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 第138章 未雨绸缪

第138章 未雨绸缪

    时间进入十月末,从8月23号鬼子大规模登陆算起,惨烈的抗登陆作战已经持续了超过两个月。

    双方都杀红了眼。

    鬼子想要踏着大夏军人的尸体占领这座东方第一大都市,大夏军队则拼尽全力想要将这些侵略者推下海。

    针尖对麦芒,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伴随着惊人的伤亡。

    方默走在通往闸北警局的路上,这里的景象比两个月前更加破败,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只剩断壁残垣。

    此时的闸北警局主建筑,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

    毕竟仗打到这个份上,哪里还需要警局?

    由于前方送下来的伤员越来越多,几乎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闸北警局被整体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地医院。

    这些伤员中,有在战斗中负伤的军人,也有不幸被鬼子误伤的无辜百姓。

    方默下达了命令,无论军民,一视同仁,全力救治。

    还没走进大门,那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和消毒水味就混合着扑面而来。

    院子里临时搭建的棚子下,也躺满了伤员。

    走进主楼,走廊里更是挤满了人。

    担架不够用,许多伤势稍轻的伤员就直接靠着墙壁坐在地上,或者躺在铺着稻草和破布的地面上。

    他们的身上缠着厚厚的、往往已经被鲜血浸透的绷带,发出压抑的呻吟声。

    一些穿着早已被鲜血染成暗红色的白色护士服的女孩们,穿梭在伤员中间。

    她们大多是自愿前来帮忙的女学生,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神中却充满了一种被迫快速成长的坚毅。

    她们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依旧手脚不停地为伤员清洗伤口、更换绷带、喂水喂饭。

    方默脚边的一个大木盆里,堆满了刚刚换下来的、被鲜血染得通红的绷带和纱布,触目惊心。

    看到方默进来,许多还能动弹的伤员挣扎着想要起身敬礼。

    “都别动,好好休息。” 方默连忙摆手制止。

    他看着这些为了国家浴血奋战的将士和无辜受难的百姓,心情沉重无比。

    他默默地摘下了头上的军帽,挺直胸膛,向走廊里所有的伤员和医护人员,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目光复杂,有崇敬,有期盼,也有痛苦和迷茫。

    方默知道,情况正在急剧恶化。

    随着鬼子不断增兵,其光是单独的炮兵就已经有两个旅团又一个独立重炮联队。

    鬼子投入到沪上战场的100mm口径以上的陆军重炮已经接近百门。

    其中尤其以射程达到18公里的八九式150mm加农炮和射程达15公里的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最为棘手。

    除了关东军的少量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八九式150就是鬼子射程最远的压制型火炮

    它们全面压制了方默手中射程仅有10公里的汉斯leFH 18和缴获的三八式105mm野炮。

    他的炮兵现在开火变得异常危险,往往打不了几轮,就必须立刻转移,否则很快就会被鬼子更远射程的重炮锁定覆盖。

    反倒是那个41式150mm火箭炮营,虽然射程只有6公里,但胜在机动灵活,打完就能快速撤离,反而运用得更加频繁,给进攻的鬼子步兵造成了惨重杀伤。

    除此之外,包括5个师团的各类山炮、野炮在内,鬼子在沪上投入的身管火炮总数已经超过了500门。

    这样的炮火密度,虽然与二战东线战场上,毛熊和汉斯动辄数千门重炮对轰的场面无法相提并论,但对于此时工业薄弱、重武器极度匮乏的大夏军队来说,已经是不可承受之重。

    即便是装备相对精良的独立21旅,打到现在,重炮也只剩下来10门105mm榴弹炮和40门出头的各类75mm山炮、野炮、步兵炮。

    其他的拖曳式火炮,都在与鬼子持续不断的高强度炮战和对步兵的火力支援中,因为战损、机械故障、炮管寿命耗尽而损失殆尽了。

    “旅座,又送来一批重伤员,手术室和病房全满了,怎么办?” 一名满手是血、神色疲惫的军医跑过来请示。

    方默看着窗外,远处又传来了密集的炮声,显然,新的战斗又打响了,意味着很快又会有新的伤员涌来。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必须立刻后送伤员。

    现在鬼子还没有完成对沪上的彻底合围,还有通道可以撤离。

    -----

    回到办公室,方默首先抓起了桌上的电话,要通了第9集团军司令部。

    “喂,给我接张司令官……文白公,是我,方默。”

    “我部伤员激增,野战医院已不堪重负,恳请批准我将部分重伤员后送至苏城方向……对,需要大量运输工具……是,我明白前线的困难,但我部会坚守到底,只是这些伤员……好,多谢文白公!”

    放下电话,方默稍稍松了口气,拿到了张冶中的授权,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他立刻让警卫员去叫周卫国。

    很快,周卫国就跑步前来:“旅座,您找我?”

    “卫国,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 方默指着地图道,“你立刻带领新一团,加强工兵营一个连、摩托化侦察营一个连,我再给你调配一百二十辆马车和部分卡车,护送目前野战医院里所有重伤员,立即向苏城方向转移。”

    他给出的名头冠冕堂皇——运输重伤员。

    “你的任务不只是护送。” 方默仔细交代,“工兵连要负责沿途道路的维护和抢修,确保到时候21旅的撤退路线畅通。摩托化侦察连要前出巡视,警惕鬼子小股部队的渗透和袭击。”

    四行仓库和闸北警局已经要塞化,方默是肯定要带着部队坚守到最后的。

    但坚守不是死守,这时候留一条后路就很重要了。

    “你周卫国,就是给我们全旅打前哨站,确保这条后路的绝对安全畅通。抵达安全区域后,就地选择有利地形,建立前进基地,接收后续物资和人员。”

    周卫国闻言,脸上露出急切的神色:“旅座,让我留下来吧,我要和您一起坚守到底,让‘小太爷’或者别人去……”

    “这是命令。” 方默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这个任务比留下来坚守更重要,我们的伤员需要撤出去,我们全旅未来的退路,需要有人去保障。这件事,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必须你亲自去。”

    周卫国看着方默的眼睛,明白了这个任务的巨大分量和方默对自己的信任。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是,旅座放心,周卫国保证完成任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为全旅保住这条后路。”

    “好。快去准备,尽快出发。” 方默拍了拍他的肩膀。

    送走周卫国,方默又看了一眼地图。

    他的新一团现在已经扩充到了四千多人,虽然重武器比不上主力团,但轻重机枪、掷弹筒数量不少,弹药也充足。

    方默要的就是,他们一方面作为预备队,另一方面,震慑后路上某些可能存在的、试图趁乱搞小动作的“友军”。

    在这混乱的战场上,有时候来自背后的冷箭,比正面的敌人更加致命。

    未雨绸缪,总好过临渴掘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