秦国不可或缺的技术性人才,要是因为他的一封诏令而相互敌视,乃至出现伤亡,不光嬴政自己心里不好受,面子上也挂不住。

    “只是臣需要大王的两封诏书,只要有了这两封诏书,臣便有办法解决这件事。”许青拱手说道。

    “诏书?”嬴政疑惑的问道。

    “一封诏书是赦免公输家奴隶身份,赐予其平民身份的赦免诏书。至于第二封诏书,则是赏赐秦墨统领和公输家家主爵位的封赏诏书,只要有这两封诏书,臣便有办法解决这件事。”许青缓缓说道。

    闻言,嬴政更加疑惑的看着许青,第一封诏书他能够理解,赦免公输家奴隶的身份,这相当于收买人心,公输家自然无话可说。

    但是这第二封诏书是为了做什么?给匠人爵位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匠人的身份虽然说不上多么卑贱,但也是官府或者贵族的附庸,相当于家奴一样的存在,地位也不怎么高。

    “先生,第一封诏书寡人明白,但第二封诏书是何意?”嬴政迟疑的问道。

    “大王以后便可知晓,目前要想解决这件事非这两道诏书不可。”

    许青也没有过多解释,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

    面对许青如此坚决的态度,嬴政本着对许青的信任也不再犹豫了,虽然给匠人爵位会引来不少非议,但许青既然敢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他就相信许青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至于之后的非议,等到他加冠亲政自然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好,既然先生坚持,那么寡人便应允了。”嬴政说道。

    “那臣多谢大王,不过臣也希望大王能够记住今天的事情,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背后往往错综复杂,牵扯之人盘根错节,并非是靠着一道诏书,一个命令下的威严,便能够解决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国事无小皆是大,只有抽丝剥茧,该急的时候要急,但不该急的时候一定要慢。”

    “以慢推快,循序渐进,人力终有尽时,切不可贪快,不然会过犹不及。”

    许青看着嬴政,语气严肃的说道。

    嬴政的能力和气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历史上对方虽然说不上好大喜功吧,但也有着所有明君能君都有的毛病,希望将所有事情都在自己手里解决,从而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毫无问题的国家。

    数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想要在一代人手里完成,步子迈的太大就会扯到蛋。

    而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嬴政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对秦国进行改革,结果就是太心急了,步子迈的太大,导致改革不仅失败了,还直接影响了秦国的稳定。

    听到许青的劝谏,嬴政神色认真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先生所言,寡人铭记于心,更会牢记这件事带来的教训。”

    “昔曾子曾经询问孔子,何为明君?子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大王能够从谏如流,乃是臣的幸运,也是秦国之幸事。”

    许青面露笑容,拱手说道。

    劝谏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说你要指着君王的鼻子去骂,不然除了李二之外其余人真不一定能够忍得住,给嬴政上了压力之后,也得画画大饼,夸一夸让其心里舒服一些。

    至于孔子和曾子有没有说过这些话,资治通鉴里面的话孔子怎么可能说过?不过这些不重要,只要能够给加强自己的观点和论述就行了,谁让他和荀子是忘年交呢?反正荀子也这么做了,他这么做也无妨。

    上高中的时候,谁还没有给迅儿哥身上增添几句不存在的话呢?

    闻言,嬴政嘴角有些抽搐,倒不是对于许青的话感到无语,而是他想要压下自己嘴角的笑容。

    别人说他有明君之姿,他可能会当拍马屁,但许青说了,他是真的会当真的。

    “先生的指点,寡人会牢记于心,今后您便是寡人的一面镜子,为寡人照出自身的不足。”

    嬴政担心自己实在压不住笑容,于是从座位上起身,走到许青面前,言辞恳切的说道。

    “大王不嫌弃臣的话,臣会尽心尽力履行中常侍的职责。”许青说道。

    嬴政郑重的点了点头,随即顺着大开的殿门,看着晴朗的天空,有些恍惚的说道

    “这几天的天气都是一如既往的晴朗平静,不见丝毫风雨啊。”

    许青也转身看向外面的天空,若有所思的说道

    “是啊,最近有些过于平静了,这个季节有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反常。”

    嬴政也认同似的点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微光。

    一直站在殿内柱子后的盖聂也从阴影中走了出来,看着神色严肃的许青和嬴政,握着佩剑的手紧了紧。

    盖聂自然明白二人说的是什么意思,看似是在说天气的问题,实则是在说嫪毐。

    如今马上就要入冬了,天气却还是如此温和,着实反常。而嫪毐也是如此,自从许青回到咸阳之后的半个月来,也一直安安稳稳的,丝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丝毫不见当初的嚣张跋扈。

    事出反常必有妖,平静的表象下,很可能在酝酿着一场摧毁一切的暴风雪。

    “先生,那是否要提前?”嬴政低声问道。

    许青想了想后,还是摇了摇头,只有等到真刚那边来了准确的消息,他才能决定是否要提前计划。

    “先不着急,再等等吧。”许青说道。

    “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