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285章 四大书院招生报名

第285章 四大书院招生报名

    谢秋芝也没闲着,她把谢广福那些充满精确数值和线条的建筑图纸“抢”了过去,然后发挥她画师的想象力,将图纸上的每个角落进行艺术再创作。

    在她笔下,冰冷的线条变成了鲜活的风景:

    前院水景区的画稿上,半月形的水池里睡莲静卧,锦鲤嬉戏。

    小巧的曲桥带着竹制栏杆,三层叠水石错落有致,水声潺潺,临水而建的平台,仿佛已经能预见未来他们将在这里品茶观鱼赏月。

    主庭院活动区的画稿上, 青砖铺就的十字小路,通向各个房间,原木和麻绳搭建的秋千架,充满了童趣和自然气息。

    后院连接竹楼的清修区上是, 幽静的竹林小径,点缀着错落的石灯笼,还有一个特别设计的冥想台,用白色鹅卵石铺地,黑山石围边,以后打坐、瑜伽、或是拍照,都意境十足。这个区域被标记为“私人领域,外人免进”。

    其他如花圃、竹筒引水等细节,也都被她设计得别具巧思,充满了禅意和美感。

    李月兰看了她的画,忍不住打趣:“哎呀,你爹画的图纸是毛坯房,看得我头疼,你画的这就是精装修效果图,还带软装和氛围灯的!果然审美这东西,还是得看年轻人的!”

    谢广福在一边听了,假装不服气:“哼,那也得是我这图纸把框架、位置都预留好了,她才有发挥的空间好不好!我这叫‘骨骼清奇’!”

    李月兰笑着安抚:“是是是,你功劳最大!你是咱们家建设的总工程师,最大功臣!今晚奖励你吃你最爱吃的枫糖煎三文鱼!”

    这时,书院月末休假,回家探望的谢文也走进了竹楼,看到家人和那一叠厚厚的画稿,惊讶地说:

    “爹,娘,我才半个月没回来,咱们家这……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谢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难得地开起了玩笑:“你再晚回来一个月,估计房子都盖好,能直接拎包入住了。”

    见谢文月末休假回来,大家并不觉得意外。

    这半个月里,谢文几乎每晚都会进入空间,向他们汇报在云槐县的点点滴滴。

    原来,正月十六那日,谢文和谢吉利坐着村里送炭的牛车,一路晃悠到了云槐县。

    两人先是去了“四海奇珍坊”找到谢大虎。

    谢大虎早已将后院的一间厢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留给谢文居住,谢吉利则和他挤在一屋。安顿好行李后,谢大虎便带着两人去了县衙。

    四大书院联合招生,规矩严谨,适龄学子除了需携带证明身份的“照身帖”,还需有官府开具的“无罪帖”,“无罪帖”可是顶顶重要的东西,它可以证明学子身家清白,无犯罪记录,也是未来可以参加科举的重要凭证,每次重要考试都要去县衙重新办理,而且有效期也只有一个月时间。

    在谢大虎这个大人的陪同下,谢文和谢吉利很顺利地办理了无罪帖。

    随后,他们来到了位于城东文庙附近的招生现场,这里早已人山人海,来自周边府县甚至更远地方的适龄少年,在家人或仆从的陪伴下,将偌大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期待和嘈杂的人声。

    四大学院名气在外,招生的流程也颇为严格:

    首先在入口处排队,由书院派出的低阶教习或资深学子查验照身帖和无罪帖的真伪,并简单询问籍贯、年龄等基本信息。

    查验无误后,发放一个允许参加正式考试的木质号码牌,上面写着考试的日期和场次。由于人数太多,考试需分批次进行。

    领取号码牌后,需按指定日期和时辰前来参加正式考核。

    谢文和谢吉利排了将近两个时辰的队,直到日头偏西,才终于完成初验,领到了号码牌。他们的考试被安排在两天后。

    等待考试的两天里,谢大虎要打理店铺,没有时间陪他们出去逛街,谢文提出独自带领谢吉利出门长见识,一开始谢大虎还有些犹豫,但见谢文对云槐县颇为熟悉,也就放心让他们自己活动。

    谢文便带着土包子谢吉利,好好感受了一下云槐县浓厚的文人气息。

    此时的云槐县,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不仅是因为四大书院招生,更是因为今年恰逢大比之年,也就是二月份的乡试统考,无数进京赶考的秀才们,大多会选择在京畿道附近的县城暂住,温习功课,互通消息。

    而云槐县因四大书院的存在,文风鼎盛,书肆、文房店、清谈茶社林立,自然成了赶考学子们的首选之地。

    谢文带着谢吉利,沿着著名的“书斋一条街”瞎晃悠。

    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开着大大小小的书肆、文房四宝店、裱画铺、刻印社,空气中都飘着墨香和纸香。

    “吉利你看,”

    谢文如数家珍地指给谢吉利看:

    “这家‘松风阁’,专卖科举时文和名家注疏,是备考学子的必来之地。那家很大的‘松墨斋’,他家的徽墨和湖笔是堪称一绝,而且他们家在每个州府都有分号,不管是笔墨纸砚还是书籍都是最齐全的。前面拐角那家‘清音茶社’,常有书院学子和文人雅士在那里举办文会,辩论时政,切磋诗文……”

    谢吉利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文哥,你怎么对这里这么熟悉?”

    谢文笑了笑,解释道:“我上个月不是在县里也住了好些天,我和我姐没事就喜欢来这边逛逛,而且这边的学子多,他们常聊这些有的没的,听一耳朵就记下来了。”

    这些地方,的确很多都是他和谢秋芝一起探索过的,如今带着“新人”谢吉利故地重游,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他们看到不少穿着各色襕衫、头戴方巾的年轻秀才们,或独自埋头书海,或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又略带竞争意味的特殊氛围。

    谢吉利看花了眼,他什么都感觉不到了,他只知道自己很喜欢云槐县,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所以他这次一定要好好考试,这样才能留在这里念书,也可以时常见到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