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303章 桃溪村的悄然改变

第303章 桃溪村的悄然改变

    看着堆成小山的种子,桃溪村的汉子们正准备上扁担,打算一人两袋挑着回去。

    谢大虎拦住了他们,爽朗一笑,大手一挥:“大俊,别挑了!刚好我们村有牛车要回去,顺带脚的事儿,帮你们把这些种子捎回去!也省得你们肩膀受罪了!”

    正说着,就看到外头运炭的牛车停在店外。

    谢大虎到隔壁和谢秋实招呼了一声,说明情况,谢秋实二话不说,喊来了在后院休息的专门运炭的汉子,一起帮忙将桃溪村的种子稳稳当当地装上了牛车。

    赵大俊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虽然牛车装了种子,他们自己还得靠两条腿走回去,但比起要挑着一千多斤的重担跋涉,这已经是天大的方便了!

    “大虎哥……这……这真是……”赵大俊想说谢谢的。

    “行了,别磨叽了,赶紧回去吧!早点把种子分下去,也快到了要育苗的时间了!”谢大虎笑着催促道。

    牛车晃晃悠悠地启程,朝着桃溪村的方向而去。

    赵大俊一行人空着手,脚步轻快地跟在后面,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些种子,是谢广福沉甸甸的信任,更是他们桃溪村翻身的第一步!

    牛车到达桃溪村大槐树下,赵老七和村民们早已望眼欲穿。

    看到牛车拉回来的大量种子,人们围了上来。

    “太好了!有种子了!”

    “还是好种子!你看这颗粒多饱满!”

    “广福兄弟……真是够意思!”

    赵老七站在人群最前面,嘴角是怎么也压不下去,一个劲儿地往上翘,眼角的皱纹都笑得堆在了一起。

    他声音洪亮地指挥着:“都别挤!都别挤!你们几个有力气的,先把种子卸下来,小心点,别撒了!婆娘们都搭把手,轻拿轻放!”

    一群精壮汉子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一袋袋稻种从牛车上扛下来。

    妇女和半大的孩子也组成人链,接力将分量稍轻的菜种包裹传递到祠堂门口。

    种子全部搬进祠堂,堆成了小山。

    送走了送种子的人,赵老七环视着激动的人群,清了清嗓子,大声道:“乡亲们!静一静!种子到了,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把菜种撒下去!”

    他转头对满脸喜色的大俊媳妇说道:“你做事细致,带着几个手脚利索的婶子嫂子,现在就把菜种按户头分一分!每样都分匀了!咱们刚挖出来的那片浅滩菜地,一家一格都要动起来!其他人也都给我听好了,菜地分到手里,就看各家的勤快劲儿了!只要不懒,肯下力气,浇水施肥,用不了俩月,咱们就能吃上自家地里长出来的新鲜菜!”

    大俊媳妇带着几个妇女开始对照着户头,仔细地分装各种菜种。

    领到菜种的村民,小心翼翼地用手帕或小布包好,脸上乐开了花,迫不及待地就想去自家那分到的一小块菜地上试试手。

    而更让赵老七还感到兴奋的是,他们村自力更生的第二步——挖掘池塘,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不得不说,他们这次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二月正是清川河水位最低的枯水期,河滩裸露,是最利于深挖池塘的好时候,挖完池塘等春水涨起来,正好开闸试水。

    田大力和赵栓子两人如今是桃溪村的理事会成员,为了桃溪村的规划,两人都提前结束了在谢广福新家的帮工工作,选择回村里做好这个带头工作。

    在田大力的带领下,全村能动的劳力几乎都投入到了挖塘工程中。

    汉子们赤膊上阵,挥汗如雨,妇孺们则负责送水送粥,清理土方。

    他们根据谢广福划下的范围,挖了四口大小不一的鱼塘。

    挖塘其实是极其辛苦的体力活,但桃溪村的人憋着一股劲,想要赶超桃源村的发展,所以没有人叫苦叫累。

    种子已备,池塘将成,桃溪村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时值二月中,春意渐浓,吹在脸上的风已然褪去了刺骨的寒意,变得柔和起来。

    谢家那座备受瞩目的青砖庭院,此刻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软装布置。

    院内,所有的一切几乎都完美复刻了谢秋芝之前那些“精装修”画稿上的构想。

    堂屋正中央,悬挂着谢秋芝亲手绘制的一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与下方沉稳大气的硬木桌椅相得益彰。

    东厢房是谢家五口人的卧室和书房区域,一般客人是不会来这边的。

    西厢房的五间客卧没有太过华丽,只是布置得舒适简洁。

    谢广福和李月兰的卧室被布置得古朴极简风,谢锋和谢文的房间则是原木雅致风,而属于谢秋芝的那一间,则多了几分女儿家的巧思与温馨。

    前院水景区那半月形的水池如今已是生机盎然,谢广福带着谢锋,用巧妙的手法将一根根粗竹打通连接,从不远处的溪流引来了清冽的山泉水,睡莲舒展着翠绿的叶片,几朵早开的粉色花朵慵懒地卧于水面,与水中悠然摆尾的锦鲤相映成趣。

    那座小巧的曲桥桥头两侧,各悬挂了一个张图图亲手编织的、带有流苏的竹编灯笼,想来夜晚点亮时,光影倒映水中,必是如梦似幻。

    三层叠水石错落分布,潺潺水声不绝于耳,为庭院注入了灵动的韵律。

    临水而建的木制平台之上,一套简洁的防腐防水原木茶几和几个厚厚的蒲团坐垫随意摆放着,茶几上,一套李月兰新买的素雅瓷壶茶具正静静地摆放着。

    平台边缘,还巧妙地摆放了几盆喜湿的菖蒲和蕨类植物,更添野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