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天山画壁 > 第14章 突遇强风沙

第14章 突遇强风沙

    梁薇急得掉眼泪。

    往常稳得能给壁画做“外科手术”的手,此时搁在工具箱边上微微颤抖。

    周明远刚说完,她眼疾手快地抓起一包脱脂棉。

    蹲下身用镊子夹着撕成小块的棉花,轻铺在帆布上沿与壁画的缝隙间。

    每铺完一块,就用手指轻轻按一下,让棉花贴在帆布边缘,刚好挡住往里钻的沙粒。

    艾合买提大爷也蹲下来帮忙。

    他老花镜的镜片沾了沙,看不清缝隙,就凑得极近,鼻子快贴到帆布上:“左边好像有点缝,梁丫头,你来补一块!”

    “好。”

    梁薇往左边挪了挪。

    补完最后一块,梁薇松了口气,抬头刚好看见艾合买提大叔的手在帆布边缘上摩挲。

    那是一坨歪歪扭扭的蓝色线团。

    “怎么了艾合买提大爷?”

    “这是我孙女织的。”

    梁薇小声打趣:“您孙女织这帆布时,肯定没想到能派这用场吧?”

    “可不是嘛。”

    艾合买提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两道浅沟,轻轻说道:“她去年秋天跟着邻居家姑娘学织布,织到这的时候,线团缠在一起,拆了三次都没拆好,坐在院子里哭,说自己手笨。

    我呀,就蹲在旁边劝。说织错了才好,以后一眼就能认出是我孙女织的,比啥花纹都特别。

    等回家我得告诉她,她的这块帆布护住了壁画,是大功臣。”

    梁薇听得心里暖乎乎的,正想说点什么,就听见小周小声地嘀咕。

    “小周,怎么了?”

    小周扶着帆布,胳膊举了快十分钟,小臂上的肌肉都绷得发僵,他轻轻动动胳膊,说道:“梁姐,我胳膊有点麻,能把木棍往南挪点,换个姿势扶吗?”

    “慢慢挪,别让帆布晃。”

    “你先把右手的力气松点,用小臂靠住帆布,左手挪木棍,挪的时候盯着点,别让布往壁画上靠。”

    小周按着她说的做,把木棍往南挪五厘米,换个姿势扶着,胳膊上的酸麻劲儿总算缓了点。

    他吐了口气,小声说:“还好这木棍结实,不然真撑不住。之前在工作站削的时候,我还觉得没必要,现在看来,亏得周老师考虑得周全。”

    “干咱们这行,就是得多想一步。”周明远刚检查完帆布的缝隙,头发上沾的沙粒随着动作往下掉,“以前有次在隔壁窟,风沙来得急,没准备支撑的木棍,防护布往下垂,蹭掉了一小块壁画残片,到现在想起来都心疼。”

    说话间,外面的风声弱下去,灌进来的沙粒也少了许多。

    三人保持着姿势,又等了十五分钟,直到崖壁外只剩偶尔掠过的微风,周明远才示意小周慢慢把木棍抽出来:“轻点,别碰着帆布,顺着布的纹路往外抽。”

    小周点点头,手指扶着木棍末端,一点一点往外抽。

    抽完一根,又换另一根。

    两根木棍抽完,帆布下沿只是轻轻晃了晃,没往壁画上蹭。

    周明远绕到帆布前,从口袋里掏出小手电筒,光线调得很弱,从帆布边缘往里照。

    他蹲着身一点一点挪动脚步,从帆布南侧照到北侧,确认没有新的沙粒往里钻,才对艾合买提大爷说:“大叔,你把帆布左沿往回收两厘米,我看看里面。”

    艾合买提大爷应了声,双手扶着帆布左沿,微微用力往回收。

    他动作稳得很,生怕快了会让帆布晃起来。

    等帆布收回两厘米,周明远用手电筒照向那片掉沙的莲花纹。

    西壁的莲花纹保持着刚才的样子,掉沙的地方积着薄薄一层红沙,却已经不再往下掉。

    残存的花瓣纹路牢牢扒在崖壁上,赭红色的颜料泛着点白,却能看出当年的厚重。

    周明远紧绷的肩膀松了点,他没敢大声,只是对着众人轻轻比了个“OK”的手势。

    那眼里仿佛劫后余生的庆幸。

    梁薇站起身,蹲得太久,以致站起来脚底发麻,她扶着墙缓了两秒,目光落在帆布上。

    刚才风沙灌进来时,不少带色的沙粒粘在帆布内侧,有灰褐色的崖壁细沙,更多的是带着淡赭红、浅明黄的颗粒,那是壁画上脱落的颜料。

    她立刻想起自己背包里的文物现场记录本和无酸样品袋。

    出发新疆之前,美院的李老师特意叮嘱她,这些从壁画上掉落的细沙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哪怕是一粒带色的沙,都别放过”。

    她从背包侧袋里掏出记录本,又拿出一支多色的圆珠笔。

    黑的用来画示意图,蓝的用来写文字,红的标注重点。

    先是用黑色在记录本上画出37窟西壁的简易示意图,用虚线标出莲花纹的位置,再在掉沙区域画上个小方框,旁边用蓝色写:“掉沙区域:西壁中部,距地面120cm,莲花纹第3层花瓣北侧,面积约10cm×8cm”。

    写完,她又掏出一把迷你直尺,对着壁画量了量残存花瓣的长度,在示意图旁补充:“残存花瓣最长处7.5cm,最短处2.3cm,颜料层酥碱面积约占该区域1/3”。

    周明远凑过来看了眼:“把掉沙区域旁边的裂缝也标上,就是那道斜着的,约5cm长的细缝,下次来重点看看这里。”

    “好。”梁薇赶紧用红色在示意图上画了道细斜线,标注:“裂缝长度约5cm,宽约1mm,无明显掉沙”。

    做完这些,她才掏出无酸样品袋。

    袋子是透明的,上面贴着小标签,标签上有“文物残片专用”的字样,袋口有密封线。

    她又从工具包里拿出一把尖头镊子,跟普通镊子不同,镊子头经过处理,专门用来夹取脆弱的文物残片。

    小周凑过来看热闹,见她从背包里翻出这么多东西,忍不住小声问:“梁姐,你带的这些都有用啊?我还以为就带画板和笔就行。”

    “一看你上课就没好好听。”

    “嘿嘿,我不是文博专业的嘛。”

    “都有用。”梁薇捏着镊子,先对着手电筒的光,仔细分辨帆布上的沙粒。

    她继续说:“你看这些带颜色的,不是普通沙子,是壁画上的颜料颗粒。

    我在美院实验室待过半年,跟着导师做过敦煌壁画的颜料分析。

    哪怕这么小的颗粒,用实验室的专门仪器也能测出成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