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娇美人带娃去逼婚,首长跪求负责 > 第301章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第301章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他佝偻着背,浑浊却锐利的目光紧紧锁着照片上那一张张年轻鲜活的面孔。

    良久,他缓缓抬起仅存的、布满老茧的右手,对着照片,敬了一个标准而庄重的军礼。

    “爷爷,哪个是您呀?”他身边的小孙子小声问。

    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指,指向照片中一个眉宇间带着几分稚气,却笑得格外坚毅的年轻战士,声音沙哑却清晰:“这个……这个就是爷爷。”

    他望着照片,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泪水无声地滑过布满沟壑的脸颊,但他的脊梁却努力挺直。

    “那一仗……除了我,我们一个班……都牺牲了。”老人的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每个字都带着血与火的重量。

    “我是队里年纪最小的……班长,老大哥们……在最后关头,硬是用身体给我开路……班长冲出去引开了敌人...我、我才把情报……带了回去……”

    他的目光一一抚过照片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那些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灿烂的年纪。

    “可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一个都没有……”

    说到这里,老人浑浊的双眼忽然迸发出明亮的光彩。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虽然艰苦卓绝,却斗志昂扬、一心只为祖国胜利的岁月。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照片上永远年轻的战友们,用沙哑却坚定的声音,轻轻唱了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初只是他一个人的低吟,像是跨越了数十年的时空,在与照片上的战友们对话。

    但很快,旁边一个穿着旧军装的老兵站直了身体,跟着唱了起来。

    接着是另一个,又一个……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吴秋凤抹着眼泪,轻声跟唱。徐磊挺直了小胸脯,大声唱着在学校学会的国歌。

    沈云栀感到顾承砚揽着她肩膀的手紧了紧,他低沉有力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满崽也跟着一起小脸严肃地张合着嘴,就连平时调皮的卫东,也大声地唱着国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歌声如同涟漪般扩散开去,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自发地加入进来。

    年轻人,老人,孩子……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此刻却汇聚成了同一个声音。

    这声音在纪念馆肃穆的空间里回荡,穿过历史的硝烟,与照片上那些年轻的生命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老人的独臂始终保持着敬礼的姿势,泪水淌进他深深的皱纹里,却冲刷不去他眼中那份历经沧桑而不改的坚定与荣光。

    这一刻,过去与现在交汇,牺牲与传承相融。

    这不仅仅是一首歌,这是一代人的信仰,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是穿越时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当那庄严的歌声渐渐平息,人群中的激荡情绪却久久未散。

    沈云栀与顾承砚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触动。

    逛完历史馆,他们正准备带着满崽随人流离开时,一个略带迟疑的女声在身后响起。

    “沈专家……请留步。”

    沈云栀回头,看见李晓梅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感激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笑容。

    “李同志?”沈云栀有些意外。

    李晓梅快步走上前,诚恳地说:“沈专家,刚才就看到您了,一直想找机会跟您说声谢谢。上次在剧院……多亏您提醒我。”

    她顿了顿,解释道:“当时您上前跟徐文斌说了那句话,后来却没再找他麻烦,我就琢磨出味儿来了。您不是冲着他去的,您那是在故意提醒我,让我知道他被停职反省的事,对吧?”

    沈云栀见她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便也坦然一笑,点了点头:“看来李同志是个明白人。我当时看你热心帮助走失的孩子,觉得你是个善良正派的好姑娘,不忍心看你被蒙在鼓里。”

    “真的太感谢您了!”李晓梅语气真挚,“要不是您那句提醒,我回去后也不会特意打听,更不会知道他竟然是那样一个人……因为嫉贤妒能就去造谣生事,还想偷照片报复,想想都后怕。”

    她说着,脸上露出了释然和新的希望,目光望向不远处一个安静等待的清瘦男子。

    语气变得轻快起来:“后来家里又给我介绍了一个,是县中学的老师。我们相处得很投缘,人也踏实正派,打算过阵子就结婚了。”

    那男子见她们看过来,礼貌地朝这边点头微笑示意,态度温和。

    沈云栀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那就好,恭喜你找到了合适的伴侣。”

    “这都要谢谢您当初拉了我一把。”李晓梅感激道。

    沈云栀却道:“李同志,你言重了。说到底,当时能救你的,是你自己。我不过是一句提醒,真正做出判断和选择,果断离开火坑的是你自己。是你的清醒和果决,让你拥有了现在的新生活。”

    李晓梅笑了笑,随即又将话题转向今天的展览,“沈专家,还有……您修复的这些照片,真的太好了!”

    “不仅让我们这些后辈能这么清晰地看到英雄烈士们当年的面貌,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历史。也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敌人的丑恶,知道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这不仅仅是在修复照片,更是在为我们、为我们的后辈,留住不能忘记的根和魂啊!”

    “这就是建馆的意义。”沈云栀目光沉静,“对抗遗忘,传承精神。”

    她望向那些老照片:“让后人记住,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人为之付出一切。”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