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同一个夜晚,有人在杀人放火,有人被吓得胆颤心惊,有人却在玩“钓鱼”游戏。
唐纳尔软禁了帮派里几位“叔伯”之后,以他们的名义招来了各家年轻一代。
这时候就看出爱尔兰帮原来家族割据的组织架构局限了。
几个家族在没了头之后基本变成了一盘散沙,几乎是任由唐纳尔拿捏。
在罗根和理查的建议下,唐纳尔将合作的希望真正放在年轻一代上——他们都是恋权的老家伙不退,就完全没法掌权的唐纳尔同龄人。
不同于老家伙们对于唐纳尔的蓝图嗤之以鼻,年轻一代深深着迷于唐纳尔对帮派组织现代化转型的想法。
这种精密运转、目标远大的组织一听就比老式帮派有前途多了。
反正他们也没机会掌权,还不如跟着唐纳尔混了。
当然,也有不同意的甚至当场想要暴起反抗的。
没事,麻溜地扔去跟老家伙们关一起,然后换他们家族下一个年轻人来就是了。
只要有一个家族代表,就不算被新爱尔兰帮排斥在外,唐纳尔就比较容易收买人心。
然后,会议在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圆满举行,各家族代表高度认同唐纳尔作为新爱尔兰帮的领导核心,承诺将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团结在唐纳尔身边开创新未来。
而罗根,眉飞色舞地见证芝加哥地下世界的“历史性时刻”,并信誓旦旦以后一定要拍一部黑帮电影,完完整整展示这个“伟大起点”!
唐纳尔对此想法抱有很高期待,全程展现出了极佳的精神面貌,连罗根教他的几位拗口的“现代话术”居然一字不错地复述了。
罗根一边暗笑不已,一边灵感如泉涌地发帖,啊不,撰写明天的社(喷)论(人)。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是黑帮为了攫取不义之财引发的灾难!】
【那燃烧的是区区几个酒厂吗?不!我仿佛听见了城市地下无数私酒作坊里酒精的暗流在危险地涌动——当你看见屋子里出现了一只美洲大蠊,就说明背后有一千只隐藏起来的美洲大蠊!】
【大火照见的,是整个芝加哥已然沦为犯罪大蠊的巨型温床!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下,到处都有虫巢在暗处蠕动,它们正将我们的城市拖向1871年芝加哥大火的深渊!】
【我们的州政府为何视而不见?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是整个治理结构的瘫痪,是公权机构的腐~败无能!】
【整个芝加哥,究竟还潜藏着多少这样的定时炸弹?】
【市民们,必须立即行动!动用全部力量,彻底清查全市每一寸可疑的角落,掘地三尺也要揪出所有美洲大蠊的虫巢!】
【必须让威胁市民生命安全的黑帮分子、每个包庇纵容的蛀虫,都暴露于法律正义的烈焰之下……】
全文一气呵成,学习公知喷人真是爽啊!
而中途溜过来看到的理查:“……”
如果没估算错误的话,意大利佬几个稍大点的私酿酒厂都烧得差不多了吧。
而整个芝加哥,除了意大利佬的酒厂还算成气候,其他的顶多算自酿自饮的家庭作坊,哪来“一千隐藏起来的美洲大蠊”?
你这不是满嘴跑火车,公然搬弄是非么!
还有,你将矛头直指黑帮分子,别忘了你小子刚刚还替黑帮脱胎换骨出谋划策,也是半个黑帮人了。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罗根果断否认三连。
他就一平平无奇,干一行爱一行的报社老板而已,跟奥康纳家族有联系是因为血缘关系,奥康纳家背后的黑帮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愈发想要将罗根和理查拉入帮辅佐他的唐纳尔:……
……
酒厂大火在下半夜就得到了控制,没有蔓延开来。
毕竟,在1871年的大火之后,重建的芝加哥吸取了不少教训,在消防设施上也大力投入,加之昨晚无风,引发市民恐慌的烧光全城没有重演。
但火势得到控制,惶惶的人心没那么容易控制。
尤其在第二天,大大小小的报纸上无不报道昨晚的大火:头版照片上焦黑狼藉的废墟,混乱催生的各种零元购现场,数不到头的伤亡名单……
然后是《太阳报》号外出来了!
《太阳报》的头版全是照片。
第一张是全景构图,近景是沸腾的火海和扭曲倒塌的厂房骨架,而背景深处,则是城市那些灯火阑珊、在热浪中微微摇曳的高楼剪影,让人重现了昨晚对于大火燃城的惊吓。
相比于其他报纸只能拍到大火熄灭后的废墟,《太阳报》的照片“热”到让人嘀咕这火是不是报社派人放的。
但不管怎么说,所谓有图有真相,这就让后面的社论变得极有信服力。
“酒厂”、“黑帮”、“无能的州政府”……每一个被大火吓得不轻的人,都在罗根的笔锋下找到了控诉的靶子。
“屋千蟑”,这个说法带着某种诡谲误导,但又极好理解,瞬间就烙进了芝加哥人的脑海,点燃了整座城市积压的恐慌与怒火。
这个年代的美利坚人民,可不是一百年后有着钢铁意志的美利坚人民。
一百年后的美利坚,一座全美前三的大都市说烧就烧,联邦政府毫无波澜,美利坚人民无所吊谓,受灾群众情绪稳定,堪称自由的火,民主的火,文明世界的火。
现在的美利坚人就不行了。
不过几处没有蔓延开来的深夜大火,就让芝加哥街角、巷尾、电车,每一个角落都在灼烧着同一种情绪——
“彻查!把那些该死的黑帮酒贩和他们的保护伞全给掀出来!”
“我们需要一个能保护芝加哥的市长!一个能消灭阴暗角落大蠊的市长!”
这时,嗅到风向的精明人就该出场了。
爱德华牧师枯槁的身躯因激愤而微微颤抖,手指几乎要将《太阳报》捏碎!
这份报纸是他的一生之辱,那张“肉~搏妓女”的照片甚至差点终结了他的生命!
出院后,看到《太阳报》毫不掩饰的刊登银秽小说和银秽照片,而且还在批判浪潮中越做越大,爱德华牧师一度认为是上帝抛弃了他的子民。
这种对主的亵渎,怎么能让它继续存在呢?
他咒骂,他祈祷,他思索……终于,他明白了,这是他的一生之敌。
他要打倒这罪恶的报纸,才能无怨地上天堂,这是上帝对他最大的考验。
于是,爱德华牧师康复后,没有在报纸上做任何批判。
不是避其锋芒,而是积蓄力量,想要给这份无耻的报纸致命一击——
他在收集公众的请愿签名,准备将《太阳报》告上联邦法院!
只是没想到,一场大火,暴露出了邪恶的酒精又开始卷土重来了!
爱德华牧师那张刻板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因极致的愤怒而扭曲。
如果说太阳报是他后半生要打倒的恶魔,酒精就是他前半生已经打倒的魔鬼!
他的荣誉,他的声望,都在禁酒令通过的那一刹,得到了升华。
所以他绝对不允许这魔鬼死灰复燃!
至于《太阳报》的“屋千蟑”,在牧师眼中就是狗咬狗。
“无知的羔羊啊!可别被撒旦的低语迷惑了啊!”
大火?
他看到的不是治理的无能,而是上帝降下的、惩戒人类不洁欲望的天罚!
一想到这里,爱德华牧师决定顺从上帝的旨意,且将对付太阳报的动作押后,先引导羔羊们的怒火审判这座罪恶之城对杯中魔鬼的纵容!
顺带着,也重建他在上一次游行活动中折损的威望。
于是,在当天下午,一支游行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向着南城区的酒厂废墟聚集。
游行队伍应和着爱德华牧师的呼喊:“净化我们的城市!”
“让阳光照进每个豢养了魔鬼的角落!”
游行的声势,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终于,抵达酒厂废墟的时候,一位州参议员候选人已经等在这里了。
他跟爱德华牧师握了握手,站在游行队伍前,脸上堆砌着悲悯与坚定混合的表情——
“芝加哥的市民们!你们的诉求,我感同身受!昨夜的大火,烧痛了每一个正直公民的心!”
“它烧出了一个血淋淋的真相——芝加哥城市的肌体,正被私酿毒酒的黑帮和他们的保护伞,蛀蚀得千疮百孔!”
他挥舞着手臂,仿佛在指挥一场必胜的战役:“如果市民赋予我权力,我将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一场针对每一滴私酒、每一个酒厂、每一只藏匿在黑暗中的美洲大蠊的全面战争!”
听到议员候选人引用从《太阳报》学到的“屋千蟑”之说,游行人群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队伍中的旗帜。
爱德华牧师则狠狠抽了抽脸。
这该下地狱的《太阳报》!
……
在游行活动开始后不久,《太阳报》的记者也出动了。
理查在收到最新消息后一脸厌恶地对罗根说道,“怎么哪哪都有这个牧师,上次怎么没把他直接气死呢!”
“我看没必要给他留什么版面,在报道里提一嘴就算了。”
“这可不行!人家牧师可是代表了芝加哥市民的强烈诉求。”罗根一脸肃穆庄严,在理查见鬼的眼神中一本正经道,
“我们是公正客观的媒体,是第四权力,是社会的良心!理查啊,你不能让个人厌恶影响了我们的公正客观!”
就你,社会良心?
一听这话,理查就不急了。
他静静地看着罗根,看这货又要作什么妖。
“就算是指着我们鼻子骂,只要有热度,太阳报都要去报道!”
罗根坦坦荡荡,突出一个媒体人的操守。
“当然,公正客观是原则,但呈现方式嘛,可以有一点小小的艺术引导。”
理查茫然:“艺术引导?”
罗根脸上浮起一种奇怪意味的笑容,“或者,可以叫阴间滤镜?”
没错,罗根说的就是BBC的传统艺能!
好为人师的罗根可不能让扬基佬不如他们的表兄弟啊!
“比如说,角度。”
“拍牧师的时候,给他的面部肌肉特写!让他那布满老年斑的脖子和法令纹第一时间占据你的视线。”
“还有,光线!”
“等他走到那些高大建筑的阴影里,或者干脆等天色阴沉下来!让阴影恰到好处地笼罩他半张脸,最好让一只眼睛完全隐没在黑暗里,另一只则闪烁着……嗯,偏执狂特有的神经质的光芒!”
“另外,构图!”
“千万别把他拍得像个游行领导者!”
“要用长焦压缩视角元素,把他塞进镜头角落,让那些举着标语牌、表情狂热的老太太们占据前景!”
“要突出他那种被自己召唤出来的怪物浪潮裹挟着的,身不由己的孤立无援……”
罗根说着一拍桌子,“嗨,这些我都忘记交代过去的记者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抓住其中的精髓。”
“说到底,这样的人才还是太少了,我们报社急缺这样的人才!理查,你还是要想想办法啊!”
理查已经原地石化了!
“公正客观?”
他快要不认识这个词儿了!
这小子整天都在琢磨些什么呢?拍个照都这么不做人!
求求你偶尔做个人吧!
听到他最后的感慨,理查嘴角抽搐道,“像你这样不做人的人才,我实话实说,那真是太少太少了!”
罗根摊手。
瞧瞧,他只学了点BBC的皮毛,就被理查说是不做人了。
所以说吧,昂撒人究竟是有多不做人啊!
这时,又有最新消息被递进来。
罗根一看,乐了,“我看可以把主要版面留给这个议员候选人。”
“为什么,就因为他说话好听?”
理查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美利坚所有的政客都一个鸟样,与其相信他们的承诺,还不如相信妓女的节操。
罗根不紧不慢道,“因为他公开宣告自己也看了《太阳报》。”
“对于这种有眼光的政客,当然要给他公正客观的报道!”
理查严肃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太阳报》是绝对公正客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